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大發展時人有哪些困惑?

鑫密碼


工業革命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大方面:

1、對生產方式的影響:

①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使產品價值與勞動價值的比大幅增加。

②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並使勞動日益單一化。

③引起了手工工場工業向工廠工業的轉變。

④開創了製造大機器的時代。

2、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①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

②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繫,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

③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衝擊著殖民地的舊制度、舊思想。

④西方殖民掠奪加強,殖民地人民更加貧困,艱難,使東方從屬於西方。

⑤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掌握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⑥標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3、對西方社會結構的影響:

①引起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②自由主義取代了重商主義。

③標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④促進近代城市的興起,城市進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長,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改變。

⑤中英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工業社會時代的平民更加貧困、環境汙染、犯罪等新的社會問題。城市人口急劇增加,農村人口往城市遷移環境汙染嚴重。開始開採使用煤等化石燃料---倫敦霧都現象。 社會開始分裂為新的兩大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業革命在發展生產力、在人同自然作鬥爭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巨大歷史意義。同時,工業革命後,社會日益分裂和混亂,物慾橫流,金錢第一,物質享受至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目標,人剛剛有可能擺脫大自然的桎梏,但又陷入了社會本身纏結的羅網。


沫沫影說評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爆發,人們將之稱為“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被稱為“電氣時代”,在多國同時進行,中心在美國和德國,這兩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的生產力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用馬克思的話說那就是“資本主義在它誕生的100年所創造的財富超過了人類歷史的總和”。

所以說它創造的物質財富是有史以來最多的,被描述成理性王國的人間天堂。按道理將應該滿足了人們各種需求,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然而,它並沒有像人們所想象的那種樣子。

首先是,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社會所固有的經濟危機,不定時的爆發。工人失業,工廠破產,時有發生。就像是得了一種怪病,治不徹底,經常發作,為了它使得人們付出慘重代價。

然後就是,貧富懸殊嚴重,階級矛盾尖銳。

大部分的社會財富都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絕大多數的還是無產階級,生活在極度貧困的邊緣,導致社會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資本家和無產階級的生活簡直就一個是天堂,另一個則是人間地獄,於是工人運動此起彼伏,不斷興起。

人們憧憬著一個沒有壓迫、沒有貧困的美好社會,這就為後來的“空想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後來的現實主義批判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不足,各種現實主義作品層出不窮。

再則就是,人與人之間就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夫妻之間、朋友之間、父母之間全是以金錢來衡量。每一種關係中都充滿銅臭味,人們變成了金錢的奴隸。文學鉅著中的歐也妮.葛朗臺被稱之為,世界四大吝嗇鬼之一,就很形象的描寫出了主人翁對金錢的崇拜。

這個世界變得冷冰冰,沒有一丁點兒的人情味,巨大的物質財富並沒有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幸福,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負擔。

然後就是,工業革命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那也是相當大,整個世界被捲入資本主義市場。

工業革命對於原料和市場的需求促使不斷對外擴張,不斷髮動對外侵略戰爭。

對於落後民族是一種災難,許多落後地區成為他們的殖民地和爭奪的對象。

但是也給落後民族帶去了先進的工業文明,帶去先進的文明和思想,加速全球化進程。


馬兒說歷史


工業革命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出現,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革命使歐美國家的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 歐美資產階級憑藉其先進的生產力和堅船利炮,搶佔商品市場,掠奪原料產地, 至19世紀中後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使資本主義經濟和軍事、政治實力得到空前發展, 資產階級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生產和銷售,他們不僅更大規模地輸出商品、掠奪原料, 還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輸出資本,開辦企業, 利用那裡的廉價勞動力,謀取高額利潤。世界市場向縱深發展 工業革命與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性成就的同時, 由於片面地把自然當作征服的對象,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是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全球性的環境汙染與生態危機, 另一方面對自然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利用不僅是寅吃卯糧甚至已經到了竭澤而漁的地步。 如果說寅吃卯糧、竭澤而漁必然給未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利影 響的話,那麼,嚴重的環境汙染與生態危機則 可以說是對於當前人類的存在產生了直接的威脅。 在人類活動中生產是與環境發生作用最頻繁、最密切的部分。 環境問題是指人類活動給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和汙染這兩大類。 環境問題貫穿於人類發展的整個階段。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於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的差異, 環境問題的類型、影響範圍和程度也不盡一致,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自人類出現直至工業革命為止,是早期環境問題階段; 從工業革命到1984年發現南極臭氧空洞為止,是近現代環境問題階段; 從1984年至今為當代環境問題階段。 十八世紀興起的工業革命,既給人類帶來希望和欣喜, 也埋下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潛在威脅。西方國家首先步入工業化進程, 最早享受到工業化帶來的繁榮,也最早品嚐到工業化帶來的苦果。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環境公害事件”層出不窮, 導致成千上萬人生命受到威脅,甚至有不少人喪生。 當前世界環境問題主要包括氣候變化, 臭氧層破壞、森林破壞與生物多樣性減少、大氣及酸雨汙染、 土地荒漠化、國際水域與海洋汙染、有毒化學品汙染和有害廢物越境轉移等。 由此,人們逐漸認識到,治理環境問題已刻不容緩。 自1972年聯合國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以來, 人類為保護“唯一的地球”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