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才統治下的新疆社會特色:一個民國援疆幹部的真實記錄

我是民国卅二年(1943)二月由重庆飞到迪化的。

重庆的冬季是温暖的,我们穿着棉袍子还觉得热。之前我们除了知道一些传闻和一二本书以外,对新疆根本不了解。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迪化雪景,民国

我们到了兰州开始感觉冷了。哪知次日下午到了迪化上空,只见大地上白茫茫一片,全是厚厚的积雪,还有低矮的平房,枯枝小树。一下飞机,个个冻得发抖,机场上招待我们的汽车有十几部,我们在机场上最初看到的是新疆的白俄工人,督办公署宋副官长拿着新疆督办盛世才的大名片,说盛督办因公务繁忙不能够来迎接,派他来代表欢迎。

飞机场在迪化东门外约5公里处。汽车在雪的原野上疾驰,我们却趁机领略塞上风光。积雪高耸的天山,平铺万里的雪原,一丛丛枯矮的小树林,使人想起俄国小说中描写的冬季西伯利亚的景色。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迪化地图,1944年

迪化是一个不到10万人口的小城市,威尔基曾说过他是一个"睡眠的小城市",城区作狭长型,伴着乌鲁木齐河的东岸。迪化,蒙语称作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河是天山上的雪水融化汇流而成的。有时候河水很浅,像条溪流,河床却很大。

城区作不规则的方形,城内几乎全是汉人居住,公共机关多在城内。城北有军校和军校操场,城西北有架在乌鲁木齐河上的西大桥。过了西大桥有新疆日报社、新疆印刷厂(此厂装置德国机械,可以印刷钞票)、西公园。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西大桥(又名巩宁桥,晚清民国西行常由此送别),1928年

西大桥是迪化西行到昌吉、绥远、乌苏、伊宁的孔道。

出了迪化南门向南约有4公里,好像到了维族人居住的区域。维吾尔人是新疆的土著,过去称他们为缠回,因为他们是信奉回教,而头上缠着布,容貌酷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深目、高鼻、多胡须、黑发黑眸、黄色皮肤,但是有些维族男女和汉族人没有分别。盛世才根据俄文译音,称他们为维吾尔族,有维持你我和平之含义。低矮的小商店,卖些新疆土产,也有卖苏联货和口里货的(新疆人称内地为口里,因在嘉峪关之内)。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苏联驻新疆总领事馆大门,1940s

维族人吃的羊肉,在这条长长的马路上,散着羊肉气味,内地人颇多嗅不惯的。再向南走去,到了南樑的地方,好像到了白种人区域。路旁有苏联驻新疆总领事馆,占地很大,馆内有大的园林,路旁多为山东侨民由苏联归国后开设的小店铺,他们很多娶着白俄女人。白俄都住在南樑,盛世才改成他们为归化族。还有一些塔塔尔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都住在南樑地方。新疆学院、中央训练团分团、电灯公司,也都在南郊。

汽车入城,车子行驶在狭隘的小街道上,街景和内地小城市一样,汉族的成人、小孩子在路旁都用茫然陌生的眼光看着我们。我们已经被送到一个招待所里休息,里面有几排西式平房。

迪化的冬季,屋内很暖和,因为房屋的四壁,都安置有俄式的大壁炉,每天烧40~60华斤的煤炭。那里俄国花标布很多,窗帘、桌单子、床上用具、衣服都用这种布。此地穷苦的白俄妇人,都被人雇用擦地板、擦玻璃窗子,每天早晨工作一次,他们被人称为"洋婆子"。

迪化的居民,不管哪一个民族,男或女,穿短装的约占9/10,穿长衫的很少。衣服可以影响人的精神,迪化的男女学生、公务员,甚至许多商人都穿着短装,这是我们初到迪化获得的最新鲜的印象之一。三年后重回内地,看见学生、公务员极多穿长衫且袖手而行的,确实容易给予人不健康的印象。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迪化街头,1928年

其次,迪化没有用人力推拉的车子,拉车子完全用牛用马,更没有人推人、人拉人、人抬人的现象,仅仅有用人力推货的小车子。这也是给内地人的特殊印象。冬季的街上一片白雪,行人因为避寒都走得很急,小贩推着一车子货,摇着铃子,喊着;商店都关着大门,人躲在门内营业。有时终日飘着细微的雪粉,那么行人的衣帽上、眉毛上、车马上都蒙了一层白色。特别是少女,鬓边眉梢都染成了白色,真令人有红颜白发之感。

我们到达招待所后,次日就开始由盛世才所派的"招待","陪同"上街购买应用的物品。再后来我们才明白,我们到达迪化以后,每天都有人秘密跟踪监视我们的行动。街上的商店或机关的每一个办公室都悬挂着"盛督办肖像",处处有六角红星的标志,

门上、桌椅上、床上、用物上都有,是代表六大政策的意思,这可见盛氏注重宣传的力量,很有苏联五角红星的味道。

我们上街时,同行者有穿着内地皮袍、长大衣的,很惹起了迪化汉人的注意,看得出我们是内地初来乍到的。但对于新疆政局转变倾向中央一事,一般人民都还是讳莫如深。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迪化的苏联商品,1933年

当时迪化的物价还平稳,苏联因为对德战争的关系,久不来货,商人虽还藏着许多一二年前的货物,但与新疆当局稽查囤积居奇之严格,很少发现有黑市。我们以5元法币才可以换新币1元,所以买东西的时候,有时还比在重庆买东西便宜些。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迪化西北行辕大门,民国

某晚,督办公署西大楼邀设盛宴,盛世才欢迎一批人到新疆,又欢送一批人回重庆。盛世才在席间发表了一次政治演说,决定今后绝对服从中央,实行三民主义建设新疆。某人答辞,称道盛世才治新十年的丰功伟绩。

盛世才统治下的新疆社会特色:一个民国援疆干部的真实记录

新疆督办盛世才

我在那天晚间第一次看到盛世才,他近50岁,中等身材,健壮,面颜宽阔,发向后梳,鬓角灰白,两眼锋利。说话带着浓厚的东北口音,以他对人的谦逊、关切,平日言辞的中肯,极容易博得一个初见者的同情与尊敬,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狠辣的阴谋家,魔王似的残忍哩。

席间,他应别人的询问,亲笔签名送给我们每人一份他的著作:《六大政策教程》两厚册、《政府目前主要任务》三册。他口头声明,这些书都是他过去一个阶段的作品,以后他要开始走一个新阶段了。那些书都是道林纸精装,有彩色图画照片。内容都是左倾的,颇多抨击国民党之处,而因左派为朋友。

不久,我们就奉盛世才之命,委派工作。记得在重庆临行前,派遣人告诉我们:"你们到了从新疆以后,要完全服从盛督办的指挥,不得有丝毫秘密行动,因为新疆的密探是很严厉的,至于你们在内地家属的生活费用,完全由中央供给你们,不必挂念。"所以我们在新疆写信到内地,不敢乱写当地的情况,因为我们也知道,新疆的邮电检查比内地更严密百倍。

本文发表于1946 年《月刊》,作者韦微(一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官员)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并发布

关注我,有更多精彩!有何想法,不妨一起交流

往期精选:

80年前的乌鲁木齐,有人说是世界都会,哈萨克人很威武

47年乌鲁木齐的现代生活,浴池、公交、假医生,领事馆巷歌舞升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