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閱歷和記憶(1)

我出生在農村一個農民家庭,我們的家族十分龐大,經過老人們給我講的家族歷史和我的記憶,我瞭解到了於氏十四世,也就是我的太爺爺這一代,太爺爺於茂泗,出生年月年月應當是清朝時期,其名下育有五個兒子,女兒幾個,我沒記住。

其他老爺爺的名字我們記住,記得我的老爺爺的名字叫於慶昌,育有子女共九人,其中六個兒子,三個女兒。聽說,我大爺爺,我爺爺和大姑奶奶是一個孃的,他們的母親入市的年限不清楚,也沒人記住,不過他們也不在世了,我沒有見過我的爺爺,他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為文革期間被反對派批鬥,患病被開顱後沒有縫合就去世了,去世前在濟南工作,據說那個時候任職山東省高院的院長宇培皋在五十年代是他的哥們,後來因為父親在爺爺去世的時候不滿二十歲,和他沒有聯繫了,我父親兄妹六個,其中我得到大爺在沒出滿月的時候,我大爺的母親就因傷寒去世了,時隔多年,我奶奶經已經出嫁多年的同族姐姐介紹,續絃於我爺爺,那是我大爺已經七八歲,我奶奶是從一百里地以外的地方嫁過來的,她的孃家以前叫河南,我小時候經常聽我哪些叔伯爺爺喊我奶奶老河南,其實就是大汶河的那邊,寧陽人,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每次回孃家就需要讓人用土車推著去,大約從早上走,到了地方就已經太陽落山了。我的奶媽是裹腳老太太,個子又高,腳又小,走起路來槓槓的,好像在小跑,其實是走不動路,把胳膊甩起來的原因。我奶奶的年齡也不大,我對她印象很深,她得病的時間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一年,因為陰雨連連,又地震,不敢在土屋裡睡覺,加上本身患頭疼病(也就是現在的血壓高),偏癱了,也就是現在的半身不遂。其實那個時候我的叔叔和我姑都小,是讓他們操碎的,生活不好,孩子多,吃飯就是問題,記得我奶奶沒有得病以前,告訴過我,我爺爺自己有廠子,是造自行車的,在解放前是自家的廠子,解放後被公私合營了,又加上文革期間被批鬥,被氣死的,在我爺爺生前,我奶奶帶著你我父親他姊妹六人在濟南市天橋區館驛街住,七八個人住一大間房子,非常擁擠,因為沒有勞動力,就在天不明的時候去去普薊門市場撿老白菜幫,回來煮著吃。大爺在外面打零工,父親十二歲就在商場內給別人打薄,就是高粱秸稈用繩一扣扣的連在一起,一領薄給兩角錢,補貼家庭生活,我另外三個叔叔和姑姑就在商場裡到處拿人家的東西吃,經常讓商場裡的人找到家去,可是也沒辦法,一是因為他們小,二是那個時候沒東西吃餓的沒辦法,我三叔經常挨我爺爺的揍……(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