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20200331_211734.m4a11:59

來自講故事的翁老頭

2019年11月29日,由天津美術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主辦的“穆夏——新藝術運動先鋒”特展於在天津美術館開幕。這次展覽將展出的一百多件展品,依循阿爾豐斯·穆夏的生活變遷與藝術發展脈絡,全面詮釋了穆夏的美學風格與新藝術運動帶來的影響。展品主要來自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市藝術博物館和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記得2017年的11月,廣東省博物館舉辦國內首次穆夏專題展覽,吸引很多穆夏愛好者打著飛的去看展。提起穆夏,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塔羅牌式的裝飾風格,嫵媚多情的少女,爐火純青的平塗法和華麗繁複的植物花紋。有人說,若論把少女畫成天仙的,穆夏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女性,是穆夏創作永恆的主題。在那時,女性、尤其是少女是大家公認的美的化身。穆夏筆下的女性,或溫柔甜美,或高貴典雅,或魅惑銷魂,顧盼生輝,帶著一股特有的仙氣。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或許您沒聽說過穆夏之名,但一定見過他和他影響下的新藝術風格的作品。比如這組《四季》,就是穆夏的代表作。穆夏依然保持著少女與自然的結合,選用不同季節的花卉植物作為陪襯,加以明快通透的色調,讓四季分別明顯的基礎上,又多一些柔情的嫵媚,顯得很有呼吸感。一年四季,交替更迭,浪漫的藝術家選用婀娜多姿的少女來傳遞四季之美。看過他唯美至極的仙女畫,是不是覺得和日本漫畫中的少女有幾分相似?是的,穆夏可以說是插畫屆的鼻祖,“穆夏風格”對後世的插畫藝術創作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阿爾豐斯·穆夏是捷克國寶級藝術家,歐洲新藝術運動巨匠。世人們所熟知的穆夏是“新藝術運動”中的插畫大師。因為穆夏的前半生,多以優美動人的斯拉夫少女形象來詮釋唯美的“穆夏風格”,在那富有華麗裝飾、甜俗優雅的表象裡,蘊藏著昇華人性的精神旨歸。他的創作涉及插畫、海報、繪畫、劇院設計、珠寶設計、裝飾藝術等諸多領域,既有鮮明的新藝術運動特徵,又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與傳統的油畫作品相比,穆夏畫法最大的創新就是——借鑑了浮世繪的平塗技法和輪廓勾線。穆夏的畫面沒有用明暗加強立體感,而是用大色塊突出平面感,色彩輕柔明麗,給人以柔和細膩的氣息。善於運用線條,以輪廓勾線來區分人物與花紋裝飾,豐富畫面層次。穆夏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意大利麵條”的女性頭髮也正體現了浮世繪風格。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阿爾豐斯•穆夏於1860年7月24日出生在摩洛維亞的伊法利斯(Ivancice)小鎮(現今的捷克共和國境內)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庭。他從小鐘愛繪畫卻一直沒有機會接受專業的訓練,只能自學。1871年,11歲的穆夏加入摩洛維亞布魯諾(Brno)聖彼得羅馬天主教堂唱詩班的成員,這座教堂保存著豐富的巴洛克風格的藝術品,每次穆夏進入這所教堂,都會被這些美妙的藝術深深感染。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1879年,19歲的穆夏沒有按照父親的期望留在法庭工作而是立志成為一名畫家。於是他隻身去到維也納,白天在劇院工作,晚上在學校接受專業的美術訓練。在這期間,他結識了學院派畫家漢斯•馬卡特。馬卡特是19世紀活躍於維也納的著名的奧地利歷史畫家,他的繪畫對他後來的藝術風格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漢斯·馬卡特作品

然而,一場大火燒燬了穆夏工作的劇院,他被迫中斷學業去到摩洛維亞南部的米庫洛夫(Mikulov)小鎮為人畫肖像維持生計。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1879年,他去到維也納為一家公司的演出畫布景,後來也曾設計了一段時間的墓碑。1882年,穆夏遇到人生的第一個伯樂愛德華·克恩·貝拉西伯爵,在他的贊助下,穆夏前往慕尼黑和巴黎學習繪畫。就在一切開始步入正軌時,這位伯爵停止了對穆夏的贊助,穆夏自此在巴黎過著窮困的生活。他已經年近三十,沒有錢,也看不到什麼前景,是個幾乎隨時都有可能餓死的藝術家。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黃道十二宮

為了謀生,他承接了大量為書籍和雜誌繪製插圖的工作,儘管報酬十分低廉。接下來的五年,穆夏經常要借錢度日,平時只能吃小扁豆充飢,生了病也沒有錢醫治,真可以說是窮困潦倒。但他的藝術風格也在這段時期裡逐漸成型。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1894年成為穆夏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當時法國著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想邀請穆夏為她的歌舞劇《吉斯蒙達》​畫招貼畫。穆夏穿著租來的燕尾服去劇院觀看伯恩哈特的演出,然後在劇院旁邊的咖啡館的桌子上畫出了招貼畫的草圖,非常幸運的是他的草圖被接受了。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他為這位巴黎當紅女星創造的石版畫海報《吉斯蒙達》,一經貼出,震驚巴黎,不僅公演十分成功,而且約稿紛至沓來。穆夏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伯恩哈特對他的作品很滿意,於是與他簽下了六年的合同,內容包括為她設計招貼畫、門票以至舞臺佈景和戲裝。而其他的定單也紛至沓來,在巴黎苦苦掙扎了七年之後,穆夏終於在三十四歲的時候獲得了成功。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穆夏真正成為新藝術風格代言人是在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他被委託設計奧地利館與波西米亞·捷克館,並斬獲銀獎,被授予榮譽騎士勳章,被選為捷克科學藝術學院美術科的會員。而在場館的設計期間,穆夏前往巴爾幹島考查南部斯拉夫人的歷史風俗習慣。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正是這場遊歷,讓他產生了為斯拉夫繪製一篇史詩鉅作的想法,在考察期間的許多資料也為後期創作準備好了素材。如同穆夏在巴黎邂逅貝納爾一樣,旅美期間聆聽的那首由波士頓交響樂團演奏的,捷克民族音樂運動領導者斯美塔那作曲的《我的祖國》,讓穆夏民族意識的種子生根發芽。於是他決定回到故鄉去創作《斯拉夫史詩》組畫,將自己的餘生都投入到傳遞斯拉夫的歷史文化中,從而又回到純粹藝術的道路。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穆夏曾這樣自我解讀:“藝術創作是為了構建一個歷史的橋樑,讓曾經和過去更好地連接在一起,為的是讓人類在這樣的情感中團結與進步。”其實這也是對《斯拉夫史詩》最好的解讀了。1928年整個《斯拉夫史詩》系列的二十幅油畫全部完成,穆夏將它們全部捐獻給布拉格市,但他並沒有得到熱情的回應。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此時,新藝術運動的風潮已經過去,正當紅的現代藝術的支持者們對所謂“十九世紀”的風格大加貶斥。在藝術界口味的變化中,穆夏成了時代的“落伍者”。儘管穆夏的作品在大眾中仍然很受歡迎,但因為他的藝術不夠“新”,藝術批評家們並沒有對他嘔心瀝血而成的作品給予多少重視。當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他成為被德國人拘捕的第一批人之一,儘管審訊後他被允許回家,但他的健康已經受到了傷害。1939年7月14日,他因肺炎在布拉格去世,葬在維舍拉德(Vysehrad)公墓。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與別的藝術家不同,穆夏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他利用攝影技術來輔助他的創作。他讓模特兒擺出他所需要的姿勢後拍成照片,然後以照片為基礎,在畫面上對服飾和頭髮進行整理加工,經過特別的構圖再加上花卉及植物花紋的裝飾,最後完成他的創作。他的很多招貼畫的素材都來源於照片,他為伯恩哈特所畫的許多海報也是來自藝術家的劇照或畫家本人為她拍的照片。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這個習慣其實是來源於他成名前那段窮困潦倒的生活經歷,因為每次請模特都需要按時間付出很高的費用,窮得叮噹響的穆夏根本支付不起,將模特的形象用照片記錄下來不僅可以積累素材,還可以節省不少開支。後來,穆夏就將攝影當作和速寫同樣重要的創作輔助工具。


西方藝術介紹——插畫界的鼻祖阿爾豐斯·穆夏

穆夏設計地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