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農村人35歲得子,是怎樣的心態讓自己的兒子去做上門女婿?

一個人的90後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 .父母農村人35歲得子,到了這個年齡的話,證明他們對兒子的到來是翹首以盼的,可見這兒子在他們心中的份量是多麼的重要。

2 .兒子的到來父母對他充滿了希望,希望他健康快樂,希望他懂事聽話,希望他學業有成,希望他在結婚的年紀能順利結婚。

3 .父母是農村人,也許他們的能力有限,為了陪他成長,供他讀書,到了他結婚的年紀父母也老了,沒有剩下什麼積蓄,沒能力買車,買房,現在人結婚大多數都是看條件的。

4 .或者說他們的農村條件比較落後,比不上女方家的,為了兒子著想,為了下一代著想,上門也是件好事,兒子幸福了做父母的自然就幸福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愛才是最偉大。





農家人小玲


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夠深切地體會其中的原因,我不去妄加猜測,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更多的是去祝福,上門女婿也未必就不好,尊重別人的選擇。

如果說提點建議的話,我希望做了上門女婿的兒子以及兒媳,常回家看看,敬敬孝道,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是李陽


父母農村人35歲得子,兒子去做了上門女婿。要問父母的心態,我覺得答案只有兩個字:無奈!

養兒防老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千百年來一直沿襲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這種觀念更是根深蒂固的。

35歲得子的農村老夫妻,到了兒子結婚的年齡,至少已經六十多歲了。

老來得子,肯定會當做心肝寶貝。看著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兒子到別人家當上門女婿,父母又能有什麼別的心態呢!當公公婆婆的喜悅,恐怕早就被孤苦無奈湮沒了。

父母同意兒子去當上門女婿,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種是物質方面的。男方家境很差,承受不了結婚彩禮和婚後生活的負擔,父母不得不同意兒子去當上門女婿。

第二種是精神方面的。小兩口感情非常好,女孩家境不錯,又是獨生女,不想離開自己父母,小夥子只能隨她而去。

無論是哪種情況,作為男方父母只能強作歡顏放兒子離開,把苦楚深深埋在自己的心底。

上門女婿不同地方有好多不同叫法。有的叫入贅,有的叫倒插門兒。我下鄉的山區農村表述更加形象,叫做“招拐”。

我曾很好奇的向村裡老人請教。老人們告訴我,招拐這個詞有兩層意思。

招是從女方這方面說的。招女婿,添丁進口,是喜事,流露的也是一種喜悅的情緒。

拐是從男方這方面說的。孩子被別人家拐走了,和自己家再沒什麼關係,一個字透露出來的是說不盡的淒涼。

在過去,上門女婿地位是很低的,往往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特別是在山裡邊,男孩子招拐後,就基本上和原來的家不再有什麼關係,贍養老人的義務留給別的兄弟,繼承遺產的權利也會被剝奪。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包括婚嫁在內的很多傳統觀念也正在不斷髮生改變。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選擇婚後不再依附哪一方的父母,而是獨立去開創自己的新生活。

其實,只要能常回家看看,在父母需要的時候能夠出現在他們身邊,怎樣生活並不重要。

在我們村,招拐的現象已經有二三十年沒有出現過,很多孩子都不知道這個詞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或許未來會有一天,上門女婿這種說法也會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