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敵人不是彼此,是疫情

魔幻的2020。

每天都有魔幻的事件,都來不及寫,但是讀者留言要求解讀。

我試著用週五的《一週快評》的方式,說說自己的看法。



1.是發消費券好,還是發錢好?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理解發消費券,和發錢的目的性差異。

簡單來說:

發錢,是救人;發消費券,是救經濟。

什麼意思?

先說美國發錢。

據說美國有將近40%的人,每週花光上週的工資,拿不出400美元現金應急,一生負債前行。

一旦經濟停擺,收入斷裂,吃喝都是問題,到處都是窟窿。

所以,美國給大家發了1200美元現金。哪有窟窿堵哪裡去吧。

發錢的目的,是救人。通過救人,來救經濟。

再說中國發消費券。

中國大約17個省30多個城市,向市民發了50多億的消費券。

咖啡券,購物券,美食券,酒店券,圖書券,汽車券等。

這些券能拿去還房貸嗎?不能。能存起來,下個月交水電費嗎?不能。

這些券,只能花掉。

這樣,商家就有收入,員工就有工資,他們就能再消費,商家再有收入,員工再有工資,如此循環。

經濟,因此得以復甦。

中國人太愛儲蓄了,太居安思危了。消費券,就是必須花掉的現金。

另外,很多消費券,都是消費100抵30類的打折券。

也就是說,你為了花掉政府的30,自己還要掏70。這對讓消費券經濟復甦的刺激作用,加了槓桿。

消費券的目的,是救經濟。通過救經濟,來救人。

這次發消費券最積極的,是杭州。

50多億中,杭州發了16.8億。

為什麼這麼積極?

因為受2009年成功案例的鼓勵。

2009年,為了刺激從金融危機中復甦,杭州發了一輪消費券。

據統計,最後每1元的消費券,撬動了57.8元的消費。

為了這1元,多花了56.8元。

杭州真是深諳人性。

也許就是這種人性,才能救國於疫情吧。



2.海底撈、西貝,該不該道歉?


疫情平緩後,不少餐飲企業逐漸恢復營業。

真不容易。

海底撈和西貝,就和商量好一樣的,給菜品漲了價。

然後,就被罵死了。

再然後,就和商量好一樣的,道歉,降價。

那麼,海底撈和西貝,有沒有權力漲價呢?

當然有。

在非壟斷行業(海底撈,也只佔餐飲業0.25%左右份額),我可以選擇漲價,你可以選擇不吃。

如果我漲價了,大家都不吃了,我倒閉了,也是我自己的責任。

只要我承擔了漲價的經濟後果,我就擁有漲價的權力。

海底撈和西貝漲價的本質,是把以前排隊的人中,那些支付能力高的人篩選出來。

暫時只做他們的生意,覆蓋疫情期間的高昂成本。

但是,因此吃不起海底撈的人就不高興了。

憑什麼你只服務有錢人?我沒錢,我就不配坐頭等艙嗎?我沒錢,我就不能開寶馬嗎?你們太欺負人了!

遇到這樣的輿論反撲,海底撈和西貝有沒有必要道歉呢?

有人會為他們打抱不平,憑什麼啊?!

你不吃就完了嘛,幹嘛罵人。

但是,海底撈和西貝自己一點都不糾結。立刻道歉。

因為,和大眾是沒法講道理的。危機公關的核心,不是講理,而是阻斷傳播。

道歉,是必須的。硬抗,是愚蠢的。

賈國龍這句話說得好:我們也挺難的。



3.外企會不會撤離中國?


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外企撤離,槍響以後沒有贏家》(點擊閱讀)。

這篇文章被閱讀了50多萬次。

那麼,外企,到底會不會撤離中國?

這個世界的複雜之處在於,有很多股不同的力量,在作用於同一件事情。

你看到任何一股單獨力量,然後做出的論斷,都可能離題千里。

比如外企撤離這件事,企業自身的利益驅動,是一股力量。

這股力量會想,中國供應鏈完整,價格便宜,我遷回去,我傻啊!

一國政府出於供應鏈安全的考慮,給本國企業的威逼利誘程度,是一股力量。

關鍵物資不能本地生產,美國的呼吸機,日本的汽車,等米下鍋,這太危險了。

給錢,你們回來吧?給錢都不回來?哼哼,我手上還有84000種手段,你們等著。

為了大選,獲取底層民眾的感情支持,是一股力量。

每個國家,越是頂層,越相信努力奮鬥;越是底層,越是相信分配不公。

可是選票,在底層手中。怎麼辦,怎麼辦?

效率和公平,我選效率得發展,我選公平得選票。怎麼選?

為了維護自己的高科技領導地位的瘋狂壓制,是一股力量。

商業價值,是對稀缺的定價。稀缺的一方,總是能在價值網中,分到更多財富。

自古如此。

高科技,就是全球分配中的稀缺資源,因此,美國掌握了當今世界的財富分配權。

什麼?中國也有高科技了?

嗯。以前的所有事,我要重新想想了。

這麼多力量在一起的時候,所謂預測,就是對這些力量的大小、方向、時間,做出合力分析。

也因此,大家的觀點可以分歧到打起來。

那麼,外企到底會不會撤離中國?

這要看對一些國家來說,到底是撕開膠布更疼,還是不撕膠布不換藥,其它地方更疼。



4.美團,和餐廳,誰忘恩負義?


餐飲業,是萬業之祖。

大量的人口,在這個行業裡起起伏伏地就業。

所以,大量的悲歡離合,也發生在這個行業。

比如最近,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寫公開信,把美團描述成一個乘火打劫的強盜,搶走大量餐飲企業手中的最後一份口糧。

這讓我想起了幾件事。

一個老太太摔倒在地,好心人上前幫扶,結果被誣賴就是他推到的。

這樣的事情,以前我聽起來,先是覺得氣憤,然後覺得可憐。

最近,在武志紅老師的新課《自我的誕生》裡,他給了一個令我恍然大悟的解釋。

武志紅老師說,這是因為:

這些老人的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他們接受不了“我老了,我控制不好自己的身體了”這個事實。

所以,我摔倒在地,既然不是“我”這個人的問題,那肯定是一種外力擊倒了我。

找一個去怪罪,這在社會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

即便這個人,其實是在幫你。

武漢復工之後,不少人聚在一個商業中心門口,要求房東免租。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快活不下去了。

但是,就像賈國龍說的:其實我們也挺難的。

那些商業中心的物業,很多也是租來的。運營公司是二房東。

他們也要給大房東交租,也要還貸款。

不管,反正我活不下去了。你就應該負責。

看到一則新聞。讓我目瞪口呆,匪夷所思。

很多美國人在罵比爾·蓋茨。

因為你2015年的一次演講,就已經提醒大家,病毒帶來的疫情,可能是人類最大的威脅。

現在真的發生了。這個病毒,該不會是你製造的吧?不然你怎麼會知道?

然後,有人扒出,比爾·蓋茨在家囤過一些食物。這就是鐵證了!

你肯定是先造了病毒,然後囤了食物,下一齣戲,應該就是你投資的疫苗公司,瘋狂收割了。

我看到這裡驚呆了。美國人美劇看多了。
大家太想找一個人去怪罪了。
餐廳不容易。疫情恢復,消費沒有恢復。大量餐廳幾乎必須關門。


平臺也不容易。連年虧損只有1年盈利,那一年每單也只賺0.2元。這0.2元,今年估計都懸。
資源不夠,於是吵起來了。這就是所謂:家貧百事哀。
美團說8成的收費,付給了外賣小哥。幾百萬的外賣小哥,在疫情期間不顧生命危險,幫你們送外賣。廣東餐協說,沒有8成,只有74%。
這麼吵有意思嗎?非要死一個嗎?坐下來,好好商量。一定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疫情導致的資源銳減,讓很多人把彼此當成了敵人。但是,只有攜手與共,我們才能走出危機。



最後的話


昨天和一位老師打電話。

他問我,怎麼看最近的疫情對經濟的次生影響。

我說,以前我經常說一個詞,叫“信心”。

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就能望著燈塔一路向前。

現在,我經常說一個詞,叫“勇氣”。

走到一半,遇到豺狼溝壑。這時候,信心是不夠的。

這時候,要有勇氣去戰鬥,要有勇氣去跨越。

冷靜。我們的敵人不是彼此,是疫情。

看清之後,不要拒絕承認可能正在到來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甚至是大蕭條,不要拒絕自己內心的害怕。

人在害怕時的勇氣,才是真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