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范仲淹與慶陽的淵源


一代名臣范仲淹與慶陽的淵源


范仲淹在他的《漁家傲》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幅令人難忘的塞上秋景:“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詞是范仲淹在擔任慶州(今甘肅省慶陽市)知州,同西夏作戰時,寫下的千古名篇。千年前,它的慷慨悲壯曾讓無數人潸然淚下。千年後,它所營造出的意境仍舊令人神往。慶陽成就了范仲淹的豐功偉績,范仲淹為慶陽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范仲淹以龍圖閣直學士、戶部郎中的身份知慶州,兼管環慶路都部署司事,負責中路的防禦。從此,開始了他的慶州(即今天甘肅省慶陽市)生活。

一代名臣范仲淹與慶陽的淵源

此時,范仲淹已五十二歲,仕途上的艱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鬢髮,但是忠心報國的熱忱卻不減當年。范仲淹親臨前線視察,他發現宋軍官兵、戰陣、後勤及防禦工事等,各方面都頗多弊端。於是他便全面檢閱軍旅,實行了認真的裁汰和改編。他從士兵和低級軍官中提拔了一批猛將,由當地居民間選錄了不少民兵;又開展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在防禦工事方面,他採納種世衡的建議,在宋夏交戰地帶,構築堡寨。對沿邊少數民族居民,則誠心團結,慷慨優惠,嚴立賞罰公約。這樣,鹿延、環慶、涇原等路邊防線上,漸漸屹立起一道堅固的屏障。

慶曆二年(1042年)三月的一天,范仲淹密令長子純佑和蕃將趙明,率兵偷襲西夏軍,奪回了慶州西北的馬鋪寨。他本人,又隨後引軍出發,部隊快要深入西夏軍防地時,他突然發令:就地動工築城。只用了十天,便築起一座新城。這便是鍥入宋夏夾界間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順城。西夏不甘失利,派兵來攻,卻發現宋軍以大順城為中心,已構成堡寨呼應的堅固戰略體系。可以這樣說,大順城就是他任慶州知州的得意之筆。無怪乎西夏人這樣評論范仲淹“如今小范老子胸中有數萬甲兵,不似大範老子那般好對付”。

一代名臣范仲淹與慶陽的淵源

此時,他已逾五十四歲,滿頭白髮,在朔風中搖曳,望望天空南飛的大雁,心中有無盡的感慨。深夜失眠,他便挑燈填起詞來,一連數闋《漁家傲》,都以相同的四個字開頭,當然最有名的當數開篇提到的那首《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在范仲淹的率領下,西北軍中湧現出許多像狄青、種世衡那樣有勇有謀的將領,又訓練出一批強悍敢戰的士兵。從此北宋西北邊境開始轉危為安。

慶曆三年(1043年),仁宗皇帝將范仲淹調回京師,任命為樞密副使,後改任參知政事,開始“慶曆新政”。范仲淹離開慶陽後,他舉薦同舉進士滕子京“充天章閣待制、環慶路經略安撫招討使兼知慶州”。

一代名臣范仲淹與慶陽的淵源

可隨著西北局勢的穩定,曾經勵精圖治的宋仁宗完全退縮。慶曆五年(1045年)初,他下詔廢棄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被貶為邠州(今陝西彬縣一帶)知州,後來又被貶到鄧州(今河南鄧州市)擔任知州。

而受到他提攜的滕子京也於慶曆四年春(1044年)由慶州被貶到湖南嶽陽擔任知州。於是,同舉進士,同在慶陽“沙場秋點兵”的白髮將軍,共同完成了曠古奇作《岳陽樓記》。

一代名臣范仲淹與慶陽的淵源


從此,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得失不計的高尚品格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民本思想,受到歷代國人的敬仰和讚頌。范仲淹“先憂後樂”的思想,已經融入中國主流價值體系,成為中華民族性格的一個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