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政策廣州、深圳落地,為血栓性疾病患者減負

為促進臨床規範合理用藥,自2018年起醫保局從藥品領域開始改革,從仿製藥與化學藥品新註冊分類改革之後批准的仿製藥品和原研藥品中遴選部分品種,在廣州、深圳等11個省市組織實施國家級帶量採購。而對於植入支架後需要長期服藥的心血管病患者來說,這一舉措無疑減輕了負擔。

血栓患者逐年遞增

減輕衛生經濟負擔成醫療改革之重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其中動脈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缺血性腦卒中、心梗等嚴重威脅著生命健康。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陳紀言教授在國內權威會議上曾表示,患者在進行血栓相關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出血和缺血都屬於高危情況。在治療上應該更加嚴格地按照指南的建議進行,要特別注意選擇既有效、出血風險又相對較小的藥物,通常會選擇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進行雙抗治療。這些藥物積累了廣泛的臨床使用經驗,並受到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為血栓性疾病患者帶來了長期的心血管獲益。

然而,由於血栓性疾病需長期治療與護理,我國心血管醫療衛生支出總費用持續上漲,其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不容小覷。因此,減輕衛生經濟負擔成為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

4+7政策廣州、深圳落地

血栓性疾病患者用上原研低價好藥

“4+7”擴圍後,抗血小板藥物在中標城市價格大幅下降,讓廣州、深圳患者能夠以優惠的價格在醫院購買並享受醫保報銷,這對於長期用藥患者來說,將極大地減輕經濟負擔,促進血栓性疾病的規範治療,減少發病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霍勇教授表示,進口的原研藥降價後,幾乎與仿製藥相差無幾,讓基層的患者能用得起好藥,用藥依從性和可及性的加強,對於推動慢病的規範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從醫生用藥角度考慮,如果原研藥和仿製藥價格相近,很多醫生會更傾向於有循證醫學研究證據表明療效的藥物。目前“4+7”帶量採購中標的抗血小板藥物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原研氯吡格雷在中標城市價格下調了70%以上,極大減輕了這些地區患者的負擔。

“4+7”帶量採購政策在廣州、深圳的落實,使血栓性患者需要長期服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實現大幅的費用降低,意味著患者花更低的藥費用到原研藥,這對心血管慢病管理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對廣州、深圳乃至全國醫療事業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