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聰 的 DISC 職場故事

阿聰 的 DISC 職場故事

DISC理論源於美國心理學家威廉.馬斯頓博士於1928年出版的《常人之情緒》

DISC是什麼呢?它是一種行為風格,主要由2個維度和4個面向構成。

2個維度:

維度1:看他 關注人 還是 關注事比較多?

維度2:看他 反應快 還是 反應慢

4個面向:

關注事反應快的視為D型風格

關注人反應快的視為I型風格

關注人反應慢的視為S型風格

關注事反應慢的視為C型風格

D 型風格表現為:領導者 ,以目標為導向,行動力強,自尊心強,喜歡掌控全局

I 型風格表現為:影響者,熱愛交際 幽默風趣 充滿自信 喜歡肢體接觸 注重大家看法

S 型風格表現為:支持者,喜歡和平 遷就他人 愛靜不愛動 不喜歡拒絕別人,樂於助人

C 型風格表現為:思考者,講究條理 追求卓越 感情細膩 迷戀細節 與人保持距離

阿聰 的 DISC 職場故事

如何簡單判斷,身邊人的行為風格?

例如:某一天,你突然跟身邊的夥伴說請吃飯,那麼反應比較快,問吃什麼?這類基本上是D型;而反應比較慢,就是C型風格;反應比較快,問還有誰一起的,就屬於I型風格,反應比較慢的就是S型風格的。

這只是簡單的判斷方法,具體需要通過專業測試,才能科學得到自己的目前的行為風格偏向。

每種風格都沒有好壞之分,每個人身上都有著這四種行為風格混合一起,只是的風格多,有的少,而且行為風格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這些來識別自己和別人的風格,通過調整來應對環境的變化,取得好的成效。

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每個風格在不同時期,能取得一樣的結果吧

阿聰 的 DISC 職場故事

S型

S型風格

那是2007年的時候,阿聰剛高中畢業,但是很遺憾未能考上大學。他不得不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第一份在當地一家大排檔工作。主要是做廚房,每天幫忙洗菜 配菜 洗碗!因為是新人,剛入行很生手,經常事情都沒做好,常常犯錯。

所以經常受到不同批評,和臉色。這樣別人就更加討厭他,同時希望他快點離開這裡。記得有一次經理和其他員工討論他的時候說:他是個傻子,什麼都不會,這個也幹不好,那個也幹不好,事也不會做,書也聽說念不好,廢物一樣。

當時阿聰正好在旁邊庫房,一瞬間各種滋味湧上心頭。但是因為不想失去這份工作,他還是忍下來了,被動調用S型風格。

在往後每天他都堅持熱情和大家問好,買好吃的。還有經常要熬夜到凌晨的晚班,他都假裝很喜歡的搶著去幹,哪怕大家還是臭臉相迎。

還好有一個比較寬容的老闆包容他,在那裡渡過工作的第一個年頭,隨著大家越來越熟,他的工作 越來越熟練。大家開始接納了他。他也逐漸從一名新手變成了熟手,也漲了工資。

但是和很多年輕人一樣,總是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總想出去走走看看。

阿聰 的 DISC 職場故事

D型

D型行為風格

那是2008年,他背起行囊來到當時世界工廠東莞。為什麼選擇東莞,因為那裡有個遠房親戚,父母比較放心。在來遠房家裡的第二天,他就拿著簡歷開始一間一間廠去尋找工作。但是很快他發現,情況非常糟糕,因為08金融風暴的原因,很多都在裁員。

通過差不多1個月的面試,結果成功獲得進廠機會。雖然是五金廠物料員【其實就是搬運工】。他工作是把生產線上的半成品和成品拉到各大車間和倉庫,或者搬上車。

故事的開始總是和多相同的地方,作為新人被刁難,背黑鍋是很正常,特別是第一週 。有了第一份工作的經驗,他開始延續之前做法。慢慢發現不好用,對越他們好,他們卻越變本加厲。

怎麼辦呢?走?不幹了?繼續默默忍受?還是要改變現狀主動出擊?

最後他選擇第三種方法,因為當時身上的錢都不夠回家的車票。

但是要留下來,就需要想法找靠山,才能避免被欺負。

說幹就幹,阿聰,開始分析,廠裡誰都勢可借?自己領導?不夠!因為經常涉及跨部門。廠裡誰最有權威?因為當時廠裡所有事務都有總經理負責。所以當時總經理的勢最大。確定了人選後,如何去借呢?他一時也沒想明白,不管怎麼樣先得搭上話吧。

廠是臺資廠,每天早上都要做早操,全體員工都要準點出席,包括總經理。從那以後,他就每臺想辦法在總經理面前露臉,問好!混個臉熟!效果還是有的,總經理也知道一名這個員工,但是這樣遠遠不夠的。

在一週後的一天,在總經理做完早操後和往常一樣向辦公室走回去的時候,阿聰主動走過去問好,但這次他後並未馬上離開,而是向總經理走過。

很誠懇說道:陳總,您好!能不能佔用您點時間,有個向事請教您一下!

“可以,你說‘‘

“陳總,您說向我們這樣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怎麼樣做才能向您一樣的成功呢?”

這時陳總,露出了不一樣燦爛的笑臉,說道:“沒有,我們也就是普普通通的,對了小夥子你叫什麼啊,哪個部門的?”

“我叫阿聰,目前在品檢部做物料員”

“阿聰哈,只要你好好工作,認真工作你以後也一樣可以”

最後陳總拍拍小明肩膀,走了。

從那以後陳總記住有個上進的年輕人叫阿聰。

有一次廠裡有個去總廠學習機會,陳總會推薦了阿聰也去參加。這也許是就前輩提攜晚輩吧。

不管怎麼樣,從那阿聰發現周邊的人都變,人還是原來的人,但態度都變的老好了,很多人還以為小明是陳總的遠房親戚,其實他們那裡知道,這都是小明的改變自己而爭取來的。

不久因為金融風暴的原因,廠子也倒閉了。小明也離開了東莞,去到另外一個城市。

阿聰 的 DISC 職場故事

I型

I 型行為風格

在新的城市,阿聰通過努力獲得部門經理職位。以前新的那種受到新人刁難的情況不再了。

但是也會有新的問題出現,那時就是跨部門的溝通,特別有個部門。這個部門和其他一些家公司一樣,相對比較難交流,但又不能得罪。這是哪個部門?

相信很多夥伴想到了,那時就是財務部!來到公司開始那段時間,阿聰深深感覺到工作不適應,因為市場是公司最大的消費部門,因為經常錢無法準時到位,全部按一板一眼的走完流程很多事情都耽擱了。

而且之前銷售讓財務背好幾次黑鍋。所以他們對很多事情和部門都非常謹慎。阿聰認為,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選改變目前的情況。所以他開始調用自己I型風格,改善和財務部門關係。如何改善呢?

他認為“人和人之間的相處,要想獲得別人的善意,自己必須先付出自己善意和理解”

其實很多人在面對財務的一些要求的時候總會以為別人是故意刁難,

其實大部分都是他們在保障雙方不被傷害,因為從他們簽字出去都是錢,那邊最後因為他們把關不嚴,造成損失還是要共同承擔。

所以只要把他們看成幫助自己做最後把關,其實他們的每次嚴格要求都是幫助我們減少損失的機會。用這樣的心態去開始和財務部進行交往。

光這樣就可以了麼?還不夠的。阿聰開始給財務部門夥伴朋友圈點贊,同時經常竄門與大家互動,偶爾輸掉一些小禮品。同時在管理會議上刻意點名讚美財務部對自己工作的幫助和支持,這使得阿聰在和財務的關係越來越融洽,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是不是阿聰解決了他和財務關係的後,他的工作就一帆風順了呢?不是的!

阿聰 的 DISC 職場故事

C型

C型行為風格

因為他遇到了C型特質超高的老闆。老闆曾經是某德國跨國企業中國區總裁,做事相當嚴謹,一切都以數字說話。幾乎所有報告都是用表格來進行。

不過也是因為這套嚴謹和條理清晰的管理風格,把該企業打造成為行業中的黃埔軍校!這種嚴謹和邏輯比較強的工作環境讓剛開始的阿聰好奇和不解,但是接下來的年度預算的三個月反覆修改,每個數據因為關聯合理性不夠,數據的源於說明不清晰,而被一次次的退貨。他真的確定這是真的,只是他還是對這一點執行有一點點懷疑?

因為當時的年度預算是從年/季度/月度/周/天,大到公司房租,小到每天要用一張白紙和紙杯/茶葉都是相當精確。

有一次,因為該月的客戶來的比較多,水一下喝完了,要重新訂水的時候。行政拿了一張申請單讓我填寫的時候,終於確認這一切都是真的,上面從經理簽字到財務/總經理/集團採購/集團財務/老闆簽字。所以成功的企業偶然!

到這裡故事分享完畢,其實每種行為特質,沒有好壞。只要用對了都可以帶來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