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01

在《成化十四年》裡,雖然最主要的破案能手還是順天府的推官唐泛,但是錦衣衛總旗隋州正直英武,西廠提督汪直也頗有思慮和心機,三人聯手屢破奇案。

汪提督,人稱汪督公,在劇中是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是明憲宗皇帝和萬貴妃的心腹之人,皇帝設了西廠之後,更是對汪直寵信有加,多少大事要案全都交給汪直處理。

劇中的汪直也是一位對皇帝和貴妃忠心耿耿之人,也是皇帝和貴妃維護權利剷除異己的一個重要工具,有人謗議朝政,他便帶著毒酒去送人歸了西,所以在朝中百官都畏懼他、痛恨他。

通過唐泛等人的敘述,也直言汪直“壞事做盡”,但都是一語代過,沒有明確表現他到底做了哪一件壞事。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02

在劇中,汪直除了對皇帝和貴妃的忠心耿耿之外,對朋友也是有情有義,對弱小也有憐惜之心,對百官雖有監視和迫害,但只不過是“為君分憂”罷了。

劇中甚至還設計了一些涉及大明皇室榮譽、內外關係、百姓利害、國家安危的案子,也是汪直等人共同聯手力挽狂瀾,汪直在劇中可以說是救國救民的大功臣。

汪督公的扮演者也是演技不錯,演出了人物的複雜心態和不同狀態,而且和唐泛等好友在一起時,還盡顯可愛萌態。

但我恍惚記得明朝歷史上的宦官汪直可不是什麼好人啊。明朝皇帝多利用宦官與大臣和學黨爭權,因此明朝的宦官也是出了名的專權亂政。

汪直在影視劇中也時有出現,電影《龍門飛甲》中陳坤飾演的西廠提督雨化田也是以汪直為原型。

那麼,歷史上的汪督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汪督公到底是何許人也

03

汪直,自幼入宮,少年掌權,深受明憲宗和萬貴妃的信任和器重。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有妖人用巫術勾結太監私自進入大內,事發後被誅殺。明憲宗令汪直帶人暗查朝廷內外與民間,並於次年建立西廠,由汪直統領,一時風頭竟蓋過東廠。

但大臣紛紛上疏彈劾西廠“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網太密”,憲宗當時無奈解散了西廠,後又重開。

汪直也利用手中的權利屢興大獄,憲宗卻認為汪直有探知奸黨和查明要案的能力,一直寵信於他。當時的汪直還不到二十歲,可謂是少年得意。

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州女真犯邊,汪直欲前去招撫,其他大臣所阻。後汪直奏請開設武舉,設各級招試武士,頗有成效。最終汪直得令前往遼東處置邊務,期間曾用計鎮撫女真並監軍有功,開始總統京兵,開明代內臣掌管禁軍之先河。後又曾征剿韃靼有功,但卻不得班師回京。

此後,汪直因久鎮遼東,與憲宗逐漸疏遠。直至被東廠等人彈劾,貶往南京,此後史書上就少有關於汪直的記載了。

縱觀汪直為官經歷,可見確有辦案明察的天賦,也有督邊整軍的能力,而且此人從不收受賄賂,所得官員的錢財全部上繳國庫。但他好功爭權排擠其他官員也是事實。


04

另據史料記載,還有一段“假汪直”的故事。冒充汪直的是江西人楊福,因其曾經在崇王府內使手下為奴到過京城。後因事逃回,在南京時,遇到了一箇舊識,說楊福長得像汪直。

於是楊福就開始假扮成汪直,那個舊識就充當校尉。兩人一路南下,歷經常州、蘇州、杭州、寧波諸府,所到之處官府皆爭相奉承,百姓也拿著訟詞前來訴冤。

汪直不收賄賂,天下皆知,兩人所過之處假汪直也假意不收賄賂,但卻由那個假校尉大肆收贓。最終二人在福州被識破,最終問斬。

汪直還有一個有趣之處就是,他每次奉命巡邊都聲勢赫赫,大肆排場,當地官員大都卑躬屈膝。但汪直對於不阿諛奉承自己的官員卻也並不計較。曾有地方官因不滿汪直所帶旗校過多,騷擾郡縣而上書彈劾他。汪直並不知情,回京後,還推舉此官廉潔。直到憲宗把奏章拿給汪直看,他才叩頭伏罪,還說那名官員能直疏是個賢才,憲宗也因此沒有怪罪汪直滋擾百姓。


05

看完劇中形象,再看過資料介紹,可見《成化十四年》中的汪直形象還算符合史實,忠於皇室、少年掌權、不收賄賂、善待直吏等,都有所體現。

而且關於假汪直一段也出現過,劇中那個假汪直就是黃大人的獄中之囚,因長相酷似汪直而被黃大人留以備用。本來黃大人想拿他做最後一道護身符和替罪羊,但黃大人的新世界計劃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汪直的確是一個有才有能之人,而且他不受賄賂、對皇帝忠心,為人又頗有胸襟。只不過年幼時經歷坎坷,以邊境叛亂瑤民身份被俘入宮為奴成為宦官。若是生在普通人家,以科舉或得推選入仕,應該也是一個出眾的官員。

但是,汪直以宦官身份掌權,又是少年氣盛好大喜功,所以始終被其他官員詬病。最終歷史上還是留下了“汪直擅政” “汪直亂政”的評價。


06

而最終促使憲宗皇帝拋棄汪直的大概也是大臣們在彈劾奏疏中所說那句誅心之語吧,“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廠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

本是心腹,最終皇帝卻把他當作大患,伴君如伴虎,不過如此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