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天20分鐘的高效輔導法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天20分鐘的高效輔導法

1.

孩子做作業拖拉、應付怎麼辦?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雖然上了輔導班,上了網課,學習效果不好怎麼辦?

推薦一本書:《小學生學習成績暴增法:孩子最不會牴觸的家庭作業輔導法》。

這本書號稱只要用了書中的方法,“每週只要3到4次”,每次20分鐘,孩子的學習就能取得明顯效果。

這20分鐘用來做什麼呢?就是讓孩子用這20分鐘講述他今天學的一門學科。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主要講了怎麼引導孩子講,家長如何反饋等問題。

家長需要提前和孩子約定好講課時間和講課的內容。比如早上和孩子說定,晚上讓孩子講講今天數學課的內容。然後找一個不會被打擾的時間,請孩子用20分鐘講講今天這門課學習的內容。一開始要求孩子什麼都不能看,直接講。如果孩子忘了,父母可以適當引導孩子:“今天老師講什麼了?”“還記得板書內容嗎?”“課堂上,你有什麼問題沒有?”如果孩子實在講不出來,就讓孩子邊看筆記邊講。如果把講課的時間定為20分鐘,那麼在最開始的5分鐘最好要求他什麼也不看,剩下的15分鐘可以讓孩子看筆記。

這種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為孩子回家後必須給父母講解,帶著這個任務,他在課上的學習態度和效率也會跟平時大不一樣。而且在講述過程中,孩子也能逐漸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作者坂本老師是日本著名的補習班老師,他的親身經歷證明,一旦採取這種輔導法,孩子的學習態度就會發生180度的大轉彎。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天20分鐘的高效輔導法

2.

如果孩子就是講不出來怎麼辦?

家長可以先預備好一個筆記本,向孩子提問,幫助他回憶一下課堂的流程,列出要講解內容的大致框架,然後請孩子按照流程一項一項地分別講解。如果孩子在講解的過程中突然語塞,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請把某某項講解一下,我不太明白。”這樣,講解又可以繼續進行下去了。如果家長想深入瞭解某一項內容的時候,可以問孩子:“老師,為什麼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呢?”要求孩子進一步說明。

不過,家長要注意不要提問過多,以免打亂了孩子講解的節奏,甚至孩子可能以為家長是在故意刁難而產生牴觸情緒。基本上只要家長注意提問的分寸,孩子的講述就能順利地進行下去。

有時候,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開始,怎麼也說不出一句話來。如果這時立刻提問,孩子的思路就會被打斷。此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留出思索的時間,儘可能地等待他自己說出第一句話來。千萬不要心急火燎地催促他,說什麼“快點啊”之類的話如果過了一分鐘之後孩子還是什麼也說不出來,這時再適當地引導他一下,問他:“你覺得什麼地方困難呢?”等等。

3.

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傾聽。要注意兩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笑容、愉快、注視、附和。家長在傾聽孩子的講述時,注意力一定要集中。當家長面帶笑容,不時地輕輕附和孩子,“是嗎?”“然後呢?”“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啊!”時,孩子的情緒往往會越來越高,學習的勁頭也就越來越足。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為了根本性地改變他們的看法,家長有必要用誇張點的態度去傾聽,創造一個其樂融融的實踐氛圍。

第二個要點是要適當表揚孩子。不過表揚孩子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尋找適合孩子的表揚方式”,二是要明白“應該表揚孩子的哪個方面”。

怎樣找到適合孩子的表揚方式呢?

坂本老師創造了一個判斷方法,就是先“大張旗鼓”地表揚孩子一回。比如:驚奇地瞪大眼睛,熱烈鼓掌,說“厲害!說得好!”或者“真讓人茅塞頓開!”等等。

通過這樣誇張的表揚,家長可以乘機觀察一下孩子的表情:如果孩子聽了以後眉飛色舞,欣喜若狂。那麼家長以後可以照此套路,誇張地表演下去。這類孩子非常重視來自於父母的表揚,所以他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思考“怎樣才能得到表揚”。

如果孩子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甚至還有些困惑,覺得今天自己的媽媽“有點傻”或者“有點神經質”,那麼對這個孩子來講,誇張的表揚方式就並不適合他。這類孩子很有自信,相比於表揚,他們更喜歡讓父母“驚訝”。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拿出認真的表情,小聲嘀咕一下,“這次講得還算不錯”,或者“確實一聽就懂啊!”“挺厲害的嘛!”孩子就會因此更有幹勁。

具體該表揚孩子的那些方面呢?可以表揚兩個方面:

第一,表揚“進步”,所謂進步就是“過去不會了,現在會了”。因為有些時候,不論是結果還是過程,孩子都沒有什麼可表揚的,那麼就請表揚孩子的“進步”。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和一年半載以前相比,肯定會在某一方面有所進步。指出這種進步,就是表揚。“你最近的講解都很明白,爸爸其實有點意外呢!”“你以前總在這個地方出錯,可是最近都答對了”,“前一段時間你弄不懂的,現在好像沒問題了” 。父母主動指出孩子的進步,使孩子也能注意到自己的變化。當孩子失去自信的時候,或者遇到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用這種辦法能幫他回顧過去,振作精神。如果孩子注意到自己的進步,那麼他就會堅信“只要自己肯做就沒什麼難的”。

第二,表示“感謝”。有的家長可能會想:“感謝算不上表揚吧?”可是如果從提高孩子自信心的角度考慮,感激之情無疑也是一種表揚。在孩子講解之後,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嗯,全明白了,謝謝你。”“謝謝你把今天的內容講得那麼簡單清楚。”這樣的鼓勵能幫助孩子繼續堅持下去。同時,父母的感謝還能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自信而強大。


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每天20分鐘的高效輔導法

4.

最後,坂本老師特別提到,孩子學習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愉悅的親子關係;二是自我的期待。“親子溝通”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這裡所謂的溝通,絕不僅僅指親子之間的交談。父母平時的言語、對孩子的關注、甚至的背影和視線等等,都會映入孩子的眼簾,對他的情緒造成影響。

父母應該真正地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的才能。“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如果老師和家長對孩子信心十足,說“這孩子絕對行”或者“成績就要上去了”,孩子就真的能像老師和家長所期待的那樣,表現越來越好。相反,如果孩子被認為“理解力太差”以及“什麼也不會”,在這種成見籠罩下,孩子的成績就會直線下降。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即使父母不說話,他們也能感覺到你在想什麼。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印象是負面的,那麼就要趕快努力,培養出對孩子的正面印象。所有的起點都建立在父母對孩子的信心上,只要父母相信孩子,就會給孩子勇氣,培養出他的學習熱情。

父母的心情,肯定會傳遞給孩子。

父母的心情,是所有事情的起點。

書中說的方法看似簡單,但是知易行難,做到並不容易,孩子的進步需要真誠的親子溝通,需要父母對孩子全心全意的信任,需要父母發自內心的看到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堅持不懈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