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夸奖还是骂人呢?

徘徊


是夸赞之语

曹操比孙权大27岁

孙坚去世,孙策遇刺,于是18岁的孙权继掌东吴诸郡。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和孙权的父亲孙坚同年。

在董卓执掌京城的时候,各路诸侯征讨董卓。曹操和孙坚是其中的两股力量。也就是说,曹操和孙坚是一起出来闯天下的。在当时,孙坚是先锋,名头和影响力是超过曹操的。

对于曹操来说,孙权是子侄辈。说,“生个儿子应该像孙权一样”,着实是一种夸奖。曹操是枭雄,但是识人方面还是很厉害的,他这样说,确实是发乎于心的。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纪律严明,领导者孙权英武异常,颇为羡慕,于是便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感叹。

孙权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江东也是人才云集,孙权能知人善用,运筹帷幄,奠定孙吴基础,也足见其能力卓绝。


疯哥哥l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夸奖别人的话,通常是长辈夸奖某个晚辈有本事,有出息。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出自《吴历》。

据说三国时期,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因为久攻不胜,便与孙权胶着对峙于濡须口。后来,孙权居然亲自乘船来到曹军寨前挑衅,于是曹操便亲自出来观阵,远远地看见孙权水军阵容井井有条,纪律严明,不禁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从曹操的称赞中,可见当时曹操很是欣赏孙权的胆识,夸奖孙权的能力,并羡慕孙坚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好儿子。

曹操为何会用“生子当如孙仲谋”来夸奖孙权呢?

首先,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同龄人只有刘备被曹操煮酒论英雄过,孙坚从来没被曹操重视。孙权是孙坚的儿子,孙权的表现突出,三国鼎立,曹操的“生子当如孙仲谋”一方面是夸奖孙权,另一方面感叹孙坚后继有人,自已统一大业出现障碍。

其次,曹操平定北方后,曾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企图夺取江东,一统天下。面对强敌压境,孙权排除异议,毅然决定与刘备联合抗曹,孙权的个人能力凸显无疑。后来在周瑜、诸葛亮等人的筹谋下,在赤壁火攻曹操军队,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之战,孙权让曹操南下战略目的落空,并止步于长江北岸。

最后,濡须口之战,孙权又一次成功阻止曹操南下。多次战略意图都被孙权搅黄了,曹操感叹之余,便以“生子当如孙仲谋”来夸奖孙权。

用“生子当如孙仲谋”夸奖人时,需要注意被夸奖的人往往是晚辈

用来夸奖的话正常都是褒义词,但是用错对象,夸奖的话就变味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这样。用“生子当如孙仲谋”来夸奖别人,需要注意通常是长辈夸奖晚辈,用错对象,达不到应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凝沙学史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孙权略占上风。战争期间,孙权曾亲自乘船来探曹营,曹操深为孙权的胆识所折服,远远地看见孙权舟船军队严整,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早年曾与孙权之父孙坚共同讨伐董卓,年龄也长孙权二十七岁,孙权在他面前当是后辈。看到孙权的智勇双全,曹操是发自肺腑的羡慕,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基业。所以,此语是由衷对孙权的夸赞。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其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引用了此句,更使其广为人知。辛弃疾是借古喻今,有感于金兵南侵、山河破碎,希望能有后辈能像古时的孙权那样勇武,守护家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