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對股市影響大嗎?

躺著分享賺錢


全球疫情對股市影響當然很大。只是有跌的影響,也有漲的影響。

跌的影響原因很簡單,疫情嚴重進行時的國家和地區,股票一定大跌。當然,就算在這些國家,和控制疫情相關公司的股票也會漲。

但是,疫情先控制成功的國家,如果這個國家的經濟總體質量是健康的,股票市場一定會大漲。原因很簡單,熱錢的流動。

疫情既導致很多行業萎縮,投資者無法找到投資的渠道;另一方面,各國為了挽救經濟,又拼命印鈔票,全球流動性過於充盈。

投資渠道變少,鈔票變多。這種情況就會出現“熱炒”,所以抓住機會,就有可能賺大錢,不過,也要小心熱錢燙到手。

及時從熱錢中抽身也很重要。


花山田舍翁


影響很大的,疫情影響商品流通,貨幣流通,尤其是跨國公司,疫情不但影響股市,對匯率市場,黃金,原油市場都有影響。


商業筆記本


看看國內各位大佬的觀點,供參考,精華需要自己提煉。


中泰證券:新基建體量有限 短期A股或仍存壓力

最近一個月A股走出“獨立行情”,雖然中長期來看,我們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機會很樂觀,但全球經濟共震向下的趨勢已經形成,勢必也會對國內需求和企業盈利產生較大的負面衝擊。

今年國內的主線仍是政策寬鬆,並不是週期企穩、經濟反彈。10年期國債利率有望突破2.6%的低點,低利率環境對資產價格的推升作用要大於對經濟的推升,權益市場仍會存在結構機會,尤其是成長方向的新經濟資產。中長期看,我國股債均有機會;但短期來看,市場可能存在一定壓力。


安信證券:對A股堅定樂觀 關注湖北區域振興

當前中國率先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成為全球表率,中國經濟政策空間巨大,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將率先企穩回升,在這個過程中流動性寬裕環境不會扭轉,A股的估值是擴張的過程,這是當前我們對A股堅定樂觀的核心邏輯。主題重點關注新基建、科創板、湖北區域振興等。


中信證券:3月下旬是A股的最佳配置窗口

本輪全球市場動盪不會因下跌本身誘發額外更大的系統性風險。全球資本市場情緒已經見底,但預計情緒拐點的出現尚需2-3周。預計全球資本再配置與國內經濟修復、產業資本入市在二季度形成共振,共同推動A股在二季度開啟年內第二輪上漲。

3月下旬既是全球疫情的觀察期,也是A股的最佳配置窗口,新舊基建及相關科技龍頭依舊是全年配置主線,此外重點關注政策推動下穩就業及促消費相關受益行業。


中信建投:科技板塊逐步迎來最佳佈局時機

隨著海外疫情擴散,各國央行紛紛降息應對,市場恐慌情緒釋放的同時歐美各國政府態度轉變,刺激政策不斷加碼,防控措施也在升級,海外市場或企穩甚至反彈。國內復工有序推進,逆週期政策持續加強,貨幣政策寬鬆,宏觀政策環境均有利於市場恢復。

特高壓等新基建持續推進,大基金有望進入實質投資。產業景氣上行、流動性政策支撐,科技板塊在大幅下跌後有望迎來佈局最佳良機。


國泰君安:海外低迷之時,中期維度佈局A股迎來絕佳時機

美股兩輪暴跌,A股均表現了極強的韌性,中 美股市脫鉤已經開始。美國疫情邊界清晰之日,就是A股反攻之時。短期看海外,中期看景氣。短期仍需關注海外市場動盪帶來的負面影響,中期關注景氣回升。儘管海外市場大幅反彈,但是仍需關注反覆的風險。當前,海外低迷之時,中期維度佈局A股迎來絕佳時機。


方正證券:一旦海外疫情有向好 A股風險偏好將率先回升

疫情給A股帶來的不確定性最小,一旦全球疫情不確定性逐漸消除,資金迴流A股的意願將更強,A股對全球資產配置資金的吸引力將凸顯。短期來看,3月23日開盤後A股富時羅素納入因子將由15%提升至25%,預計可以帶來50億美元的增量資金,中長期來看外資流入仍屬於初期。考慮到我國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逆週期調節政策加碼,一旦海外疫情有向好趨勢出現,A股風險偏好將率先回升。


海通策略:短期市場仍需要時間盤整蓄勢

近期A股強於美股源於:中國對疫情的防控更有效、上市公司盈利數據更好、A股估值更低,市場中期趨勢取決於內因。疫情不改牛市趨勢,但影響了牛市節奏,短期市場仍需要時間盤整蓄勢。堅定信心、保持耐心,著眼全年關鍵看盈利,符合轉型方向的科技+券商仍是主線。


海通宏觀:中國整體債務風險有限

目前海外市場已經不單單是疫情引發的股市下跌,而是開始出現流動性緊張。這又與過去10年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有關,歐美的政府和企業利用低利率環境大幅舉債,而現在由於疫情和油價下跌導致償債困難,未來不排除會出現債務危機。而只要美國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例如美聯儲出面購買美國的企業債券,應該就可以大幅降低美國企業債務的違約風險。現在爆發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概率應該不大。

中國過去幾年堅持去槓桿,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給當前的流動性預留了寬鬆的空間,因而中國整體的債務風險也極其有限。


博時基金:看好A股相對低估值高股息的板塊

全球範圍新冠肺炎疫情整體形勢不確定性仍然突出,而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的相對一體化,使得對未來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會進行下調,對資本市場的回報需要有更加合理的預期。整體看好需求相對穩定的必需消費品行業,受益於經濟刺激的新基建方向5G,特高壓,環保等領域,還看好A股相對低估值高股息的板塊。


廣發基金:尋找需求不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變化影響的行業

今年出現的疫情確實超出預期,在投資上還是沿著業績主線,尋找需求在國內、不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變化影響的行業。

分兩條主線:一是效率資產,包括硬核科技層面的半導體、國產操作系統等自主可控需求板塊,新基建代表的5G、雲計算、數據中心、大數據等。二是核心資產,挑選核心資產的前提條件是需求受疫情影響比較小、且股價已經反映了需求所受影響的企業,如生物製藥、創新藥、估值合理的必選消費品等。


清和泉資本:儘量規避受全球產業鏈影響較大的個股

短期市場最核心的因素是海外的疫情拐點,這是波動和恐慌的來源。中期市場終究要回歸自身的基本面,全球經濟修復的預期、流動性改善的程度和產業週期共振帶來的機會。

目前一方面儘量規避受全球產業鏈影響較大的個股。另一方面積極等待內需型高ROE資產的買入機會,仍然看好由5G大週期帶來的科技成長股的表現。


悟空投資:看好消費醫藥的細分子板塊

A股走出完全獨立行情較為困難,但中國本輪疫情處理非常成功,目前已經接近尾聲,後續的政策對沖空間較歐美也有顯著優勢,因此A股有望保持相對強勢。目前看好消費醫藥的細分子板塊、科技中的5G、雲計算、半導體、新能源車等子板塊、以及黃金。


恆大研究院:站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

我們正站在新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年過去了,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槓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社會撕裂、政治觀點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從金融週期的角度,這可能是一次總的清算,該來的遲早會來。


從目前疫情情況、內外部環境來看,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要遠超非典。如何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新基建”。支撐未來20年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