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事實就如此

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事實就如此

01

對於“養兒防老”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已經不再陌生了。

可實際上呢,如果老人晚年生活想過得安穩一點,千萬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於自己的孩子,也不要完全為了下一代而活,失去自我。

曾經看過一檔情感類求助節目,一個男孩逼迫自己父母買房,父母買不起,男孩在臺上公然這樣講:你們既然生了我,就有責任養我。

對於他自己的這一論點,即使臺下的觀眾和主持人都唏噓不已,但是他完全不覺得自己想法有錯,而男孩的父母一直表現得唯唯諾諾,生怕招惹到男孩。

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事實就如此

現在有一部分人的觀念裡都覺得兒子大多數並不孝順,所以養兒不能防老,但其實兒子是否孝順,父母是直接責任人。

孫儷和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劇中有這樣一集看點,有一對嚴姓老夫婦依靠數十年起早貪黑賣包子,為兒子在上海全款買了一套房。

在籤購房合同的時候,嚴叔的兒子提出要把兒媳倩倩的名字也加上。老兩口有過片刻猶豫,但最終還是想自己勞碌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兒子、孫子嗎?

最終房本上加上了兒媳的名字,而倩倩也從最開始甜甜的爸媽叫著,變成了再見面時的翻著白眼轉身就走。

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事實就如此

02

劇中的嚴叔夫婦是老實人,從外地來到上海打拼,居住條件一直很差,卻省吃儉用依靠起早貪黑賣包子,為兒子全款300多萬買了房。

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差,但對兒子卻是“供”起來養的,沒有讓他吃一絲一毫的苦,可就是這種富養的態度,卻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現在回想起劇中的這一情節,我依然難以忘懷:

嚴叔夫婦在給兒子兒媳買房後,把之前租的房子退掉了,收拾好大包小裹的行李,騎著三輪車趕往兒子家。

他們本是興致勃勃的去,卻敗興而歸。因為門一打開,迎接他們的不是兒子兒媳,而是親家、親家母。

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事實就如此

嚴叔夫婦大包小裹明顯是要過來住的,親家母卻故意笑著問,你們是來做客的吧?而嚴叔的兒子對自己父母也是一臉嫌棄,兒媳更不用說。

最後,嚴叔夫妻倆唯唯諾諾的只說自己是來轉轉,然後又返回了包子鋪。嚴叔的兒子怕惹自己老婆不高興,根本不管自己的父母是否要流落街頭,問也不問。

而嚴嬸回包子鋪後的一句話,讓人忍不住落淚:“咱們辛辛苦苦的,一輩子的錢買了房落不著住,親傢什麼都不管一分不花,就住進去了。”

可真是應了那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做人沒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連一聲反抗都不敢有,對兒子過於無私大包大攬,最後溺愛的結果是:一生積蓄付諸東流,老來兒子嫌棄流落街頭。

其實嚴叔夫婦最好的方式是,只給兒子出一個首付,剩下的交給他們自己去奮鬥。畢竟人的一生短暫,不能完完全全的只為子孫而活,也要為自己的後半生考慮。

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事實就如此

03

孝順不是還債,也不是一種報恩。養兒防老這個思想到底是否可取?知乎上有一個高贊觀點:

養兒防老這個觀念,現在越來越不現實了。畢竟現代人的壓力都比較大,也會組建自己的家庭。天南地北,大概率不在你的身邊,有的在大城市甚至國外,甚至有的會提前比你先離開這個世界。

說到底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卻很現實。

而兒女是否孝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和你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有些父母辛苦勞碌一輩子,卻換不來兒女的尊重,這類兒女反倒嫌棄父母,沒有給到他們更好的生活。

養老這件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聽起來很心酸,但事實就如此

向嚴叔夫婦這一類的父母,很難教育出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兒子。

一是,他們無底線的溺愛,以及習慣性的懦弱、卑微;

二是,他們一心撲在為子女打造物質上,卻沒有重視子女人格方面的教育;

三是,“付出型”的父母最易造成“貪婪型”的兒女。

建議老人未雨綢繆,為自己的晚年生活幸福而爭取:第一,守住積蓄;第二,守住房子;第三,守住健康;第四,守住老伴。

當老人的不要自私,也不能過於無私,與子女之間並不是你給予的越多,回報就越多。自己有原則有底氣,有正確的是非觀,才不會唯唯諾諾,敢怒不敢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