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內容來源:國家衛生健康技術推廣服務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什麼是養生?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養生,古代稱為“養性”、“道生”、“攝生”等。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簡言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

春天養生,是指在立春至立夏期間,在“天人相應”理論指導下,遵循自然規律,採用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活動。它體現了中醫學“治未病”的預防思想與追求“不老延年”的壽養理念。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黃帝內經》怎麼講?

養生,自古以來是一種“時尚”,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哪個不想健康快樂到永久!養生文化,備受推崇,自然,有關“養生”的記載隨處可見。

看看被世人尊為中醫養生寶典的《黃帝內經》怎麼說。

《內經》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相應”。故人們追求健康長壽,養生理應“法於陰陽”,順應自然變化規律,正如《靈樞》所言“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與人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認知也是一致的。強調順應自然變化,是追求健康長壽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可謂是後世春季養生的理論源頭,也是春天養生的指導原則。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春天養生怎麼做?


春三月,陽氣生髮,大地回暖,萬物復甦,一派欣欣向榮之象。遵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大自然變化規律,人們應以春“生”為中心,從起居、運動、飲食、精神等方面對人體進行調養。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起居▼▼


起居有常,養陽保暖。初春之際,乍暖乍寒,依“春夏養陽”之旨,以“去寒就溫”為原則,著衣要求寬鬆舒展、柔軟保暖,並且去衣不可頓減,應體現“春捂”的特點。作息規律,可適當“夜臥早起”,以順應陰陽消長,晚不過23:00,早不過6:00,起床後舒展身體,放鬆身心。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運動▼▼


春季運動,應舒緩隨意,悠閒自在。可採取有助於陽氣生髮、強健身心的方式,如踏春賞花、攜友郊遊、放風箏,打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另外,建議適量增加活動,使春氣生髮有序,陽氣增長有路,但不可使汗出太過。這些運動不僅能舒展筋骨,暢通血脈,增強免疫,還能使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有助於身心健康。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飲食▼▼


食補為先,少酸多甘。自古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飲食是氣血化生之源,人們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內經》記載“人以水谷為本”,“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並且提出“飲食有節”的觀點。

同時,還強調飲食要與季節相應。一般來說,春季飲食,宜順應春季陽氣生髮特性,適當食用辛溫升散之品,如黃米、雞肉、蔥、香菜等,但不可升發太過。

藥食同源,食材也有四氣五味。依中醫五行之說,酸入肝,甘入脾,春月肝木旺盛,易犯脾土,故食甘味陪脾以防肝乘,正如《遵生八箋》所言“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故春天宜適當多進食粳米、大棗、山藥、牛肉等味甘之品。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情志▼▼


春暢情志。養生以調神為第一要義,神明則形安,調神主要是對意識思維情緒的調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志快欲於虛無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提示人們不要患得患失,思想無窮,要保持愉悅樂觀,達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的目的。

中醫學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肝為風木之髒,旺於春,其氣主升,喜條達而惡抑鬱。因此,春令養生貴在調暢情志,養生髮之性,以順應春季“生”的特性,戒燥戒怒,儘量不著急、不生氣,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

春天如何養生?看下《黃帝內經》,老祖宗的中醫養生


▼●▼●▼●▼●▼●▼●▼●▼●▼●▼●▼●▼

健康引領未來 技術服務你我

歡迎您投稿 [email protected]

編輯:石力文

校審:武先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