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過得是什麼“神仙”生活喲,這麼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虽然还只是下午六点,车窗外的夜色已至。渐凉的秋日,昼夜温差极大,太阳一落下,许多过路人都开始拉上外衣的拉链,如果有围巾就再好不过。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这次入住的酒店就在南京站的一侧,打车几分钟就到了。酒店里熟悉的“火炉”早就在壁龛之中跳跃,一切似乎都温暖如常,除了……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宽阔的马路透着雾气,只能远远的窥见对街的人潮。汽车电瓶车呼啸而过,骑着自行车和步行的则慢悠悠,城市的声色灯火下,如雾如电的烟火气随之弥漫其间。虽然视线被阻隔,但经验丰富的旅人如何不能发现:肯定有好东西!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果然一个看似社区内的马路两旁,阵阵的蒸汽和炊烟冒出,秋日的凉风扫过路边的梧桐,如手掌一般的叶子摞了满地,忍不住要踩在上面吱呀作响。毫无疑问,这是一条大隐隐于世,只顾邻里人的小吃一条街。

南京的灌汤包,淮南的牛肉粉,皖西的鸡蛋饼,安庆的煎饼,本地的混沌,扬州的盐水鸭,豆腐脑,胡辣汤,烧烤……铺面里,小摊上各色美食簇拥在不太宽阔的马路之上,也许是天将黑去却毕竟还未进入黄金时候,前来大快朵颐的本地居民尚还不算多,诸多美食当道,一时还真不知道选择哪家。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这个是新鲜的羊骨、羊肚、羊杂,从凌晨一直熬到现在,来一碗?”

母子二人从徐州来到南京后,驻扎在这鼓楼区的繁华偏隅,儿子每天去城外的羊市购入两头本地活羊,现场宰杀后整只带回店内。一个不足30平的小店,就在门口支起一口从不断火的大锅,劈开的羊骨羊杂去血后就往里面扔,只在清晨的时候加上满满一锅水,之后便再不添,卖完即止。

这样一家在旁人看着就是苍蝇馆子的小店,却很有着自己的讲究,羊肉汤15块起一碗,1块钱加粉丝,一块钱加白菜,一碗汤不够再加也就4块钱。没膻味并且好吃,暖心暖胃,虽无秦淮相伴,倒也是一个金陵之夜。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狮子桥美食步行街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位于狮子桥步行街内的鸡鸣汤包馆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第二日清晨,仍是弥漫着厚厚的一层雾气没有褪去,步行到据传有1600多年历史的“狮子桥”吃早饭。小河道已经被大城市裹住,那桥自然也早就湮没无闻了,现在的这里俨然只是一条不那么商业的步行街。

好在有一家叫做“鸡鸣”的汤包馆早早地开了门,一笼汤包就着一晚鸭血粉丝汤,两头狮子就着一个牌坊,一只蝴蝶犬和一个老太还在张望。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从狮子桥走到颐和路仅需几百米不到,闹市突然就在一个简单拐角后的几步之外偃旗息鼓了下来。当初的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浩浩荡荡的雄心壮志著成了《首都计划》,眼前这些过去留下的洋楼旧影子,就是为这个计划而打造的上层人士生活住宅区。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潺潺的水幕从红砖石上倾泻,黄的、红的、灰的,各色外墙下,枫叶、榕树、梧桐、香樟,或红或绿或黄参差错落,兴许时间尚早,兴许曲径幽深,这里还没有太多游人的侵扰,显得静谧有序。像是慕名而来寻找旧时记忆的几位老者,也只是在边缘处轻轻交谈,不知道如今作为精品酒店的“颐和公馆”,是否还算是依稀映衬了“上层生活区”的本意。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独栋别院的酒店一房难求,房价更是贵得离谱,不过咖啡馆还是可以去得的。“藕舫”就在颐和路入口处的左侧,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窄小的门框只留着半扇开着的门,意式咖啡机在背后发着幽幽的蓝光。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建筑门框和内里的装饰,都极尽所能地恢复了民国时期的原貌,整栋楼三层,每一层的空间都算不得大,仅仅可以容纳2-3桌人,但即便这样的空间,依旧充分地采光,几乎每一面都可以看到下面穿黄带绿的树林。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等约的朋友来,顺便发呆片刻,也不知道是第几次,感觉恍然,不知今世何世。在精心雕琢的时光遗迹下谈事,自然颇为享受,而蓊郁梧桐下的寻常市井却也是颐和路这一带独特的风情。

“这里的楼,当年什么样现在也还什么样,但这里住的人,肯定不是那年头的人咯……哦,既然来了,不如转转,待会儿还有事,就不陪你了。”聊完正事,朋友撂下这句话便告辞了。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滨江,万景园,密林深处,拨开灌木便可以看见清澈的一湾人造小湖,松叶漏出的空隙外,是一座教堂顶上的十字架。

孤独的教堂伫立在江边,大门紧锁着,精致的设计让它一度成为网红地标。瑟瑟的江风忽而吹过来,穿过一览无余的大草坪,偌大的一个园子里,几乎一个人都没有。往江滩上走,才看到一个人拿着鱼竿,在江上踯躅。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今天连鱼也没有,走咯!”

远处的扬子江大桥在烟雾中辨得不是很清晰,如果不是近处巨型的老柳树上的寒鸦鹧鸪时不时发出点声响,说是万籁寂静,也不太过分。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旁边平日都嘻嘻哈哈的90后助理也停了下来,一起下到江滩。

“叔,古人临江都要抒怀,我不妨也作一首,你看好不好……”

“大雾霜临鹧鸪天,踏石垂钓长江边。

鼓楼群塑无人觅,寒鸦饶柳戏云间。

金陵何等繁华地,秦淮声里歌迁翩。

多少兴废故事里,弥弥灯火已经年。”

“韵是押得不错,只是二三联不是骈句稍显不足……”连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看到此地此景,也不由生出这番感慨,唏嘘之间,百年之外,兴盛和浩劫,让这座城市一直成为古代和近代中国故事的主角,又成为如今民族的创痛和伤疤。今人非故人,又与谁言说呢。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再回头去看那十字架,已经被暮色彻底盖住了头。离回程的高铁还有些时间,便想去“先锋书店”五台山那家老店故地重游一番,那里也有一个标志性的十字架。

一上车,热情的专车师傅便打开了话匣子,60多岁的他曾经经历过这个城市的许多变革:

“这个先锋书店现在很有名啊!刚送了一个客人过去,这又来一单……其实五台山对我们这代南京人来说还是有着不少的记忆,那里民国的时候是一个防空洞,后来解放了,防空洞似乎也不需要了,就改造成了一个儿童乐园,我小时候特别爱去那里玩。”

“我虽然不爱看书,但是先锋书店也是常去,哪怕只是静静地坐一会儿,逛一逛……”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同样有着20年历史的“季风书店”,今年1月在上海结束了使命。而作为南京地标的“先锋”,却似乎越活越好,开出了十数家分店,几乎占领了包括总统府、颐和公馆等所有的文化领地,和这座城市共生着。


些许年没来,那枚象征着传承和变革的十字架,依旧牢牢地钉在墙上。精选的图书、颇值得玩味的文创产品和那些静静站着、坐着、倚着读书的人,混处在这个过去的防空洞里。他们要守住什么,要改变什么,要发展什么,这些问题,可能只有今天的南京人能够回答。

南京人过得是什么“神仙”生活哟,这么多美食

车流始终拥堵着,窗外的华灯闪烁,但愿再来之时,只顾吃吃喝喝,不再辨这此去经年罢。

晚安,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