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為什麼命運多桀?

天香雲外飄


請讀下蔡文姬的五言長篇敘事詩《悲憤詩》就知道緣由。

《悲憤詩》共108句,540字,分為:被虜入胡、別兒歸國、還鄉再嫁三個部分組成。全詩所包含的社會內容十分豐富,真實生動地描繪了詩人在漢末大動亂的悲慘遭遇,也寫出了當時人民的血和淚。是人民苦難生活的實錄,具史詩的規模和悲劇的氣氛。語言渾樸,激昂酸楚。很值得欣賞的抒情詩。郭沫若很是稱讚👍。

郭沫若在1959年寫下話劇《蔡文姬》,就是對這位愛國主義女詩人優秀品格和卓越才華最好的表彰和稱誦。唯願太下太平。


火夫


用幾個字來形容一下吧!就是亂世才女,身世如浮萍。

出身名門,才情四溢,一生坎坷,顛沛流離,三次嫁人,精通音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

蔡文姬受到父親的影響,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於文,又善詩詞歌賦,兼長辯才,音律就十分了得。但是到了後面蔡文姬的一生就開始轉變。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後回家。東漢末中原大亂諸侯割據,原本歸降漢朝的南匈奴趁機叛亂,蔡文姬為匈奴左賢王所擄,生育兩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後,花費重金贖回,嫁給董祀。

在蔡文姬由母親做主嫁給河東世族衛家衛仲道為妻。衛仲道的介紹不多隻知(衛家是河東世家,在那裡有著很高的聲望。初興於漢名將衛青,被立為皇后的衛子夫。衛氏家族就是從那一刻起平步青雲。)是名門望族的話,自然文學方面也不差,算得上般配。也算是小日子滋潤,奈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衛仲道死讓蔡文姬背起了剋死丈夫的罵名,無奈只能回孃家。

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盪,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卻生兒育女。

《後漢書》只是這麼記載:文姬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統一北方,想到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文姬歸漢後,嫁給了董祀,她每日小心翼翼地伺候董祀,只求他不要嫌棄自己。命運似乎有和他開了個玩笑。董祀犯罪當斬。她不嚴冬雪天,披頭散髮,光著腳跑去相府求情,用憑藉記憶默寫出父親蔡邕的藏書作為交換,換回了丈夫的命。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迴歸故土”與“母子團聚”都是美好的,人人應該享有,而她卻不能兩全。她的一生,命如草芥一般,受盡命運的捉弄。但她卻在這亂世之中活成了一種奇蹟。正是因為這種身世才能創作出《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


一憶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蔡文姬作為一代才女,確實命運多舛。她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蔡邕,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她十六歲時嫁給了世家之子衛仲道。可未曾想,衛仲道一年後就因肺病咯血而死。蔡文姬從此被扣上了“剋夫”的罪名,成了婆家人的眼中釘。

在被接回後,蔡邕又獲罪而死。接著蔡文姬就被匈奴抓為俘虜。作為一個漢族女子,她的身份是低微卑賤的,也被鞭打折磨地幾死幾生。後來,因為出眾的美貌與風姿,她被獻給南匈奴左賢王為侍妾,在風俗習慣完全與中原不同的胡地生活了十二年,並生下了兩個孩子。

但命運沒有打敗她,在胡地她努力學習當地的樂器,並給後世留下了《胡笳十八拍》。後被曹操接回,又改嫁給了都尉董祀,從此歸隱山野。蔡文姬亡夫之後並不抱怨,被俘胡地也不自怨自艾,她的堅強、高雅令人欽佩。

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