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鏈中最後一個出現在地球上的是人類嗎?

六季如歌


從自然生存能力的角度去分析,人類是不可能成為地球生物鏈的最後一環的。因為人類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還是蠻苛刻的,而地球在10億年後生物大滅絕的前夜,大氣溫度已高達100攝氏度以上,海洋已蒸發殆盡。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人類及其它絕大多數動植物已無法生存。

但有一種微小的緩步動物"水熊蟲″,體長只1至1.2毫米。也許能在這種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因為水熊蟲具有極其頑強的生命力,不管是寒冷的冰山中;還是炎熱的沙漠中都能找到它。即便在無水的環境中也能生存三十年;就算到了三十年之後,只要給它一滴水,它就能甦醒。科學家曾經在鹽礦中發現已冬眠了數百年的水熊蟲,給予水分和營養後,能夠醒過來並繼續正常的生理活動。

可水熊蟲畢竟是一種多細胞生物,生理過程複雜多樣。隨著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還是會步入滅絕。這個時候就只有一種單細胞的細菌"嗜極端菌″可以生存下來,因為它們能耐熱120度左右;在高壓、高鹽的濃縮海水中照樣生存;甚至是低氧或缺氧的環境也奈何不了它們。

不過隨著生存條件的進一步惡化,這種細菌也終將滅絕,大約在29億年後,地球將沒有任何生命。

當然,這只是科學家的預測而已。未來將會如何,誰也不知道。更況且,科學探索的最新發現已存在特例,比如多細胞動物龐貝蠕蟲能將岩漿作為"洗澡水″;單細胞細菌"菌株121″耐高溫的同時以鐵代替氧來進行能量交換和呼吸。所以生命的頑強有時超出了人類的想象,有一位英國生物科學家曾說:生命一旦產生,就很難滅絕,除非地球毀滅。

但這位科學家只是從自然演化的角度作出了這樣的判斷,而生命一旦像人類一樣進化出了智慧,那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局。

這就是人類將成為地球生物鏈中的最後一環。因為科技的顛覆性發展;或許使人類無所不能,10億年後的惡劣環境對那時的人類來說可能只是小菜一碟。就算是太陽演化為紅巨星,人類也許照樣有能力短時登陸溶岩覆蓋的地球,成為真正的毀滅之前的地球上的生命。儘管遙遠的彼時,人類可能早已找到並且移民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科學的奧秘


就現在而言,人類毫無疑問的是生物鏈最頂端的,並且如果沒有發生特大的自然災害,我認為不會有別的生物威脅到人類的地位。

特大災害指的是什麼呢?

比如說,有大型的星體撞擊地球,導致自然環境大變。

再比如說,人類還繼續過度的開發地球資源,導致全球變暖加劇,最終地球回到冰河時代。

諸如此類的大型災難,才有可能將人類的地位撼動。

那麼為什麼人類會如此頑強?不是還有其他生物的先天條件要遠遠高於人類嗎?

一、人類雖然在身體方面,跟許多生物相比都不佔優勢,但是人類存在至關重要的優勢,那就是存在高度智慧。

人類可以通過自身的智慧,將許多困難,化險為夷。這是其他生物做不到的。

二、例如蟑螂、水熊蟲等,具有超高適應能力的生物,雖然會在地球存在很長的時間,但是它們是很難進化到生物鏈頂端的。

就像寡姐演的《超體》中所說的話:“細胞在環境適宜的時候選擇繁衍,在不適宜的時候選擇永生。”雖然這是一部科幻片,但是這句話說的還是很經典的。蟑螂這類的生物,既然選擇了向永生方向進化,那它們就幾乎不會進化出智慧。

三、在人類對環境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下,其他生物被嚴重的打壓,很難有生物能夠自然的進化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地球進化出其他智慧生物的原因。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人類在食物鏈頂端的地位,幾乎不會被其他生物撼動。


甩跟科普


只要地球本身不毀滅,人類也不可能是出現在地球生物鏈中的最後的那一個,生命在地球誕生一直到現在已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滅絕原因主要還是地球自然環境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導致大部分生物無法生存下去,雖然人類是現在生物界最頂端高等動物,能正確掌握製造並使用工具去完成其它動物無法完成的任務,但人類有點聰明過頂了,在認識適應並改造周圍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惜代價為了使自己過的更好更舒適去破壞的地球環境,這在那些神秘消失的古城遺蹟就是最典型例子,人們繁衍生存需要開發土地挖掘資源,自己的不夠用就去發動戰爭掠奪其它人們的地方及資源,自相殘殺。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走過幾百萬年髮屋到現在如此輝煌的文明,但文明總要走到盡頭的,地球資源遲早是要用光用盡的,還有要求越高產生的垃圾就越多,垃圾現在已經是困擾人類最大的問題了,人類生活在沒有資源拉圾遍地的環境中怎麼可以生存?要是說生物鏈中最後一個出現在地球上的那一定是一些適應了這些惡劣環境的最小最不起眼的微生物,它們的生存力買在太強了。

大家應該提高意識和認識從現在開始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及生存環境,減少垃圾產生量,儘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物品,塑料袋改用多次使用的布袋,最後我們應該非常感謝地球賜予我們的生存環境,愛護保護大自然及野生動物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