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打包採購三種類型軍機 “一箭三雕”背後有“三難”-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德國打包採購三種類型軍機——

“一箭三雕”背後有“三難”

近日,德國政府決定,將採購90架“颱風”戰鬥機、30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1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共同接替老舊的“狂風”戰鬥機群。一攬子買3種不同機型,是近年來國際上少有的軍購活動,如此特別之舉的背後,是德國的三重考量。

一是明確放棄引進美製F-35戰機,維護法德關係。近年來,由於英國“脫歐”和美國政府持續批評北約盟國,法德不斷深化雙邊防務合作,牽引歐洲共同走向“自主防務”,並於2019年1月簽署《亞琛條約》,將軍備研發作為兩國攜手的重要“抓手”。法國多次警告德國,購買新銳的F-35將衝擊歐洲自行研發新戰機;德國排除本輪軍購的“熱門”選擇對象F-35,挑選比較“低配”的“超級大黃蜂”,可使法國安心與之聯手研製歐洲新一代戰鬥機。

二是安撫美國,並履行北約防務義務。德國本次下單的“超級大黃蜂”戰機數量雖不多,但已是其第一大海外客戶,對民機業務損失慘重的美國波音公司堪稱雪中送炭。作為北約重要成員,德國需在北約集體防衛框架下保持核威懾力,但囿於二戰戰敗國身份不能自行研製和裝備核武器。鑑於“颱風”目前不具備核載荷能力,美國又明確表示將在3至5年內通過“超級大黃蜂”的B-61核重力炸彈使用認證,採辦“超級大黃蜂”便成為德國的重要選擇。

三是盡力維繫整體空中作戰能力。“颱風”雖是歐洲多國共同研製和生產的一款機型,但德國參與很深,且已裝備兩個批次,續購可保持其主力戰機更新的連續性。“超級大黃蜂”和“咆哮者”則可彌補“颱風”在核攜載和電子攻擊領域的欠缺。

不過,軍購“一箭三雕”的表象,並不能帶來“皆大歡喜”的結果,倒像是謹小慎微反覆權衡後的無奈之舉,暴露出德國難以掙脫二戰造成的微妙國際地位和角色定位,更無法掩蓋德國自身的左支右絀。

一是德國政軍兩界意見相左。F-35目前是性價比較高的戰鬥機,特別是其隱身性能明顯優於“颱風”,故而吸引歐洲多國競相訂購,在德國軍方內部也頗受歡迎。然而,推動“歐洲防務自主”和充當“歐洲的德國”的理想抱負,最終壓倒了軍事“剛需”:德國執政聯盟各黨派和國防部最終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購買“颱風”,並引進在國際市場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超級大黃蜂”和“咆哮者”;德國聯邦國防軍空軍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監米爾納,因“明顯偏好F-35”,憤而於2018年提前離職。

二是德國空軍戰備水平愈發堪憂。這次戰機換裝選型,將令德國聯邦國防軍空軍延續二戰後的低調:德國空軍進入21世紀前,一直在靠翻新了雷達的幾十架老式F-4撐門面;即便2002年換裝“颱風”,選的也是配置最低的版本,僅有基本的對空作戰能力。這樣的導向,再加上德國政界更關注維持福利體系和接納消化中東難民,媒體屢屢爆出德軍各軍種主戰裝備“可用率再創新低”,也就不足為怪。輿論對於“曾有輝煌戰績的德國空軍究竟還有多少戰鬥力”的質疑,恐將持續存在。

三是航空工業後勁乏力。礙於歷史包袱,德國二戰後迄今沒能獨立研製和裝備任何一型主力戰機,一直走“外購加聯合研發”路線。儘管為保持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德國政府這次咬牙購買90架“入夥”研製的“颱風”,但其航空工業畢竟缺乏需求,難以扭轉萎縮之勢。

海 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