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韓信是如何走上敗亡之路的?你是怎樣理解的?

老王頭談歷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從楚王到淮陰侯

在西漢建立伊始,韓信為諸侯王中對劉邦威脅最大的一個,在楚漢戰爭中,劉邦同意他稱齊王,已屬不得已,故消滅項羽後即奪其軍。但當時畢竟師出無名,不便鋤誅,只得改封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江蘇宿遷西北),以削弱其實力。



其實,劉邦對韓信的戒心,並未因將其改封楚地而稍減。他那雙充滿猜忌的眼睛一刻不停地注視著韓信。果然不久劉邦就發現:項羽故將鍾離昧與韓信交往密切,項羽敗亡後,鍾離昧竟亡歸韓信。於是,劉邦命令楚捕昧歸案。

此時,韓信初至楚,出入都以重兵護從,更加引起劉邦懷疑。恰值高帝六年(前201年)又有人誣告韓信欲反,這就更堅定了劉邦誅鋤韓信的決心。陳平獻計讓劉邦藉口遊雲夢,趁韓信不備時擒拿。劉邦當即宣稱遊雲夢,並率隨從兵將向楚地進發。同時下詔要在楚國西界之陳地會諸侯。

韓信聞劉邦將至,已猜出劉邦此行意圖,“欲發兵,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擒”(《漢書·韓彭英盧吳傳》)。但終於未發兵反叛,而聽從左右進言,於十月當劉邦至陳時,將鍾離昧之頭獻上以表白。豈料,劉邦除韓信之決心已下,獻鍾離昧之頭亦無濟於事。



韓信被繩捆索綁,載於後車,劉邦向他宣佈的罪狀是“人告公反”。到洛陽後,劉邦又將韓信改封為準陰侯,居洛陽。

二、“謀反”與被誅

韓信一再被削地奪爵,知劉邦“畏惡其能”,對劉邦愈加滿,常稱病不朝,羞與周勃、灌嬰等為伍。韓信的不滿和輕視劉邦的情緒,當然不可能不流露出來,如有一次在朝廷上議論各人的統兵能力時韓信竟當面說劉邦:“陛下不過能將兵十萬”,而說自已則“多多益善耳”。(《漢書·韓英彭盧吳傳》)

韓信的不滿情緒,不久就發展到謀反活動。陽復侯陳豨,是劉邦派往趙、代監軍的相國。當他離開首都赴任之前,曾與韓信密謀:陳豨在邊地起兵反漢,韓信從中響應配合。陳豨至代後果然大量養士,積蓄力量,準備謀反。



高帝十年(前197年)秋七月,劉邦之父太上皇死,召陳豨入朝,豨託病不至。九月,豨公開宣佈反漢,自立為代王,劫略趙、代。劉邦聞訊,親率兵征伐。韓信偽稱病不從,待劉邦走後,立即依原計劃準備響應陳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春,韓信部署已定,不料被屬下一舍人向呂后告發。

呂后與蕭何謀劃,詐稱陳豨叛亂已息,令朝臣入宮慶賀。韓信驚悉此訊,勉強入宮。哪裡想到,一入長樂宮,就被呂后、蕭何早已佈置好的武士斬於長樂宮鍾室。(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就是這事)




高帝十一年冬,劉邦率軍打敗陳豨叛軍。後陳豨投向匈奴,至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冬為周勃所斬。

當劉邦粉碎陳豨叛亂回咸陽後,聽到韓信已死的消息時,劉邦心情是很複雜的:對於這樣一個曾為自己奪取江山而立過不朽之功的傑出將領,自不免有一點懷戀之情;又因徹底除掉一個威脅自己帝位的心腹之患而高興。難怪他“聞信死,且喜且哀”(《漢書·韓彭英盧吳傳》)了。

三、對於韓信被誅的評價

對韓信的被誅,歷來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評價:有人認為劉邦誅殺功臣“有負於信”(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2);有人認為韓信“誠反覆小人”(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信反面攻故主》)死有餘辜。還有更多的史學家考證韓信是否真有謀反之舉,以此作為判斷其被殺是否應當的標準。

其實,對這一類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事件,不妨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應當看到像劉邦、呂后這樣,不惜誅殺功臣,以保持自家權位的做法,乃是許多開國皇帝常常採用的。這種從人類極為卑鄙的私慾出發而採取的殘忍手段,是應當唾棄和不恥的。



但另一方面也應看到,當封建國家處於統一和分裂的岔路口,中央集權和地方割據兩種勢力進行激烈較量的時候,作為嚴重威脅統和中央集權的一支重要力量。韓信的被誅鋤,在客觀上對歷史向前發展是有利的。

儘管劉邦呂后誅殺韓信和其他諸侯王時採取的手段不值得稱頌,但其維護封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的結果則是應當肯定的。他的策略是極其庸俗卑劣的但在哲學方面他捍衛的是正確的東西,這一點我們不能否認。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有的人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其在歷史上的作用並不完全致。評價他們的時候既不能因其道德、品質或某種手段的卑劣而否定其在歷史上曾經起過的作用;也不能因其在歷史上起過積極作用,而忽視其個人道德、品質的問題。用這種分析方法評價歷史人物,才不至於簡單化或臉譜化。


常棣tandy


韓信(公元前231年一一公元前196年),淮陰人(今江蘇省淮陰縣),死於漢宮鍾室(五風樓)。享年35歲。西漢王朝開國功臣,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早的軍事家,被後世尊稱為“兵仙”、“神帥”,歷任:相國、楚王、淮陰侯。西漢時期三傑(蕭何、張良、韓信)。與彭越、英布並稱漢初期三大戰將。

韓信走上敗亡的主要原因應是集權統治者意願一一政治需要。

一、西漢建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杆舉行反秦起義,各地紛紛加入反秦暴政統治。公元前208年,項梁、項羽召集農民起義,緊跟著劉邦也率軍起義。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佔秦都咸陽,立西漢。

公元前206一一202經過四年的楚漢戰爭,以項羽自刎於烏江身亡,才告結束。西漢王朝也是以此作為象徵,成為真正的統一國家,劉邦(漢高祖)。而公元前206年一般都定為兩漢時期。

二.漢高祖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措施

漢初,高祖即位不久,他叫謀士陸賈探究秦亡的原因和歷代興亡教訓。陸賈對漢高祖說:“秦措暴眾、用刑太極”,因而導致,“敵人眾多,天下逾亂”。最主要的是“集權分散”。於是,高祖採納他建議。且把同姓親族子弟分封為王。

這才是導致韓信走上敗亡的真實原因,請看:

(一): 韓信功勳(虜稅、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殲殺龍且、垓下破項羽致使烏江自刎),韓信原為項羽部下,由於不受項羽重用(夏候嬰推薦後,只封拜治粟都尉),不滿現狀。後投靠劉邦軍隊,期間也曾出現過類似之前情況,以及“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傳說和“登臺拜將”等等,今且不做詳談。

漢高祖如果拋開韓信,也許不可能奪取楚漢戰爭的勝利(至少沒有那麼快消滅項羽)。下面主要分享幾個重點戰役:

首 先,公元前(206年8月),楚漢戰爭進入初級階段:歷史上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破三秦的典範,(韓信命士兵假修棧道,暗地裡自己帶兵,越秦嶺,攻陳倉),而迫使章邯率軍從廢丘倉促率軍馳援陳倉;途中被漢軍擊潰;重摺回廢丘、好峙又於壤東、好峙兩地再次被措敗,致使章邯部被圍殲廢丘。然後,破關中而平三秦。此役協戰將領有曹參,樊噲兩將為先鋒。取得對楚開戰的初步勝利。

(二)、井陘口之戰和南下垓下之戰

公元前(204年),韓信在今河北井陘以東,井陘口,對趙軍指揮戰鬥,以出奇制勝的戰術滅了項羽分封的趙國。此役中,韓信只用不足的3萬劣勢兵力,背水一戰(置士兵於死地,不戰也死,戰也死,的心理戰術,從而達到鼓舞士

氣的戰例),奇襲趙營,一舉殲滅了號稱強悍的趙軍軍隊共20萬兵力。斬趙主將陳餘,活捉趙王歇,滅了趙國。此役為漢高祖最終結束楚漢戰爭,統一全國,奠定了戰略優勢。

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楚漢爭霸已進入決定性階段。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微靈壁南)漢軍對楚軍以絕對優勢,向項羽部以殲滅戰的形式(十面埋伏),進行戰略決戰。劉邦掛帥,韓信、彭越、英布、樊噲、劉賈、陳平各將領,謀士張良、蕭何等各路漢軍共計40萬軍將士,對只有10萬士兵的楚軍實行桶式圍殲。主力韓信中路先鋒,左路孔熙,右路陳賀,劉邦和周勃跟進斷後。初戰,韓信略有不利,揮軍後退,誘惑楚軍進攻。左右兩路夾擊,後路和韓信再掉頭反攻,楚軍退守。韓信再次利用攻心術,使楚軍士兵丟槍棄甲,出城逃離或投降。迫使項羽只帶幾百號人馬,星夜出城逃離,後被劉邦5000餘精兵逼項羽於烏江自刎身亡。持續4年之久的楚漢爭霸戰宣告結束。

從以上可以看出韓信功高蓋漢。正因如此,劉在冊封韓信從相國後,為了鞏固劉氏江山,遂步設計陷阱,置韓信於死地,先以謀反之罪,遂步降職。(相國>夏候嬰),誘使韓的情緒和行動被套入所設置好的套路中,然後由蕭何設計誘入五風樓而殊殺,且殊連三族。

劉對韓的殊殺,並非韓有罪,而是採納陸賈之策,為了江山,排除異姓,而導致韓信走向敗亡的歸宿。韓信的一生,歷戰無數,上面只分享較為重點三役。亮點:就是將謀並存,很多戰例都是兵家典範。他還與張良共篇兵書。弱點好功高傲,也就是這點才引火燒身。

自古以來,權力之爭都是生死殊鬥。如“杯酒釋兵權”都是為了帝位的牢固,最後兔死狗烹。

劉邦曾這樣評價韓信: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國士無雙,功高無二”。


偷間閒談


大家好,我是漫談文史八卦,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韓信是輔佐劉邦建立漢朝的開國名將,與張良、蕭何併成為“漢初三傑”,幫助劉邦立下汗馬功勞,但他最終功高蓋主,被呂后害死。

韓信是如何走上敗亡之路的?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為劉邦制定爭奪天下的方略

韓信先投奔項羽,不受重用,之後又投奔劉邦。最初,劉邦也沒有發現韓信的才能,只讓他管理倉庫,韓信覺得前途渺茫準備逃走。蕭何瞭解韓信的才能,於是月夜追回韓信,並且向劉邦極力舉薦韓信。劉邦隆重地 拜韓信為將。韓信向劉邦分析了項羽有勇無謀、坑殺降兵、吝嗇賞賜等缺點,又指出劉邦善用人才、與民為善等優點,併為他提出向東進攻的方略。

二、功高震主

韓信被拜將後,他先後滅魏、破趙、降燕、定齊,幫助劉邦搞定了他的大部分對手。韓信滅齊後,以齊地民心未穩為由向劉邦上書,請求做齊地的代理王暫時管理齊地,而當時被項羽圍困在滎陽的劉邦認為“ 你作為臣子不但不來救被圍困的主上,反而想當齊王,思想很有問題”。劉邦為了穩住韓信,讓他去攻打項羽,就派張良去封韓信齊王,但懷疑的種子已經在劉邦心裡種下

三、不聽蒯通之言

齊國失利後,項羽派人遊說韓信反漢,韓信斷然拒絕。謀士蒯通勸說韓信,說他又震主之功,會招來殺身之禍。韓信猶豫不決,自以為給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劉邦不會虧待他,沒有聽從蒯通的建議。

四、慘遭屠戮

項羽在垓下之圍兵敗自殺,

劉邦馬上就剝奪了韓信的兵權,封他為楚王。漢王六年(前201),有人向劉邦密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謀,說天子要來遊覽雲夢澤,讓諸侯去陳地相會。等韓信到達陳地,劉邦讓人把韓信綁起來,後來卻沒有殺他,封他為淮陰侯,留居京城。從此韓信明白自己招忌,常常稱病不出。

漢高祖十年(197年),韓信部下陳豨起兵造反,劉邦去平叛。呂后和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在韓信前來祝賀時派人抓住他,說他謀反,把他處死在長樂宮,並誅三族。

總結:韓信為人不拘小節,不懂得低調做人,因為自己立下大功就驕傲,引起劉邦及他人的猜忌,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如果他能學會張良的急流勇退,或許會跳出“狡兔死,走狗烹”的怪圈。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小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指教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