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哈嘍,好久不見,想死你們了!

過年期間在家吃了不少巧克力吧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不過要告訴你一個壞消息了:

據英媒,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了,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下越來越難以生存。供應商的單一也讓巧克力市場更加脆弱。科特迪瓦和加納兩國,為全球提供了近60%的可可,一旦受到氣候威脅,這些國家因為要保全生態系統切斷巧克力原料供應,那世界巧克力市場可能馬上面臨癱瘓。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這種新聞的出現,預示的不是巧克力會消失,而是巧克力要漲價。漲價就漲價唄,還這麼麻煩,又是科學家研究,又是發新聞的。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急個屁啊,再過50年,地球都要流浪了,還吃啥巧克力?給老子啃蚯蚓幹!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這種新聞每隔幾年都會看到一次,無論時間如何變遷,永遠是“30年後”吃不到巧克力。況且30年後我都40多歲了,還要啥巧克力啊。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千軍萬馬我替你擋,經濟危機你替我扛”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1.什麼是效果/效果器?

不做下定義式的表述了,舉幾個零基礎朋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效果器之於電吉他系統,類似濾鏡之於照相機,或是醬油之於紅燒排骨。拍照的時候,濾鏡沒法讓雲彩變成大象,但能讓它更好看;做菜的時候,醬油沒法讓排骨變成雞腿,但能讓它更好吃。吉他和音箱作為音色的主要來源,決定了聲音的基本特質,效果器則使其以更加豐富多變的形式呈現出來。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2.有哪些效果器?

如果按結構來分類,效果器有:

機架式效果器,因為售價、體積、使用方式等問題,並不是大眾的最佳選擇;踏板式效果器,大家對“效果器”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這個,不光我們在用,大師也在用,按照功能的多寡還能再分為單塊效果器和綜合效果器,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類似於純手動的定焦鏡頭和帶自動對焦馬達的變焦鏡頭;

軟件式效果器,沒有必要貶低軟件效果器,畢竟科技在進步,有人拍照喜歡鏡頭前裝濾鏡,有人就喜歡回家用lightroom調,具體選哪種跟經濟條件、使用場景、使用習慣有很大關係。

現在很多音箱自帶一些周邊效果,可以看作是內置了效果器。

如果按對信號的處理方式,效果器有:

削波類(失真、過載等),濾波類(壓縮、哇音等),調製類(顫音、合唱等),複製類(延遲、混響等)。

在此基礎上按功能細分,就是我們通常直觀能見的效果器種類了:

⑴過載overdrive; 失真distortion; 法茲fuzz

⑵壓縮compression ;哇音wah ;均衡equalize

⑶合唱chorus ;顫音tremolo(改變音量)&vibrato(改變音高); 相位phaser ;鑲邊flanger; 噪音門noise gate

⑷延遲delay;混響reverb ;循環looper

以上這些完全可以再細分,譬如失真有lo-gain有hi-gain,法茲有硅管、鍺管,延遲有analog、digital、echo等等,屬於進階知識了。以上這些也沒有窮舉,譬如八度octave、音量踏板volume等等,都包含在效果器大類裡。

這一部分主要考驗的是信息收集能力。打開一個正規琴行的網店的效果器那一欄就可以了,如果能結合一些國外樂器網站更好。只用看的就可以,甚至都不需要去聽,能認出常見的效果器品牌和型號,並且知道是什麼功能,最基礎的知識就算過關。


二、關於“為什麼”

1.為什麼這段音色如此特別?

這個小問題的意義在於可以提升對效果/效果器的鑑別能力。

對於一塊陌生的效果器、或是一種陌生的效果,我們最初接觸它的途徑無非是聽音樂。聽到某種效果,然後弄清楚這是哪種/哪幾種效果器做出來的,是學習效果器知識的最直接途徑。為什麼EVH的音色如此特別,因為他用了大量的phaser/flanger,為什麼edge的音色如此特別,因為他精心調了delay,為什麼柯本彈箱琴聽起來都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在後面串了一塊chorus。至於怎麼弄清楚?現在很容易搜到大牌樂隊/樂手的設備信息,有時甚至可以細化到某個年份某張專輯某一首歌用了哪些效果器,有了這些資料,再結合自身的聽感,基本上就可以搞清楚什麼效果大體上是個什麼聲音了。

簡單說,就是把第一部分裡提到的那些諸如合唱、顫音、延遲之類的名詞和實際的聲音對上號。如果能分析出某首歌使用了哪些效果(不必細化到具體的效果器品牌和型號甚至參數),這一部分就算過關。


2.為什麼這段音色要如此設置?

這個小問題的意義在於可以提升對效果/效果器的審美水平。

當我們知道了某首歌中的某一部分使用了哪些效果之後,還應該繼續考慮為什麼要使用這種效果。吉他為歌曲情緒服務,不光指樂句,音色和效果也是一樣的。拿Gary Clark Jr.的《When My Train Pulls In》舉例,節奏和主音都用了fuzz,聽起來毛躁、野蠻、晦暗,為什麼要這麼做?歌裡描摹的小鎮黑人青年決心逃離單調絕望的生活,但對未來似乎也沒那麼有信心。這種情緒下使用更精緻的過載或更尖銳的失真似乎都不太合適,反而是fuzz更能表現那種帶著蠢蠢欲動的壓抑感、緊張感。再說Eric Clapton和John Mayer一起翻唱的《Magnolia》,溫柔撩人的歌,裡面那一點點tremolo效果用得恰到好處,完美詮釋思念愛人時的甜蜜惆悵。假設換成auto wah,那未免太過神經質了。

簡單說,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效果,學習路徑還是多聽多分析,益處是在下一步的使用過程中不至於弄出太離譜的錯誤。


三、關於“怎麼辦”

1.怎麼買效果器?

這裡指的是踏板類效果器,機架和軟件不在討論範圍內。

基本原則是量力而行、物盡其用。

現在市面上的各種效果器品牌加上各種效果器型號多得數不清,足以逼瘋選擇困難症患者。可以按價格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⑴主流品牌,例如BOSS、TC、MXR等,這些品牌類似汽車界的日本御三家,優點非常多,譬如產品線足夠豐富,價格足夠友好,品質足夠可靠,是初學的朋友甚至大多數人的首選。不光我們用,明星在代言,大師們本人也在用。這些牌子的效果器產品完全能夠滿足常見的使用場景。

⑵進階品牌,例如以前做改裝現在做原創產品的JHS和Keeley,Analog Man,Free The Tone,Strymon等,本來想稱之為小眾品牌,但細想一下現在這類品牌的保有量也是相當高的,特別是新近流行開的Strymon,板子上不裝一兩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搞後搖。類似於汽車界的BBA,對效果器有一定了解之後往往會選擇這類品牌進階,設備黨折騰最多的也是這類品牌,主力產品售價2000左右甚至更高。

⑶發燒品牌,例如Klon、BJFE、Pete Cornish等,手工製作的高品質效果器,單塊3000 起步上不封頂,以及KPA這種怪物級別的綜合效果器(?)或Line6 Helix之類的旗艦型號,也都是萬元級區間內有代表性的產品。有錢之後到底買遊艇還是飛機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⑷一些國產品牌,這個不好歸納,類似汽車界的國產自主品牌,售價品質方面都有較大的差別。個人比較推崇Red Music Works的產品,踏踏實實做研發的,沒有走模仿和低價的路子,但價格不那麼友好。特別特別便宜的那一類品牌的質量有待考證。

購買誤區一是求全,完全沒有必要追求一次買多買齊,應該撿特別需要或特別喜歡的有針對性地買;二是求貴,這個好理解,特別貴的未必特別適合自己,而且買回來珍藏著不捨用不捨踩就太浪費了;三是求老,比買吉他時候追求vintage更沒道理,幾乎可以看作是對及幾十年科技進步成果的虛無主義。

2.怎麼用效果器?

第一步是模仿別人的音色。

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學習使用效果器的途徑。找到自己喜歡的樂手,找到自己喜歡的段落,試著把他的音色重現出來。在擰旋鈕之前先思考上文第二部分的兩個小問題,找到大致的方向之後就可以在設備上嘗試啦。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跟被模仿者同款的效果器,大師們其實也不是都用特別昂貴的設備。就算不用完全一樣的效果器也沒問題,保證是同一種類型的音色就可以,譬如暫時沒有TS808的話,Bad Monkey也能做到八九不離十,畢竟都是tube screamer系的過載聲音,用Klon系的就過載就不會太像了。YouTube上Anderton‘s Music Co.有個頻道叫Sound Like …Without Busting The Bank的頻道,是Chapman他那個樂隊的小胖吉他手做的,幾乎每一期都是講如何用價格友善的設備模仿大牌樂手的經典音色,例外的那幾期主題是with busting the bank,可以不考慮預算專挑貴的設備來模仿。

如果做不到一模一樣也沒必要灰心,因為還有琴和音箱的差異,錄音過程中導線、話筒、後期製作等方面的問題,播放過程中音源、耳機或喇叭的問題,都影響著我們最終聽到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我們和CD裡那個彈琴的人在技術上實在相差很多。


第二步是探索自己的音色。

“作為一名吉他演奏家所要尋找的最重要的事是聲音本身。我要去尋找一個明確的聲音,我想這是能讓你在如此眾多音樂家中被識別出來的一個重要因素。你想要人們一聽到你彈琴,就能認出你的聲音,這是我這麼多年來一直努力的事情。” 這一段話來自今天看到的一篇關於John Petrucci的公眾號文章(標註的來源為musicradar)。

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應該是我們能用效果器做的最有意思的事情了。但應該承認這很難,至少在失真、過載領域很難,畢竟一提起經典音色就是那幾個人那幾首歌那幾個效果器,而這類效果器之間的差別又小得微乎其微。建議在調製類效果器和複製類效果器上多做嘗試,或是打破傳統的效果鏈連接順序,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於高票答案裡陳老師提到的化繁為簡大音希聲的方式,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途徑。


吉他手們!你們瞭解你們的子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