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創業和副業的機會

如果說2018是地獄的一年,或者十年後來看18年其實是最好的一年。在新常態此等天地大劫下大到萬科華為等巨頭只能“活下去”,中到OFO、錘子等獨角獸活不下去,小到各種創業公司僅僅幾個月就生存不下去。

即使是看起來光鮮亮麗不差錢的,也紛紛斷臂求生,縮衣節食過冬。別以為這些跟你無關,不信?據統計,某招聘網站去年4-9月份的招聘廣告,發現廣告從285萬驟減至83萬,有202萬條消失了”

去年身邊的好多朋友,也經歷了被迫跳槽,甚至還有欠薪者,說起對19年的打算,其實都有想創業的想法,因為如果想要實現收入的巨大飛躍,只是上班其實很難,甚至讓自己的職業穩定的發展其實都不太可能。那麼這時侯就一定會要去考慮創業,或者說要有自己的副業,需要多元化自己的收入,不能只靠自己的死工資,只靠自己的時間去換錢。因為只靠自己的時間去換錢,那其實是可以看到天花板的,這種模型就是我需要有多少收入,就需要多少時間的投入,但是自己的時間是有上限的,那麼這就有了天花板。我們每個人的時間投入有限,如果要讓自己每個小時能賺更多的錢,那麼就需要給時間加上更多的槓桿了,那麼這個時侯就需要創業的思維。

如何判斷創業和副業的機會

對於創業來說,並不一定要離開自己現有工作,但創業一定要有創業的思維。

首先收入是怎麼來的,如果在職場上,收入雖然是老闆發的工資,如果是創業,收入是來源於客戶的買單,但其實收入最根本是源於需求,是幫助別人解決了一個問題。比如我們提供了一個產品、一個服務又或是一個有用的信息。

所以收入最根本是來源於需求,收入最根本來自某個需求,所以不管是我們在創業,還是在公司,一定是我的產品或服務,或者工作上做的事情滿足了某種特點的需求,那麼這才可能產生收入。如果如果我們要實現收入的快速增長,一定要滿足一個非常大的需求。所以哪果是職場上,一定是要滿足老闆的需求,那麼再延生一下,其實是滿足了這個公司所服務的用戶的需求。只有這個需求足夠大,足夠剛性,足夠真實,才可能說創業找到一個,才能說產生更多更快速的收入。

在找到了需求之後,我們就需要思考,我們如何才能更近的靠近需求,去直接面對需求,從職場上公司的核心總是業務部門,因為面對客戶,面對需求。如果要創業,最重要的是在一定時間週期內,某一類的需求將需要被很好的滿足的需求,其實也就是順勢而為,也就是要看趨勢。這個趨勢一定是指未來3-5年內非常大量的還沒有被很好的滿足。或者說因為新的技術或者社會環境的變化引出來的一些新的需求。這就是我們看到現在開個餐館或者小超市是非常難的,因為這不是新的,你很難挖掘到很賺錢的機會,因為這不是一個新的需求。所以我們說創業要講趨勢要順勢而為。那麼怎麼去判斷一個需求是不是可以去創業或者做副業呢,有以下3個點。

首先需求一定是要大規模的,而且是一個新的能滿足一個很廣泛的需求,比如瑞幸咖啡能很快的推廣起來,就是抓住了社交性咖啡有海量用戶關注的,並且需要的。不管做副業還是創業,,比如從4G到5G的,那麼可以肯定的看到視頻內容肯定會有很大的應用,無論是教育或者社交方面,那麼是不是跟這個相契合。

第二個一定是一個痛點或者爽點,什麼是痛點呢,痛點就是恐懼,比如父母都怕孩子學不好;男人都怕表白被拒,胖子又想吃火鍋,但又怕吃了還要長胖;寵主都怕寵物不乖,然後我們都害怕身體不好,公司業績不好,自己的業務能力比不上別人,所以我們要拼命的加班,下了班還要學習。那麼什麼是爽點就是以前沒有被很好的被滿足,但突然一下被滿足,會非常愉悅,這種感覺就是非常的爽。其實痛點和爽點都是客觀存在,只是消費者可能沒有意識到的。

第三 這個是一定是真實的,要經過測試過的,只有落地測試後,發現是真實的,而不是腦補的,這個可以做一個最小可行化的測試。比如某個需求你認為是廣泛存在,又是公眾的一個痛點或者爽點,那麼可以先通過公眾號,微信來測試,做出最小可行化的產品在得到市場反饋化,然後才進行下一步,這樣不僅是不斷獲得公眾的反饋,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完善,也能將風險控制到最低。

如何判斷創業和副業的機會

有了以上判斷點,那麼19年我們是不是該揚帆起航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