平地毀綠偷建壽墳“青山白化”觸目驚心

平地毁绿偷建寿坟“青山白化”触目惊心

柯桥区实行殡葬改革已经多年,厚养薄葬、移风易俗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然而,最近有一股看风水、建寿坟之风愈刮愈盛。《笛扬关注》记者日前在齐贤街道上方山实地探访时发现,这里新坟林立,平地毁绿遗留下的“青山白化”现象让人触目惊心。

平地毁绿偷建寿坟“青山白化”触目惊心

墓地施工热火朝天

“嗬哟,嗬哟!”4月7日上午,齐贤街道上方山腰,两名工人喊着号子,将几捆青石条从路边堆放点扛到了坟基上。“每年清明前后,造寿坟、修老坟的人比较多。”石匠老俞放下手中的水泥刮刀,搭了把手说,“最近天气好,大家都在赶工。”

这是两座“联排”坟墓,坟基已经砌好,墓地的四角拉着水平线,老俞正细心地往上垒青石条。边上还有两座新坟在建,看样子是刚刚动工,由于坟墓选址在一片岩石上,石匠们正在破拆山石,平整地面,现场石屑纷飞、白茫茫的一片。

沿着山路继续往上走,在拱星庵附近,记者又看见一处工地,其中一座新坟已经建成,坟顶上黄泥都未干透,另一座墓穴也已基本完工,石匠们正在搭建供案,做一些收尾工作。

“靠山吃山,我们山脚下的村子里有不少人家是世代当石匠的,老底子时主要是建造坟墓的,后来实行火葬了,不能再建坟,而且抓得很严,没了生意,很多人就改行了。”石匠老王直起腰在岩石上重重锤了两下,然后点燃了一支香烟说道,“最近几年又开始有人建寿坟了,看看没什么动静,于是亲戚之间一传,一来二去的村里人都晓得了,于是石匠生意就越来越多了。”

登高远眺,上方山景尽收眼底。与青葱树木格格不入的是,私自修建的山坟,尤其是新坟,白色的星星点点显得特别扎眼。

“我比较空闲,经常在各座山上走走看看,现在私建坟墓很多,都在明目张胆地集聚施工,感觉已经是失控失管了。”当地一名环保志愿者说,“从环保角度来看,这样是很不好的,好端端的山都开掉,大批量的树木都砍伐掉,太可惜了。”

平地毁绿偷建寿坟“青山白化”触目惊心

上山结伴选坟址

两辆小轿车在上方山腰的停车场里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五六个人,他们沿着山间小道边走边看。“我们准备做寿坟,今天先叫女儿车开过来看看地方。”村民老林指着另外几个人,“我们是同村的,恰好碰到就一起来了。”

老林今年72岁,老伴70岁,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还是想“未雨绸缪”提前为自己选个好归宿。“我们作两手准备,在公墓买了墓地,还想在山上建个寿坟,价格着实不便宜,都是靠做做吃吃,还是有点吃力的。”老林搀着老伴边走边说,“但是传统讲究的是‘入土为安’,现在有机会我还是比较倾向在山上做坟的。”

老林眼尖,看到小路下方有一片朝南的缓坡地,便松开老伴,拨开丛生的荆棘和树枝,侧着身子磨蹭着下到缓坡地,颇有兴趣地“考察”起来了。

另一户的老太太姓韩,今年68岁,带着妹妹和自己的女儿过来“看地方”。韩老太太沿着山路漫无目的四处张望着,她的妹妹和女儿跟在身后“犯嘀咕”,“乱七八糟的,这里一块那里一片,看中哪个地方就圈起来叫工人来做坟,还是跟老底子时一样,没意思。”韩老太的女儿显然对这里的环境很不满意,“总是公墓好,整齐划一,有人管理,祭扫也方便,我妈就是说不通。”“我老姐姐她年纪大了比较固执,想不通。”韩老太的妹妹摇摇头道。

采访中,记者遇到两位在山上游玩的市民,看到比较严重的建坟现象,他们感觉有点意外,“好多年之前就实施了殡葬改革,没想到山上新建的坟墓这么多,与其在亲人去世后进行‘厚葬’,倒不如在亲人健在时,多尽一份孝心。”两位市民觉得,出现私自建坟现象,除了村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外,主要还是管理上出现了漏洞。

平地毁绿偷建寿坟“青山白化”触目惊心

成立专班全面排查

接到群众举报后,4月8日,齐贤街道办事处出台了深化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健全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成立了工作专班,并派出公安、综合执法等25名人员进行巡查及联合执法。

“我们街道非常重视,立即出台政策,落实责任、细化要求,执法人员对举报地点附近40余处新建坟墓进行了平毁,下一步我们会加强日常的监管和巡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会及时予以核实和处置。”齐贤街道社会事务服务办公室副主任缪君说。

据了解,早在1996年浙江省就大力实施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重点的殡葬改革,我区也加大了农村公益性公墓和生态公墓建设力度。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推行生态殡葬改革,逐步引导骨灰处理实现以骨灰堂、塔陵存放为主,以树葬、草坪葬、海葬为辅,最终达到少占地的目标,建立完善了城乡殡仪服务网络,满足了城乡居民文明治丧需求。

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将骨灰装棺土葬或者建造宗族墓地、家族墓地,在公墓、乡村骨灰存放处、乡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地方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组织平毁、迁移,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进行工作。迁移、平毁坟墓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一座座私建的山坟导致了“青山白化”现象,它不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助长了盲目攀比、奢侈浪费等不良治丧之风。根深蒂固的传统陋习在漠视法律法规的同时,也从一定层面考量着管理部门的职责有否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