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崩人設”的一首詩,短短28字清新美好,還藏一段愛情故事

採蓮曲是樂府體裁,歷代詩人非常鍾愛的一個主題,多用來描繪大自然的可愛,採蓮女的活潑,給人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盛唐如李白、白居易、賀知章等詩人都以採蓮曲為主題寫過詩,其風格也基本一致。

這樣的詩歌風格其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處世態度,如果不是鍾情於世間的美好事物是寫不出來這樣唯美的詩歌的,這也是上述詩人的一個共同特點,李白號稱謫仙人,這個稱呼正是賀知章最先叫的,賀知章本人也是一生順遂,官運亨通,白居易雖然晚年不順,他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則是不容置疑的。

他們的詩歌本身偏於或清淡或華麗,也比較適合採蓮曲這樣的風格。而如果是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一個詩風高邁豪放的人來寫這種詩,會不會就像是張飛配鮮花,有一些違和感呢?


王昌齡“崩人設”的一首詩,短短28字清新美好,還藏一段愛情故事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詩就是“詩家夫子王江寧”的《採蓮曲》。王昌齡以其邊塞詩最為著名,“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這一句更是傳頌千古,他的邊塞詩都寫於及第之前,並不是奉旨前往邊塞,而是出於自己的壯懷激烈。

他在40歲左右及第,開始了官宦生涯,仕途並不順遂。李白有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就記錄了他的一次貶謫之旅,而這一去,王昌齡竟再也沒有見過長安。

安史之亂爆發,王昌齡從龍標遠赴中原,卻在半路被刺史閭丘殺害,連一個理由都沒有留下了,死的不明不白。

這樣的人生履歷,王昌齡還會有靜下來欣賞採蓮女的心情嗎?我們暫且留著這個問號,來讀他的《採蓮曲》。


王昌齡“崩人設”的一首詩,短短28字清新美好,還藏一段愛情故事


採蓮曲

唐代: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第一句上來就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極美的採蓮圖,初夏的荷葉和女孩子的羅裙像是一個用一個顏色裁剪出來的,一個化作了大自然的風光,一個化作了美好的少女情懷,然後又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屬於夏天的圖畫。在那花葉交雜的荷花池中,早已分不清是芙蓉還是女孩子嬌嫩的臉蛋兒了,總是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專屬於夏天的美好。


王昌齡“崩人設”的一首詩,短短28字清新美好,還藏一段愛情故事

這一句的精髓在於畫面的和諧和統一,雖然有著芙蓉與荷葉,羅裙與粉妝這樣鮮豔的顏色對立,但是兩個對比所想要表達的風格是一樣的,清新而美好,像一幅已經畫好的水彩畫,一下子展現在人們面前,上面的事物紅綠交雜,但都洋溢著屬於青春的、屬於夏天的動人。

“裁”字用的也好,這個裁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裁縫,而是以大自然為裁縫,將少女與荷葉聯繫在一起。這個字讓我想起屈原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香草美人的典故由來已久,一個裁字不僅在表面上生動形象,也是在暗示著採蓮女們美好的心靈。

第一句從整體著眼,第二句詩人就像完成了初稿的畫家,開始摳細節了。女孩子們如滿天星般湧入池塘之中,與原本的荷花荷葉混成一團,再也分辨不清。這也正是我們想象之中的畫面,荷花與人面交相輝映,旁人只好根據荷葉的動向來猜測採蓮女藏在哪個方位上,饒有意趣。


王昌齡“崩人設”的一首詩,短短28字清新美好,還藏一段愛情故事


聽到了歌聲,方才覺察到有人來,這又是一個新的層面,給這個畫面配上了歌聲,畫面一下子就動起來了,詩的感覺也就出來了。什麼樣的歌聲呢?會是清唱還是低吟,抑或只是一聲悠遠的笛子。視覺和聽覺組合在一起,整首詩的美又上了一個層次。

怎麼樣,這位仕途坎坷的邊塞詩人所作的《採蓮曲》,是否如你所想的美好呢?其實關於這首詩,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故事。

因為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謫到龍標以後寫的,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懷化市,在唐朝還屬於偏遠地區。王昌齡到任之後,採取了寬容的政策,慢慢形成了漢蠻和睦的局面,傳說中這首詩的主人公就是蠻族的公主阿朵。


王昌齡“崩人設”的一首詩,短短28字清新美好,還藏一段愛情故事


那是王昌齡與阿朵的初見,初夏時節,荷花池畔,詩人緩步走來,聽到池裡的歌聲,轉過頭來見到了正在池塘中採蓮而歌的阿朵,深深的被這副唯美的畫面吸引,作《採蓮曲》。

有這個傳說,不難理解以王昌齡之豪放為何能夠將《採蓮曲》駕馭的如此爐火純青。遷至龍標之後,他的心境應當是慢慢地平和了下來,不再去想那些建功立業的抱負,而是學會了珍惜眼下的安寧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