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为什么命运多桀?

天香云外飘


请读下蔡文姬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悲愤诗》就知道缘由。

《悲愤诗》共108句,540字,分为:被虏入胡、别儿归国、还乡再嫁三个部分组成。全诗所包含的社会内容十分丰富,真实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当时人民的血和泪。是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气氛。语言浑朴,激昂酸楚。很值得欣赏的抒情诗。郭沫若很是称赞👍。

郭沫若在1959年写下话剧《蔡文姬》,就是对这位爱国主义女诗人优秀品格和卓越才华最好的表彰和称诵。唯愿太下太平。


火夫


用几个字来形容一下吧!就是乱世才女,身世如浮萍。

出身名门,才情四溢,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三次嫁人,精通音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蔡文姬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于文,又善诗词歌赋,兼长辩才,音律就十分了得。但是到了后面蔡文姬的一生就开始转变。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在蔡文姬由母亲做主嫁给河东世族卫家卫仲道为妻。卫仲道的介绍不多只知(卫家是河东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被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是名门望族的话,自然文学方面也不差,算得上般配。也算是小日子滋润,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卫仲道死让蔡文姬背起了克死丈夫的骂名,无奈只能回娘家。

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

《后汉书》只是这么记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她每日小心翼翼地伺候董祀,只求他不要嫌弃自己。命运似乎有和他开了个玩笑。董祀犯罪当斩。她不严冬雪天,披头散发,光着脚跑去相府求情,用凭借记忆默写出父亲蔡邕的藏书作为交换,换回了丈夫的命。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她的一生,命如草芥一般,受尽命运的捉弄。但她却在这乱世之中活成了一种奇迹。正是因为这种身世才能创作出《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


一忆一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蔡文姬作为一代才女,确实命运多舛。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她十六岁时嫁给了世家之子卫仲道。可未曾想,卫仲道一年后就因肺病咯血而死。蔡文姬从此被扣上了“克夫”的罪名,成了婆家人的眼中钉。

在被接回后,蔡邕又获罪而死。接着蔡文姬就被匈奴抓为俘虏。作为一个汉族女子,她的身份是低微卑贱的,也被鞭打折磨地几死几生。后来,因为出众的美貌与风姿,她被献给南匈奴左贤王为侍妾,在风俗习惯完全与中原不同的胡地生活了十二年,并生下了两个孩子。

但命运没有打败她,在胡地她努力学习当地的乐器,并给后世留下了《胡笳十八拍》。后被曹操接回,又改嫁给了都尉董祀,从此归隐山野。蔡文姬亡夫之后并不抱怨,被俘胡地也不自怨自艾,她的坚强、高雅令人钦佩。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