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乙肝病毒感染

  

  我国是乙肝病的高发区,每十人中就有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故提高防范意识,筑起乙肝病毒的“防火墙”显得尤为重要。

  血液传播、性传播及垂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只是目前,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无法具体确定自己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被感染的。但能肯定的是,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很可能是在不经意中把乙肝病毒传染给了自己身边的人。那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哪几点最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

由于乙肝医源性传播和母婴间传播的途径在城市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那么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就成了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注意个人卫生对预防传染乙肝尤为重要。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和血液传播,因此,乙肝患者要特别小心,对可能发生“体液或血液交换”的行为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如不要与亲人、朋友、同事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女性乙肝患者在月经期不要乱丢卫生巾,有条件的应该将其烧毁,或放入塑料盆中用消毒液浸泡,内裤要单独洗,洗隐私部位要有专用毛巾。

  2.“时髦”也要提防感染乙肝

这里说的“时髦”,是针对某些存在乙肝病毒传播隐患的“时髦”项目来说的,如穿耳洞、穿鼻洞、针灸减肥、文身等。从事这些时髦项目的场所若没有严格的卫生条件,就无法保证那些刺在你身上的针头上面没有乙肝病毒。

  3.注射乙肝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提醒公众,目前医学领域尚未攻克乙肝“大小三阳转阴”的难题,尚无根治乙肝病的良药。因此,注射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包括所有新生儿、未接受免疫的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另外,那些接种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人应定期到医院查乙肝表面抗体,最好每年查一次,当其乙肝表面抗体转阴或滴度明显下降时,应及时补种乙肝疫苗。

怎样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有2000-3000万乙肝病人。由于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根治乙肝,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乙肝病毒的防范,特别是要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然而人们怎样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呢?这首先要弄清乙肝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然后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血液传播

  研究证实,被确诊为“大三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体内每毫升血液中含有1000万至几亿个成熟的乙肝病毒颗粒。被其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以及血液和血制品等若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就可以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这种传播的可能性已经有所降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

  2.体液传播

  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均可含有乙肝病毒。性行为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世界卫生组织已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因此,人们应该谨守性道德,尤其是易感人群(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者)在过性生活时应主动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避孕套等。另外,人们在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如接吻等)时,若接触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上有破口,也有被传染乙肝的可能。

  3.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围产期传播和分娩后传播)和父婴传播。在我国,因垂直传播而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占所有感染乙肝病毒者的70%以上。有关研究还表明,人们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与乙肝的发病及其病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有80%以上的人将来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且预后相对较差。但成年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只有6%左右的人将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大部分人会自动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可以将乙肝病毒从体内清除。所以乙肝的基础免疫以及阻断母婴的传播,是我国防止乙肝传播的重点。有报道称,患有乙肝的父亲所生子女感染乙肝的概率为26%。

  4.其他途径

  除上述传播途径以外,乙肝病毒还有可能通过人们破损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以及被昆虫叮咬等得以传播,但研究证实,这种传播的概率很低。

  临床实践证明,人们只要切实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那么我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就会大大减少。

如何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

  

  专家们认为,新婚夫妇婚前要进行乙肝检查。如果检查发现男方已染上了乙肝病毒,女方未感染,则女方必须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使自己体内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当母体内存在足够数量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时,就可以中和来自父亲的乙肝病毒,阻止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

  众所周知,乙肝可以通过“母婴传播”。但鲜为人知的是,乙肝病毒也可通过“父婴传播”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科学证明,被乙肝病毒感染了的父亲的精子中含有乙肝病毒。该病毒存在于精子头部的胞浆中,并可于受精时进入卵细胞,传染给新生儿。

  新生儿的免疫器官和功能尚未成熟,受感染后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已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新生儿出生后,打预防针也无用。由此可见,阻断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防止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呢?

  据资料显示,当母亲体内产生足够的乙肝病毒抗体之后,免疫保护率高达95%,而婴儿的感染率则降至2.6%。值得注意的问题:1.未来的妈妈接种了乙肝疫苗后,应检查体内是否产生了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如果母亲没有产生这种抗体,还要加强免疫,直至产生了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才算免疫成功。2.女方在婚前或孕前未接种乙肝疫苗,怀孕时就应接种乙肝疫苗,并应联合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这样,也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父婴传播”的发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