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人民电影院:历经风雨,走向没落,何时才能重振雄风?

涡阳人民电影院:历经风雨,走向没落,何时才能重振雄风?

侯波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匮乏,茶余饭后看场电影、听场戏是老百姓最佳选择。当时涡阳县只有红旗电影院一家专业35mm(指电影胶片宽度)电影院,已经不能满足涡阳县人民观看电影的需要。为了支持涡阳的电影事业发展,安徽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准备资助涡阳再建一座专业35mm电影院。

1979年,涡阳县文化局有关领导同志带领一班人马,在涡阳县城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决定在位于涡河路西段的人民剧场适合改建一座专业电影院。

人民剧场是涡阳县梆剧团排练和对外进行演出的场所,位于县城闹市区,房屋产权隶属于涡阳县房产公司。经过与涡阳县房产公司协商,报请安徽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同意,由安徽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资6万元将人民剧场产权买断,交由涡阳县电影管理站经营使用,当时还叫人民剧场,边演出边放映电影。电影管理站派武立峰同志临时负责电影放映业务。原人民剧场场务人员洪东初、张运臣、刘丽君、马振兰、李彩霞、黄桂珍等同志作为买断时的附加条件,留在电影院,仍旧从事场务工作。

和红旗电影院一样,人民剧场也放映首轮影片。当时新拍电影首先在省、市级电影院放映,叫首轮影片,省、市级放映结束以后,再供县级电影院放映,叫二轮影片。因为电影拷贝有限,且每部电影有7-12本不等,每本放映时间10多分钟。为了提高影片利用率,尽可能多安排电影场次,每部新电影来到以后,红旗电影院和人民电影院排映场次时要错开时间20-40分钟,由跑片员骑自行车来回倒腾,每次拿3本左右,业内有个专业名词叫“串片放映”。

1985年,鉴于人民电影院建筑物老旧,结构布局上也不满足电影院要求,涡阳县电影管理站决定对人民电影院进行改造翻建,工程总价16万元,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00多人。1986年完成改建并投入运营,武立峰同志任经理,朱志仁同志任会计。1987年,刘元良同志接任经理,1989年,刘元良同志调离,韩书进同志任经理、袁建同志任副经理。其间又进行过一次局部整改整修。1995年至2010年,姜怀兰同志任经理,袁首泰同志任副经理。

人民电影院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电影行业的萧条同样冲击着人民电影院。票房收入急剧下降,只能靠为学校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勉强维持生存。

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人民电影院与电影公司、红旗电影院、义门电影院作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新成立涡阳县和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符合优惠条件的职工提前退休,剩余职工进入涡阳县和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人民电影院作为电影系统改制的置换条件,被涡阳县人民政府收储。

人民电影院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其建筑物早已颓败不堪,成为危房。门前再也没有往日人山人海的繁荣景象,显得孤凄和苍凉。远远望去,褪色的墙体上,残缺的人民电影院招牌还依稀可见,前面的广场空空荡荡,白天杂乱无章的停放着许多社会车辆,到了晚上就成了夜市摆摊的地方。

2019年,涡阳县人民政府决定把人民电影院列入涡阳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物重新加固保护起来。


对于人民电影院,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欢迎留言评论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