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作者:華略智庫合夥人 夏驥

來源:華略創智(ID:HUALUETT)


天津與青島看似一對“孿生城市”,但兩者一直在不同方面暗自發力、蓄力競爭,在不同的賽道中佔據優勢。在當前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大格局中,津青如何藉助外力、練好內功,提升城市綜合能級,不僅事關自身的未來地位,也影響到中國的區域經濟格局。


中國的高校排名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兩所聲稱是第一,沒有一所聲稱是第二,有那麼五六所聲稱是第三,有那麼二十幾所聲稱是前十。所以如果有人說自己是TOP3畢業的,往往會引來大家的猜疑:肯定不是北清/清北,那是誰?


中國的城市排名也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兩座聲稱是第一,沒有一座聲稱是第二,第三名的爭奪日益白熱化,前十名的競爭也相當激烈。在中國經濟重心不斷南移的大背景下,如果說起北方第一城,那麼北京一騎絕塵,當之無愧。


如果說起北方第二城,可能絕大多數人會想到天津。作為直轄市,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定位於“一基地三區”,即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理應承擔起京津冀經濟中心的職責。


事實上,同樣位於北方、作為副省級城市、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青島,與天津的資源稟賦和區域定位都非常相似,甚至兩座城市都正在經歷轉型的陣痛期,都經過“四經普”進行了“擠水”,似乎是一對“孿生城市”。但實際上,青島正在悄悄地跟進,大有爭奪“北方第二城”的勢頭。具體來看,津青兩城有四點相似、四點不同。

01

區域面積相似而城市規模不同


天津市的區域面積11966平方公里,青島市的區域面積11293平方公里,從面積看,都屬於1萬平方公里的大市。但是從衡量城市規模的其他要素看,天津顯得略高一籌。


一方面從人口規模看,2019年末,天津常住人口1561.8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3.48%,其中城區常住人口846.9萬人(2018年數據)。青島常住總人口949.9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53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4.12%,其中城區常住人口650.2萬人。


另一方面從建成區面積來看,2018年天津市的建成區面積達到913平方公里,遠高於青島的588平方公里。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因此,從城市規模上來看,天津和青島的城區常住人口都在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屬於特大城市;儘管天津的城市體量明顯大於青島,但是青島對於人口的吸引力似乎更強。同時,天津已經處於深度城市化階段,青島的城市化水平大致低於天津10個百分點左右,這其中與青島的農業更加發達有直接關係。

02

經濟體量相似而發展效益不同


經過“四經普”,天津和青島的經濟數據都進行了深度調整,並且往年的數據都要重新追溯,因此我們選取兩城公開的2019年的數據進行比較。根據統計公報,2019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14104.28億元,比上年增長4.8%;青島地區生產總值11741.31億元,比上年增長6.5%;從經濟規模看,都是“萬億俱樂部”成員。但是從效益來看,天津、青島各有千秋:


一是從財政收入看,2019年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10.25億元,其中全市一般公共收入1141億元,稅收佔比為67.8%;青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89.5億元,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1.7億元,稅收佔比為72.6%。無論是從財政總量上,還是從收入結構上,青島都是“隱秘而低調”的富豪。


二是從居民收入看,2019年,天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4元;青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8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3元。青島的“城裡人”更加有錢,天津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相對更小。


三是從招商引資看,2019年,天津實際利用內資2882.44億元,合同外資額315.9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7.32億美元;青島引進內資2493.3億元,合同外資額133.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8.4億美元。天津與青島在內資引進方面旗鼓相當,天津在合同外資方面更勝一籌,但是青島在實際利用外資方面更加有效。


四是從金融規模看,2019年,天津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1788.7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36141.27億元,貸存比為1.14;青島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7876.3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18209.9億元,貸存比為1.02。天津的金融規模更大,資金需求也更加旺盛。


五是從經濟密度看,如果按照全域面積測算,2019年,天津的GDP密度為1.17億元/平方公里,青島為1.04億元/平方公里。但是如果按照建設用地測算,即二三產業GDP/建成區面積,那麼天津為15.25億元/平方公里,青島為19.27億元/平方公里。同時,從人均GDP來看,青島為123595元(按照2019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79萬美元),遠高於天津的90306元(約為1.31萬美元)。


六是從品牌塑造來看,天津和青島同為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在城市品牌特別是企業品牌方面,青島更勝一籌。世界品牌實驗室發佈的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有20個發源地在青島,而天津入選品牌寥寥。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前10位區域分佈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入選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青島品牌

03

產業結構相似而優勢領域不同


天津和青島都已經進入了“三二一”的階段。2019年,天津三次產業結構為1.3:35.2:63.5,青島三次產業比例為3.5:35.6:60.9,兩城的二產佔比基本一樣,三產佔比均超過60%,正在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但是從優勢領域看,天津、青島各有所長。


從第一產業來看,2019年,青島第一產業增加值409.98億元,遠高於天津的185.23億元。山東是農業大省,青島在農業產業化、智能化、品牌化方面更是走在全國前列,本市農民中有相當比例直接從事農業生產,而畜牧業和漁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約為2/3,這也是青島城市化水平相對低於天津的原因之一。


從第二產業來看,2019年,天津市第二產業增加值4969.18億元,高於青島的4182.76億元。天津的製造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天津製造業“十三五”規劃明確構築“10+3+8+2”製造業體系,即加快發展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高性能服務器、海洋工程、特高壓輸變電、大型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高檔數控機床、自動變速器10個高端產業;做大智能終端、基礎元器件、生物醫藥和健康3個具有比較優勢產業規模;培育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三維(3D)打印設備、自主操作系統、國產數據庫和軟件8個新興產業,打造一批新增長點;改造提升現代石化、現代冶金2大傳統產業。


特別是在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大趨勢下,天津正在努力追趕新一輪產業發展風口,連續承辦了4屆世界智能大會,希望能夠抓住這個重大機遇,實現智能產業的率先發展。


青島則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做強現代海洋、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汽車製造4大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方面4大新興未來產業,提升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機械設備、橡膠化工4大傳統支柱產業。


當然,青島在追風上也不甘人後。近年來,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將在互聯網時代下半場的競賽中佔據關鍵地位。青島依託自身雄厚的製造業家底,率先構築工作互聯網先發優勢。


早在2015年,青島便開始著力推動建設工業互聯網領軍城市;2019年更是率先提出要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制定專項政策支持企業進行數字化“重生”,將工業互聯網上升至城市重大發展戰略。


從第三產業來看,2019年,天津市第三產業增加值8949.87億元,遠高於青島的7148.57億元。天津積極培育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健康養老、會展商務、現代商貿、旅遊業、教育培訓、體育健身、家庭服務、房地產等服務業。青島著力做強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旅遊、商務服務、健康養老等優勢特色產業,文化創意等新型未來產業,商貿服務等傳統支柱產業。


總的來看,天津與青島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方面的目標方向有較多相似之處,但是在細分領域又各有優勢。比如,天津是全國重要的航空工業基地,今年天津濱海新區空客組裝基地開展了第500架次空客A320的組裝,全年天津航空工業產值將達到1400億元,形成更高水平、更具規模、更加完善的航空集群體系;而青島則是全國三大智能家電產業基地之一,是全國首批“家電及電子信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海爾冰箱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29%,海爾洗衣機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3%,海信電視80英寸及以上激光電視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50%。


再比如,同樣是在軌道交通領域,青島是全國最大的高鐵生產基地,全國近60%的動車組和25%的地鐵車輛產自青島,天津的生產規模相對小得多。


又比如,天津和青島都將金融業作為重要發展方向,致力於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在2020年發佈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報告中,青島和天津雙雙入圍全球百強金融中心城市,青島位居第99位,天津位居第100位。但是如果追溯過往,第26期排名中,青島位居第33位,天津位居102位;第25期排名中,青島位居第29位,天津位居81位;第24期排名中,青島位居第31位,天津位居第78位。青島持續領先天津,但是二者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04

開放載體相似而服務腹地不同


天津和青島都有自貿試驗區,都有國家級新區,都是重要的海陸空交通樞紐,都處於對外開放的前沿。


根據《天津市國土空間發展戰略》,天津要建設成為“促進環渤海地區發展的世界名城,一座開放活力之城、智能科技之城、幸福宜居之城、生態魅力之城”。青島則承辦了上合組織峰會,總書記要求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我們通過交通樞紐的比較,來分析天津和青島的城市開放水平和服務能力。


一方面從海港吞吐量看,港口業內常說,“大不大”看吞吐量,“強不強”看集裝箱。2019年,天津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922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730萬標箱;青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773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2101萬標箱,雙雙高於天津港,在全國的排名中,都排在天津港前一位(然而,華北港口真正的老大是唐山港)。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天津港與青島港都有著廣闊的腹地,海鐵聯運是衡量腹地服務廣度的重要指標。2019年,天津港完成海鐵聯運量56.8萬標準箱,青島港完成海鐵聯運量138萬標準箱。從這些指標來看,青島港的服務能力要高於天津港,而背後反映出的,則是兩座城市及各自腹地的生產能力和產品結構。根據國家海關總署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青島取代天津,躋身前十強。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2019年中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資料來源:中港網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2019年中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資料來源:中港網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


另一方面從空港吞吐量看,2019年,天津濱海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38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2.6萬噸,起降飛機16.8萬架次;青島流亭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55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6萬噸,起降飛機18.7萬架次,也雙雙高於天津濱海機場。


如果說港口吞吐量主要反映貨物貿易情況,那麼機場吞吐量則更多反映城市的對外聯繫強度。今年,青島膠東機場將會啟用,吞吐能力將會得到新的提升。從這個指標看,作為山東半島門戶的青島,其服務能力要略高於作為京津冀門戶的天津。


天津與青島:“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競爭

2019年機場吞吐量排名(前20名)

05

結語

天津與青島,究竟誰是“北方第二城”,這不僅是表面上的排名問題,更多地是兩座城市能否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長極的問題。


天津與青島都是有著深厚歷史底蘊、人文底蘊、產業底蘊的城市,也都處於負重前行、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戰略調整階段。津青兩城都是有夢想的城市,都希望能夠在全球樞紐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謀求在更大範圍內的資源配置能力;都希望能夠在京津冀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市群中成為核心引擎,不斷提升自身的集聚度、輻射性和帶動力,共同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


在當前構建“雙循環”的大格局中,津青兩城不僅要練好自身內功,也要積極爭取藉助外力。比如,最近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出臺了《關於加快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的意見》,支持打造以天津港為中心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青島則在力爭成為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能級。


無論如何,兩座城市的鳳凰涅槃,不僅事關自身的未來,也會影響到中國的區域經濟格局。“北方第二城”的競爭仍在繼續,我們對於津青兩城的未來有更多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