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受挫,需要改變的不是學生思維,而是尋找當前環境下的最優解

“你这是学生思维!”

初入职场,经常被同事或领导如此定义。

什么时候开始,当人们说起「学生思维」四个字时,不自觉的带着深深的贬义和蔑视?

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习惯于把保留学校时的思想作风,以及不适应成人世界、社会现实、职场规则、人情世故等思想都归纳入「学生思维」中,甚至认为「学生思维」影响职业发展。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非理性,没有逻辑的表现。

一、「学生思维」不是影响职业发展,导致职场受挫的原因。

到底什么是「学生思维」?

如果「学生思维」单纯是指学生的思维方式,那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和三本院校混日子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吗?哪种算是学生思维呢?是否对立说明从没上过学的人,就不存在学生思维?

如果「学生思维」是指无法适应社会的思维方式,那大部分从小山村到大城市的乡下人,在家全职带娃的宝妈,从国企到私企的员工,任职多年仍没升职加薪等等人群,他们在踏入社会后不能够迅速接受社会上的种种现实,是否也被称为学生思维?

如果「学生思维」是指坚持自己在校园时期所形成的世界观和种种认知,那么包括不乱扔垃圾,公交车上让座,遵纪守法不插队,拾金不昧,不世故不唯利是图等等,坚持自己心中美好的不功利思维就是傻呆蠢的学生思维吗?是否只有妥协于丑恶现实社会的世故才不算学生思维呢?

由此可见,「学生思维」是很难被定义的模糊概念,其实「思维」不是一个贬义词,「学生」也不是。所谓「学生思维」与否,只是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适合该环境的不同策略而已,无关对错。而学校和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环境,用社会环境标准,去评价学校环境下的「学生思维」,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作为学生,理所当然的想学生该想的事,所以学生有「学生思维」。同理,女人/男人有「女人/男人思维」,做父母的有「父母思维」,中国人有「中国思维」。有句俗语叫“屁股决定脑袋”,意思就是位置决定想法,你处于什么位置,往往决定了你的思考方向和范围,所以职场人士自然是「职场思维」。

人的思维有高低深浅之别,思维影响行为,行为影响能力,能力不足才会影响职场发展,所以认为阻碍职场发展的是「学生思维」的观点更是偏颇的,有“碰瓷”嫌疑。


职场受挫,需要改变的不是学生思维,而是寻找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

二、导致职场受挫的3大原因。

初入职场,处于适应环境,接受新事物阶段。从学校到职场,从熟悉行业进入某个新行业,都是需要一个学习适应过程。职场途中,我们并不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挫折,新人失败是正常的,走弯路是难免的,有挫败感就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可以去深究一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找出职场受挫的原因,及时纠正。

1、工作没做好,需要判断是因为自己工作能力不足,还是外在因素资源不足,判断是自己本职工作没做好,还是领导安排的额外工作没做好。

学生时期我们不需要用到职场思维,办公软件等技能,所以允许你不会,但任职后就要尽快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修炼。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的员工,又怎么奢望他能完成难度更大的工作呢。这样的事情发生次数多了,难免会遭受领导质疑和批评。

另外工作没做好,还可能涉及资源不足的情况。巧妇难为为无米之炊,一个工作能力再强大的人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也难以大展拳脚。此时从职场能拿到多少资源决定了你的成绩上限,职场资源就是手里的牌,是让你脱离困境的助推器。

资源包括自身资源和外在资源,自身资源是指专业技能,信息,时间,外貌等;外在资源包括资金,工具,材料,权限,人脉,客户资源等等,是你必须依靠外界支持的可变量资源,二者缺一不可。

同时需要反思到底是自己本职工作没做好,还是领导安排的额外工作没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职员基本要求,此外不可避免的是领导因各种理由给你安排额外任务。

假如是领导器重你,把你作为高潜力人才磨砺来分配工作任务,那么你就要迎难而上,平时多压担子,关键时刻才能挑担子。下班后带你去应酬也是一种提携,经历各种场合,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假如是领导信任你,除了额外公事还会给你交办一些私事,这时你要斟酌一番,毕竟信任和器重是两码事。领导把你视作可靠的依赖对象,就是对你能力的认可,此时不妨适当提出一点要求作为交换。如果领导只是单纯让你做跑腿打杂,甚至影响你的职务,应当趁早拒绝,要记住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升职加薪,而不是讨好某人拉帮结派。

不排除有领导故意压榨员工,甚至把这种超负荷美化成逼迫成长。这种情况,多数都有相对听话、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的员工纵容着。并不是做得多就是好,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在做重复性工作。重复性工作就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错把重复性工作当做努力,没有功劳谈什么苦劳。

另外有些职员做事低调,不会及时汇报工作给领导,让领导误以为他很闲。本着公司不养闲人的想法,就会不停安排各种杂事给他做。还有一些员工做事效率高,拿着同样的工资,做着比别人多几倍的事情。企业不会提拔一个工作机器人,判断一个优秀员工的价值还是核心竞争力。

2、没有及时的职场成绩反馈,缺乏信心和动力产生的挫败感。

做好了本职工作和领导安排的额外任务的人,说明自身工作能力也不差。但如果工作中长时间没有突出的业绩反馈,也很容易消磨积极性。所谓“人比人,气死人”,假如在一个团队里,大家做着相同的工作,其他同事绩效考核都比你好,得到领导表扬,反观你业绩平平,甚至垫底,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挫败感中。

人都是需要依靠“成就动机”行事的,这种成就动机的反馈体现在物质或者精神上,可以是看得到的成绩,可以是别人的认可,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只有得到成就动机反馈,才有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3、人际关系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开展。

除了工作和工作能力本身以外,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现在的工作注重团队合作,涉及的部门环节很多,假如同事之间相处得并不愉快,或者领导给你穿小鞋,压制以及不给予工作上的资源支持,那么容易卡在某个程序止步不前,影响我们的工作进度。即使最后艰难得取得成绩,也不能降低因工作环境不舒心,从而产生的挫败感。


职场受挫,需要改变的不是学生思维,而是寻找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

三、菜鸟职场受挫的解决办法,应当尽快寻找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

当职场受挫时,有的人会选择辞职逃避。除非你不再从事该行业,否则跳槽换工作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难保下一家公司不会重复出现类似情况。导致我们产生职场挫败感的因素很多,绝对不仅仅是思维影响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要对症下药,寻找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积极应对,才能避免再次掉入同样的困局。那么什么是最优解?

最优解是个数学领域的极值概念,通常定义为不牺牲任何总目标和各分目标的条件下,技术上能够达到的最好的解。它表示所有的总目标和分目标都可以达到的理想的解,而实际上这样的解是很少存在的。所以,最优化过程只是产生一个在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令人满意解」。

可以看出,「最优解」只是一个无限接近最理想状态的概念,在各种外在因素影响和特定条件限制下,在众多备选解决办法中,按特定需求得出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就能称为「最优解」。还是那句经典的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实中职场工作的进行,少不了考虑时间,预算,资源,人脉等变量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当前有限条件的环境下,最适合企业和自身发展的“双赢策略”,就是职场的「最优解」。

有时候当企业和自身利益产生冲突,需要牺牲局部利益来保证全局利益的时候,就要保持全局眼光,放在全局的大背景下去衡量,取舍。以「最优解」作为追求方向,得到可行的「最令人满意解」就算是「最优解」。

分析导致职场受挫的原因,明确需求后得出以下解决办法:

1工作能力不足,提升能力才是关键。可以通过报班、网络等学习途径提升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提升专业领域核心技术。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请教同事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找到解决业务的方法和渠道,多和领导交流,学习领导的思维和视野格局。

2缺乏足够资源完成上级指派任务,应主动和领导沟通寻求帮助。工作没做好,除了和个人能力不足有关系之外,我们还需要足够的外在资源,来帮助整个项目顺利完成。外在资源包括资金,工具,空间,材料,权限,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加持。当上司在指派任务时没主动提供以上资源,那么你应该主动和领导沟通,寻找途径顺利完成任务给公司带来业绩,这才是职工的职责所在。

3人际关系良好,职场才能顺风顺水。和同事相处愉快,尽快融入团队,和领导相处良好,避免被上级压制穿小鞋,或者不提供工作上的资源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积累更多人脉资源,日常提供行业消息情报,在关键时期危难之际还可以助我们脱离困境,愉快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创造佳绩。

4任务杂乱繁多,工作需求决定优先级。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必然要先舍弃另一件事,这时可以用到需求四象限法则,学会抓关键点,分清轻重缓急。对于最优选择来说,紧急且重要的需求必须马上做,其次是紧急但不重要的需求赶紧做,最后重要但不紧急的需求按部就班的做,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直接略过。判断需求优先级,才能更快的找到工作「最优解」。


职场受挫,需要改变的不是学生思维,而是寻找当前环境下的最优解

总结:

菜鸟职场受挫的原因很多,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学生思维」导致的。我们要从自身以及外在因素找出职场受挫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例如尽快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专业核心技术,请示领导寻求更多工作资源,处理好人际关系,按需求分清事情处理优先级等等。在当前有限条件的环境下,找到可行的「最令人满意解」,就算是职场的「最优解」。找出「最优解」并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职场受挫的局面。

这里是「职说」,聚焦个人成长,与职场有关的我都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