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老品牌④丨鐵桿“粉”絲:家的味道

遂宁老品牌④丨铁杆“粉”丝:家的味道

日前,蓬溪粉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正式公告,专用权期限为 2020 年 4 月 7 至 2030 年 4 月 6 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并进行地域专利保护。当产品贴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意味着产品与特定地理和人文因素联系起来,也将是该产品质量与品质的有力证明,并帮助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有效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

蓬溪粉条究竟有何魅力,获得这样的成绩?

遂宁老品牌④丨铁杆“粉”丝:家的味道

家家户户做粉条

曾有辉煌的“黄金时代”

蓬溪县任隆镇,素有“粉条之乡”的美誉,纯手工粉条深受消费者青睐,柔韧筋道、光泽透明、口感爽利是任隆手工粉条最大的特色。而任隆坝粉条的历史要追溯到30多年前,那是遂宁人记忆中的“黄金时代”。

“春种红薯秋打粉,寒冬腊月下粉条”,这句俗语流传在任隆镇乃至遂宁的大家小巷,说的就是任隆粉条。在当地,家家户户的老百姓都熟知粉条制作手艺,而 任隆坝也被人们称之为“ 粉条之乡”。

家住任隆镇寨子坝村村头的雷新文,就是一名做粉条的纯手艺人。“我1988年去外地工作。走之前看到任隆片区粉条很多,半公里路都是卖粉条的人,全省各个地方都到任隆来进购粉条,需求量非常大,一天几辆大货车,一二十吨粉条被拉走。”雷新文回忆着当时的情景。那时,产品不愁销,生产加工粉条的作坊自然就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

对家乡粉条充满感情的还有邻村安子沟村的村民张雪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任隆镇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晒着手工粉条,来买粉条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回忆起 30 年前任隆坝粉条的“黄金时代”,张雪松眼神里满是怀念。

遂宁老品牌④丨铁杆“粉”丝:家的味道

重拾传统手艺

和机器粉条抢市场

可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外出打工之路,渐渐地,街上晒粉条的人家少了。

眼看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土牌子越来越暗淡,甚至面临“消亡”,张雪松很是心痛。虽然粉条只是餐桌上一个小小的点缀,但市场需求量并不小,他对已有一定“地位”的“任隆坝粉条”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这个牌子本身有一定价值,只是需要重新整合,进行统一、专业、规模化的发展,不仅能让任隆坝粉条传承下去,或许还能带来更大效益。”2009年,张雪松联合6户手艺好的村民搞起合作社,起名“蓬溪县薯兴红苕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刚起步那几年,正是现代农业“破土而出”之时,传统粗放型农业开始走向变革。越来越多的机器粉条涌入市场,和手工粉条“争抢”市场份额。

“那时候,我们工厂还在任隆镇街上,就在厂门口,就有人拉机器粉条来卖,价格便宜,买的人也多。”对踏踏实实生产手工粉条的张雪松来说,那段时间销售量下滑,日子很是难熬:“好在没过多久,原来的买主又回来了。”

原来,不少吃惯了手工粉的老顾客对机器粉条并不满意。“其他粉条口感不好,吃的时候一夹就断了。还是老任隆坝粉条好吃,有韧性,口感好,还耐煮。”老顾客张燕对手工粉条情有独钟。

没办法压缩成本和机器粉条打“价格战”,薯兴红苕专合社决定专注于提升粉条品质,打开市场销路。2013年,张雪松成立了蓬溪县松艺薯业有限公司,组建了专业销售团队跑市场。

合作社还建起了两个冻库,同时找来农业大学专家进行工艺革新,建设化验室,不定期对粉条进行抽检,保证粉条品质。在张雪松和合作社社员的坚守下,不仅任隆坝粉条的市场一点点扩大了,而且薯兴合作社还从市级示范合作社一步步走向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2017 年,薯兴合作社加入了“遂宁鲜”成为遂宁区域品牌。2018年,“薯兴”牌任隆坝粉条第一次走进西部农交会,站上了更大的平台,今年更是获得了国家级地理标志品牌。

“从2009年到现在,通过各方面努力,注册商 标,任隆坝粉务也逐渐走出去了,从开始的时候只有十几二十吨到现在的三四百吨。今后我们的发展就是要做到上千吨,让任隆坝粉条在省内外占领一席市场。”张雪松如是说。

遂宁老品牌④丨铁杆“粉”丝:家的味道

保持初心

还市民“家”的味道

一颗红薯,从带着泥土芬芳,到成为一碗酸辣粉、一盘肉末粉条摆上人们的饭桌,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既要有好的原料,还要有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任隆坝,地处嘉陵江与涪江的分水岭上,这里全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紫红色沙土特别适合红薯的生长,可打磨出优质、纯净的淀粉,并以100%红薯淀粉精制而成粉条。

“加温水把淀粉搅拌成透明均匀的粉芡,将粉芡与湿淀粉混合搅拌成粉团,把面团放入漏勺中,通过手背锤击面团,在重力挤压下使之成条状 ,入锅糊化浮起成为粉条。糊化过的粉条稍微在滚水中一煮,很快捞起在冷水中漂洗,漂洗后用竹竿挑起并晾晒。”安子沟村署兴粉条加工厂,工人们正在进行粉条的制作 、晾晒工作,从小从事粉条制作的手艺人李芊芊对粉条的制作流程烂熟于心。“ 虽然现在有很多机器的辅助,但我们仍然坚持手工传统工艺制作,这样做出来的粉条有筋道、香味十足,老顾客经常到厂里来购买 ,这也给了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正是因为这样一群手艺人的坚守,任隆坝粉条才能在遂宁乃至全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相信在品牌的力量下,蓬溪粉条将会走向更广阔的领域。

本报记者:刘晓

——— / END / ————

遂宁老品牌④丨铁杆“粉”丝: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