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已基本被控制,生活也恢復常態,為何我還是找不到工作?"

来源|流沙言职

今天和一个在找工作的朋友聊天,她忽然发出了一句灵魂拷问:

疫情暂时被控制住了,我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工作呢?

我先是一愣,刚准备感慨一下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但是终究没有这样"宽慰"朋友。

因为"疫情之后"和"求职成功"本身也没有强相关,我们求职难除了外因还有内因。

【外因】

1.疫情影响企业的经营,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度过难关,求职竞争加剧。

有些企业通过降薪、裁员释放了一部分劳动力。

这次疫情对于很多企业造成了重创。由于连续歇业,没有现金流入,却还有固定的房租、工资等支出,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

这种情况下,出于求生的本能,企业要自救,有的干脆歇业,有的选择降低成本,自然会拿灵活多变的人力成本开刀,比如降薪、裁员。

因为即便是"精英",在全民歇业的状态下,一身本领也无用武之地,无法让企业短期"回春"。

近5成企业暂缓招聘计划

拉勾网在二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第一季度,48.76%的企业"暂缓招聘需求",18.41%的企业"缩减招聘需求",这就意味着可供选择的岗位减少。

加上被裁掉的劳动力,市场上闲置劳动力增多,而岗位减少,竞争空前剧烈,求职难上加难。

2.企业要"虚假繁荣",人力要"KPI",求职的人成了牺牲品

即便企业"暂缓招聘",但不意味着企业不招聘。

怎么讲?

想想招聘网站上常年挂着的高薪招聘信息,这类信息的作用仅仅是招聘吗?不全是。

当这类岗位真的缺人时,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找到适合的候选人 。

但是,如果岗位不缺人或者"暂缓招聘计划"时,这类岗位的作用就耐人寻味了。

  • 第一,如果你只是看了看,不投递,那么它至少起到了曝光公司的目的。
  • 第二,如果你投递也被邀约,那么它完成了HR的KPI,因为人力需要一定的邀约率。
  • 第三,如果你去面试,不但对HR有益无害,而且还能造成一种"企业一直在招聘,业务量扩大"的"虚假繁荣"现象,甚至你可能还会一不小心被骗去一套方案。

所以,当你费尽心思准备,面试聊得也不错,最终等待对方的录用通知无果时,你也就该清醒了:你成了企业制造"虚假繁荣"的牺牲品。

你的求职成功率就这样活生生被拉低了。

【内因】

当然,任何背景下,总有一些人在求职路上过关斩将,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说到底,这是一些具备超级核心竞争力的人。

所以,求职难的另一个原因:自身竞争力不够。

这是一个空前难的就业季甚至是就业年,想想上文中我们所说的"狼多肉少"的画面,一群人对着一个岗位“虎视眈眈”,是不是细思极恐?

也许我们本身就没有竞争力,正当手足无措时,疫情的到来竟然神奇地延缓了这种焦虑。

我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老天爷的安排";"疫情期间不好找工作",怕是最好的自我催眠神药。

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悠闲地幻想:疫情过去找工作会迎来转机。

我们错把这场不利的外因等同于我们找不到工作的内因,甚至有的人明知二者不能划等号而故意麻痹自己。

现在好了,终归要面对现实时,发现我们的竞争力太弱了。没有新冠疫情,也许我们也不一定那么轻易找到工作。

这就是求职难的内因。

所以,正确认识自己吧,如果不从内因上解决,求职难将成为常态,也就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非一日之功,不可能实现短平快,那么给一个良心的建议就是:要么降低薪资要求,要么不挑活儿,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再去追求所谓"事业",毕竟生存是第一天要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