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示“光學斯格明子”結構!深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李世卓

近日,中國激光雜誌社公佈了“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名單,量子秘鑰分發、光子芯片、智能激光器、全色激光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成果獲此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其中,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杜路平、袁小聰教授的研究成果“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入選十大基礎研究類成果。據悉,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軌道耦合產生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該成果於2019年4月發表在《自然物理學》。

首次揭示“光學斯格明子”結構!深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據介紹,斯格明子是一種由電子自旋-軌道耦合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微納米尺度的電子自旋渦旋結構,由於受到拓撲保護,被廣泛認為是未來實現高速度,高密度,低能耗磁存儲器件的基本單元。作為另一種信息載體,光也具有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近年來,人們發現,光的自旋和軌道角動量之間的相互耦合能產生出許多與電子類似的物理效應,包括自旋霍爾效應、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等等。

首次揭示“光學斯格明子”結構!深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深圳大學杜路平、袁小聰教授研究發現,在光學近場條件下,光的自旋-軌道角動量之間的耦合會形成一種與磁斯格明子相同的光學自旋分佈。對於隱失波條件下的光學旋渦光場,其自旋矢量分佈呈現一種Neel類型的斯格明子。更有意思的是,在這種光學斯格明子內部,其偏振態呈現劇烈的變化。對於可見光波段的近場光學旋渦光場,其偏振的精細結構半高寬可以達到10nm以下,遠遠突破光學的衍射極限。這種由光的自旋定義的光學超精細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亞納米光學位移傳感、光學超分辨顯微成像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由袁小聰教授領導,創建於2013年,旨在打造一個包含微納光學基礎研究、功能器件製備、評價和應用的創新科研平臺,致力於超分辨顯微成像和超靈敏度傳感、 軌道角動量光通信與光互聯、光學微細加工和納米光子及光電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首次揭示“光學斯格明子”結構!深大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推選活動由中國激光雜誌社發起,至今已舉辦6屆。參選的成果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及中科院各個研究機構,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中分別選擇10個代表國內光學領域最重要的前沿研究成果授獎,促進光學成果的傳播。此次評選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評選委員會由48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專家組成,在綜合考慮候選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後,從候選成果中初評30項進入終評,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