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當如孫仲謀”。是誇獎還是罵人呢?

徘徊


是誇讚之語

曹操比孫權大27歲

孫堅去世,孫策遇刺,於是18歲的孫權繼掌東吳諸郡。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和孫權的父親孫堅同年。

在董卓執掌京城的時候,各路諸侯征討董卓。曹操和孫堅是其中的兩股力量。也就是說,曹操和孫堅是一起出來闖天下的。在當時,孫堅是先鋒,名頭和影響力是超過曹操的。

對於曹操來說,孫權是子侄輩。說,“生個兒子應該像孫權一樣”,著實是一種誇獎。曹操是梟雄,但是識人方面還是很厲害的,他這樣說,確實是發乎於心的。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進攻濡須口,孫權率兵七萬抵抗月餘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見吳軍陣容整肅,紀律嚴明,領導者孫權英武異常,頗為羨慕,於是便發出“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感嘆。

孫權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江東也是人才雲集,孫權能知人善用,運籌帷幄,奠定孫吳基礎,也足見其能力卓絕。


瘋哥哥l


“生子當如孫仲謀”是誇獎別人的話,通常是長輩誇獎某個晚輩有本事,有出息。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出自《吳歷》。

據說三國時期,曹操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因為久攻不勝,便與孫權膠著對峙於濡須口。後來,孫權居然親自乘船來到曹軍寨前挑釁,於是曹操便親自出來觀陣,遠遠地看見孫權水軍陣容井井有條,紀律嚴明,不禁稱讚“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從曹操的稱讚中,可見當時曹操很是欣賞孫權的膽識,誇獎孫權的能力,並羨慕孫堅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好兒子。

曹操為何會用“生子當如孫仲謀”來誇獎孫權呢?

首先,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同齡人只有劉備被曹操煮酒論英雄過,孫堅從來沒被曹操重視。孫權是孫堅的兒子,孫權的表現突出,三國鼎立,曹操的“生子當如孫仲謀”一方面是誇獎孫權,另一方面感嘆孫堅後繼有人,自已統一大業出現障礙。

其次,曹操平定北方後,曾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企圖奪取江東,一統天下。面對強敵壓境,孫權排除異議,毅然決定與劉備聯合抗曹,孫權的個人能力凸顯無疑。後來在周瑜、諸葛亮等人的籌謀下,在赤壁火攻曹操軍隊,最終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之戰,孫權讓曹操南下戰略目的落空,並止步於長江北岸。

最後,濡須口之戰,孫權又一次成功阻止曹操南下。多次戰略意圖都被孫權攪黃了,曹操感嘆之餘,便以“生子當如孫仲謀”來誇獎孫權。

用“生子當如孫仲謀”誇獎人時,需要注意被誇獎的人往往是晚輩

用來誇獎的話正常都是褒義詞,但是用錯對象,誇獎的話就變味了,“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是這樣。用“生子當如孫仲謀”來誇獎別人,需要注意通常是長輩誇獎晚輩,用錯對象,達不到應有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凝沙學史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領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餘,孫權略佔上風。戰爭期間,孫權曾親自乘船來探曹營,曹操深為孫權的膽識所折服,遠遠地看見孫權舟船軍隊嚴整,不禁脫口嘆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曹操早年曾與孫權之父孫堅共同討伐董卓,年齡也長孫權二十七歲,孫權在他面前當是後輩。看到孫權的智勇雙全,曹操是發自肺腑的羨慕,希望自己也能有這樣一個兒子,來繼承自己的基業。所以,此語是由衷對孫權的誇讚。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在其詞作《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引用了此句,更使其廣為人知。辛棄疾是借古喻今,有感於金兵南侵、山河破碎,希望能有後輩能像古時的孫權那樣勇武,守護家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