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義寧縣,一個曾經存在過的縣級行政區。從公元943年開始,到公元1951年結束,歷經千年風雨,最後,也沒有逃掉被撤併的命運!

廣西解放後,隨著社會各方面的穩定,在1952年前後,進行了新一輪的行政區劃區改革,由繼承民國時期的99縣1市,整縮為大概七八十個縣市!也就在這一個時期,很多縣區進行了撤併,或是拆分取消,或是合併重組,或是原區域保留,總之,這100個縣市,各有各結局!

而義寧縣,就屬於拆分取消的那一個結局!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1951年廣西行政區劃圖

翻開歷史,義寧縣存在1008年。建制於亂世的公元943年,此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紛亂的時期——五代十國。在這個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各方英雄豪傑,亂世梟雄,輪番上場,有點兵馬就割據一方稱王,稱霸!而造成這個局面的,正是大唐朝時施行的節度使制度。

這個節度使制度,安史之亂前,還是比較正面的,但是,安史之亂之後,這個制度就有點變形了,“藩鎮割據”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大唐朝疆域也就被割成十數塊,也就成為後來華夏大地陷入七十年混亂歷史的根源!

義寧縣地域,當時就屬於十國中的“楚”國,史稱“南楚”。南楚的始建者,是唐時的武安軍節度使馬殷,他據時勢,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剛好在湖南一帶割據,於是建立楚國,並向五代各朝示以臣服,得到了獨霸一方發展的機會,最後,“楚國”的勢力範圍擴張到廣西東北部,也就是現在桂林地區大部。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五代十國·南楚

馬殷兒子眾多,分封在楚國各地,其中分在靜江(今桂林)的是靜江節度使、同平章事馬希杲,史書記載,馬希杲有政聲不錯,治理成績優異,正是他,設立了義寧縣!

公元943年,馬氏析出靈川縣歸義鄉,置義寧縣。縣境域包括今天靈川、龍勝和臨桂縣一部分區域,轄地總面積5900多平方公里,這初建的義寧縣,是個很大的縣。縣治在五通街!

不過,有言道:“最是無情帝王家”,義寧縣設置當年,馬希杲被他這個同父異母兄弟,第二任楚國君馬希範猜忌,不得已走朗州(今常德),沒兩年也被弄死了!好景不長,這馬氏的楚國,沒幾年,也煙消雲散了,江山易主,但,義寧縣卻是從此沿襲了下來!

此後歷代中,義寧縣在桂林的歷史影響下,經歷了宋,元,明,直到清乾隆六年,盛世之下,又從義寧縣北部析出一個龍勝廳(現在龍勝各族自治縣),最後也就形成了1951年撤併前的義寧縣格局!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曾經的義寧縣城,就在現在五通鎮,當年也是個城池,只是因為近代各種原因,也沒有能保存下來,義寧縣雖然設立於五代時期,但當年的城池,卻始建於明,古城池在縣誌中是這麼描述的:“天順六年建土城,宏(弘)治十八年在原基礎上拓建改為磚石,一里四分有多,高一丈一,垛口八百二十,高三尺。有東西南北四門,西邊加一水門。乾隆七,十四,六十年又三次擴修,西,南以義江為池,東,北有濠溝”。

這種城池建設的規模,說明義寧縣的建設,在那個時代還是很受重視的!

清代的義寧縣,縣境內只分為兩個鄉,一是西北方向為平安鄉,二是東南方向為歸政鄉!鄉以下又分為都,圖,裡,村,這些也就是清代“郡縣制”中的一些小行政區單位,相當於現在的鄉,村,屯一類!看過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之前這系列文章的,都應該瞭解這些“郡縣制”說法了。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清代義寧縣全縣分為2鄉,3都,11圖,177村。

平安鄉:

第一都:第一圖上鄉里28村,第二圖厄口裡15村,第三圖塘頭裡15村。

第二都:第一圖即是縣城13村街,第二圖板田裡7村,第三圖桐山裡10村。

歸政鄉:

第三都:第一圖宅田裡11村,第二圖黎村裡8村,第三圖伍家裡7村,第四圖嶺歐里6村,第五圖安鑑裡8村。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元代地圖

在義寧縣內,還有一個特殊的人群,即是少數民族,清道光《義寧縣誌》記載,元代至正年間,義寧縣招來慶遠府(現在河池周邊一大片區域)“狑人”,並分田地耕種,定居!“狑人”的成份,說法很多,在幾百年發展後,不斷融合,不斷的改變,現在也說不清楚具體是哪一個民族的先民了。

這部分人定居後,按民田多少,分成十排(行政區域):即獞裡9村,上團7村,中團6村,下團9村,黃沙猺8村,潯江3村,中江猺5村,上江猺14村,智慧江5村,各堡5村。

這些“猺,獞,獠,狼,狑,狪,山子,蜑,犽”等字眼,是古代對少數民族人群的蔑稱,當時把少數民族的人都視為蠻族,蠻夷,所以,在對這些民族的稱呼字眼上,都帶上“犭”,“蟲”等部首。在1939年,民國有識之士就提議把帶這些歧視的稱呼,都改為“亻”、“彳”

旁。如廣西熟知的侗,仫佬,僮,徭,等等各民族。

民國時期最簡單的,就是改音,改部首為“亻”、“彳”旁。在新中國成立後,在後來幾十年民族成份認定工作中,再一次把這些少數民族稱呼中,含不好的字義的,再次更改,如“僮”改“”,“徭”“瑤”等等,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周恩來總理提議,1965年把“僮”改“”的故事了!還有後來“毛難”改“毛南”等等。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到了清末,義寧縣又改設為東、南、西、北4區。但到了民國中期,這些就改為“鄉鎮制”了,以“鄉,鎮,村,甲”劃分,在民國22年,設附郭、公義、靈鷲、龍江、智慧、惠元、公正、寶珠8鄉及桑江鎮,轄102村(街)、1087甲。之後,又調整為五通、宛田、中庸、仁和、保寧5鄉。

1949年底,義寧縣解放,義寧縣人民政府設了五通、仁和、中庸、宛田、保寧5個區政府,轄52個行政村。

再到1951年8月,宛田區廟坪片9個行政村劃歸龍勝縣,其餘地域併入靈川縣。至此,義寧縣的縣制歷史也就到頭了。再後來的靈川,臨桂的合合分分,也就是那兩地的歷史了!

雖然,義寧千年留下很多印跡,如桂林——義寧古道,浮洲塔,但,這片地界上,漸漸的也沒幾個人知道,曾經,有過這麼一段叫做“義寧”的歷史了。

更多的廣西人文地理歷史,可以在頭條APP地址欄裡輸入:廣西人文地理,即可查單,如下圖所示: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更多精彩廣西的各地歷史,請按文中提示搜索,或請點擊下面鏈接延伸閱讀: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