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

騎驢去高考


唐朝是詩的王朝,將近三百年的國祚,使得唐詩璀璨奪目,湧現出了名家無數,詩歌流派眾多,名家不計其數,甚至連販夫走卒都能吟誦一半首詩歌。也因為這樣,很多優秀的詩人被同行的光芒掩蓋,後面又被後人有意無意的遺忘。

如白居易就是一位,雖然他名號依然很響亮,但是提起唐詩肯定首選李杜,或者初唐四傑,要麼小李杜,俗話說的文宗韓柳,詩選李杜。這樣導致很多唐朝的名家的光芒無法被後人看見。

白居易,中唐時期的新樂府詩人,也是元和黨人之一,包括劉禹錫、元稹等人,積極參與朝政,最後也差不多一起被貶。《琵琶行》就是在被貶江州時候寫的。

唐朝有一個特點,哪句是仕途不順的人的詩作都非常棒,仕途順利的人的詩則一般般。由於白居易一生大部分時間都仕途不順,所以比較貼近底層生活,詩作相比較來說接地氣。

歪史認為他的樂府詩作屬於浪漫寫實主義,悲情唯美,讀起來有趣。而他的律詩或者古詩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幾乎完全口語化入詩。據說他寫詩有一個嗜好,就是拿寫好的詩去找不識字的老夫人,如果她能聽懂,就是好詩,如果不懂,就回家繼續改。留下了個老嫗能解的成語。

正是這個手法,從白居易開始,口語和白話文逐漸登上大雅之堂,最終發展出了明清小說。讓白話和口語逐漸流行起來,引起了後來白話文大流行,這個應該是白居易給我們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貢獻。

不過在詩的王朝,他處境還是尷尬的,前有李杜後面又有個小李杜。夾在中間。本文歪史原創,謝絕抄襲。


歪史


白居易是我國唐朝三大詩人之一,他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史上被世人稱之為詩魔與詩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天樂,號醉吟先生。是中國詩壇史上一顆燦燦的巨星。千百年中,他不朽的光輝詩篇響徹在五州大地上,永留青史。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七世紀末至八世紀中葉,其詩詞歌賦名氣大震,與“杜李”並駕齊驅。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文化運動,史稱“元白”又與《陋室銘》作者劉禹錫並稱為“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體材極為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和、通俗易懂,故被後人稱之為詩王。白居易雖然身居廟堂之上,官至瀚林學士,左贊善大夫等要職,但他心繫黎民,體恤百姓疾苦,看在眼裡,寫進詩中,他最具著名的代表作有《賣炭翁》《琵琶行》《長恨歌》便是他內心的寫照。

《賣炭翁》《琵琶行》與《暮江吟》等許多詩詞被篇入現代中學生語文課本教材中,歷史值得回顧,白居易的不朽詩篇,的確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們的愛國情懷。

附筆者抒發的白居易代表作:






千山奇松


各有乾坤,均是赤心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