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借“捕蛇者說”,抨擊社會“苛政猛於虎也”,是否收到批評?

徐亞豐


捕蛇者說是柳宗元借捕蛇人之口說出了捕蛇者的悲慘遭遇。從而深刻地揭露了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

“苛政猛於虎也"是孔子的話。意思是苛苦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兇啊!我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講過,孔子東遊,一天看見一個婦人在路上哭。孔子問婦人,你為什麼在這裡哭呢?婦人回答,她的孩子被老虎吃了。孔子又問,你為什麼要到這裡來,以至老虎吃了你的孩子,為什麼不到別的地方去?婦人回答說,這裡沒有苛捐雜稅。孔子長長地嘆了口氣說,苛政猛於虎也!

孔子以感嘆,柳宗元引來對現實進行批判!


上官人云


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揭露了當時“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的社會現實,在當時受到唐朝皇室的批評是必然的。

柳宗元所處的時代,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歷史轉折時期。公元755年安祿山之亂後,中央政權與藩鎮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對人民加重賦稅。史書記載:中唐賦多而重,除法定的夏、秋兩稅外,加徵種種苛稅。繁重的苛捐雜稅,使勞動人民苦不堪言,如再遇天災,無疑雪上加霜,他們紛紛逃亡、流浪,以至十室九空。

柳宗元在唐順宗時期,參與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永貞革新運動。因反對派的強烈反抗,革新運動一百四十多天後失敗,順宗退位,王叔文被殺,柳宗元貶為永州(今屬湖南)司馬。在永州的十年期間,柳宗元大量地接觸下層,目睹當地人民“非死則徙爾”的悲慘景象,感到有責任用自己的筆來反映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希望最高統治者能借此體察民情,推行善政。柳宗元看到“永州之野產異蛇”,聽到有蔣氏者“專其利有三世”的事例,他以進步的思想和身邊的素材構思了這篇《捕蛇者說》。


唐明國亮


肯定受到批評了,不然柳宗元怎麼會被貶官呢?但是,批評柳宗元的是朝廷中的某些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老百姓可由衷地愛戴柳宗元的。

《捕蛇者說》寫於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永貞革新失敗後,包括柳宗元在內的革新派人物被連續貶官,史稱“二王八司馬”。其中,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貶為永州司馬。

《捕蛇者說》文章主體內容是作者與捕蛇者蔣氏的對話,可以說是第一手採訪資料。蔣氏三代都以捕蛇為業,祖父和父親都因捕蛇喪命,蔣氏本人也九死一生。

柳宗元說那我幫你換掉這個差事,恢復你的賦稅吧,不要再冒險了。結果“蔣氏大戚,汪然出涕”說,捕蛇雖然很危險,但比交賦稅好多了,捕蛇一年只要冒兩次險就夠了,交賦稅一年到頭不安生。因此,柳宗元自然而然得出結論:“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說》值得後世文人學習的地方,除了敢於批評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兩點:

其一是實事求是。柳宗元是基於他與捕蛇者蔣氏面對面交流獲得的材料進行批評的。蔣氏除闡述事實之外,還用其三代鄰居的統計數據(“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說法。因此,柳宗元提出批評所依據的事實是可靠的。

其二是符合邏輯。柳宗元並沒有因為蔣氏的敘述,就擴大化批評,說唐朝的官吏能力水平都不怎麼樣,說整個唐朝社會制度不怎麼樣,而是根據蔣氏捕蛇與賦斂之間的比較,批評“賦斂之毒”,在邏輯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