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作者:华略智库合伙人 夏骥

来源:华略创智(ID:HUALUETT)


天津与青岛看似一对“孪生城市”,但两者一直在不同方面暗自发力、蓄力竞争,在不同的赛道中占据优势。在当前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格局中,津青如何借助外力、练好内功,提升城市综合能级,不仅事关自身的未来地位,也影响到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


中国的高校排名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两所声称是第一,没有一所声称是第二,有那么五六所声称是第三,有那么二十几所声称是前十。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是TOP3毕业的,往往会引来大家的猜疑:肯定不是北清/清北,那是谁?


中国的城市排名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两座声称是第一,没有一座声称是第二,第三名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前十名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在中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大背景下,如果说起北方第一城,那么北京一骑绝尘,当之无愧。


如果说起北方第二城,可能绝大多数人会想到天津。作为直辖市,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定位于“一基地三区”,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理应承担起京津冀经济中心的职责。


事实上,同样位于北方、作为副省级城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青岛,与天津的资源禀赋和区域定位都非常相似,甚至两座城市都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期,都经过“四经普”进行了“挤水”,似乎是一对“孪生城市”。但实际上,青岛正在悄悄地跟进,大有争夺“北方第二城”的势头。具体来看,津青两城有四点相似、四点不同。

01

区域面积相似而城市规模不同


天津市的区域面积11966平方公里,青岛市的区域面积11293平方公里,从面积看,都属于1万平方公里的大市。但是从衡量城市规模的其他要素看,天津显得略高一筹。


一方面从人口规模看,2019年末,天津常住人口1561.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3.48%,其中城区常住人口846.9万人(2018年数据)。青岛常住总人口949.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4.12%,其中城区常住人口650.2万人。


另一方面从建成区面积来看,2018年天津市的建成区面积达到913平方公里,远高于青岛的588平方公里。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因此,从城市规模上来看,天津和青岛的城区常住人口都在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属于特大城市;尽管天津的城市体量明显大于青岛,但是青岛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似乎更强。同时,天津已经处于深度城市化阶段,青岛的城市化水平大致低于天津10个百分点左右,这其中与青岛的农业更加发达有直接关系。

02

经济体量相似而发展效益不同


经过“四经普”,天津和青岛的经济数据都进行了深度调整,并且往年的数据都要重新追溯,因此我们选取两城公开的2019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根据统计公报,2019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14104.28亿元,比上年增长4.8%;青岛地区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5%;从经济规模看,都是“万亿俱乐部”成员。但是从效益来看,天津、青岛各有千秋:


一是从财政收入看,2019年天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10.25亿元,其中全市一般公共收入1141亿元,税收占比为67.8%;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9.5亿元,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1.7亿元,税收占比为72.6%。无论是从财政总量上,还是从收入结构上,青岛都是“隐秘而低调”的富豪。


二是从居民收入看,2019年,天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4元;青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3元。青岛的“城里人”更加有钱,天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更小。


三是从招商引资看,2019年,天津实际利用内资2882.44亿元,合同外资额315.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32亿美元;青岛引进内资2493.3亿元,合同外资额13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4亿美元。天津与青岛在内资引进方面旗鼓相当,天津在合同外资方面更胜一筹,但是青岛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更加有效。


四是从金融规模看,2019年,天津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788.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141.27亿元,贷存比为1.14;青岛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876.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8209.9亿元,贷存比为1.02。天津的金融规模更大,资金需求也更加旺盛。


五是从经济密度看,如果按照全域面积测算,2019年,天津的GDP密度为1.17亿元/平方公里,青岛为1.04亿元/平方公里。但是如果按照建设用地测算,即二三产业GDP/建成区面积,那么天津为15.25亿元/平方公里,青岛为19.27亿元/平方公里。同时,从人均GDP来看,青岛为123595元(按照2019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79万美元),远高于天津的90306元(约为1.31万美元)。


六是从品牌塑造来看,天津和青岛同为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在城市品牌特别是企业品牌方面,青岛更胜一筹。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有20个发源地在青岛,而天津入选品牌寥寥。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前10位区域分布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入选202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青岛品牌

03

产业结构相似而优势领域不同


天津和青岛都已经进入了“三二一”的阶段。2019年,天津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2:63.5,青岛三次产业比例为3.5:35.6:60.9,两城的二产占比基本一样,三产占比均超过60%,正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但是从优势领域看,天津、青岛各有所长。


从第一产业来看,2019年,青岛第一产业增加值409.98亿元,远高于天津的185.23亿元。山东是农业大省,青岛在农业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本市农民中有相当比例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约为2/3,这也是青岛城市化水平相对低于天津的原因之一。


从第二产业来看,2019年,天津市第二产业增加值4969.18亿元,高于青岛的4182.76亿元。天津的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结构完备,天津制造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构筑“10+3+8+2”制造业体系,即加快发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性能服务器、海洋工程、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变速器10个高端产业;做大智能终端、基础元器件、生物医药和健康3个具有比较优势产业规模;培育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三维(3D)打印设备、自主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和软件8个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新增长点;改造提升现代石化、现代冶金2大传统产业。


特别是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天津正在努力追赶新一轮产业发展风口,连续承办了4届世界智能大会,希望能够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实现智能产业的率先发展。


青岛则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做强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4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方面4大新兴未来产业,提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胶化工4大传统支柱产业。


当然,青岛在追风上也不甘人后。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将在互联网时代下半场的竞赛中占据关键地位。青岛依托自身雄厚的制造业家底,率先构筑工作互联网先发优势。


早在2015年,青岛便开始着力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2019年更是率先提出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制定专项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重生”,将工业互联网上升至城市重大发展战略。


从第三产业来看,2019年,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949.87亿元,远高于青岛的7148.57亿元。天津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会展商务、现代商贸、旅游业、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庭服务、房地产等服务业。青岛着力做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优势特色产业,文化创意等新型未来产业,商贸服务等传统支柱产业。


总的来看,天津与青岛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的目标方向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是在细分领域又各有优势。比如,天津是全国重要的航空工业基地,今年天津滨海新区空客组装基地开展了第500架次空客A320的组装,全年天津航空工业产值将达到1400亿元,形成更高水平、更具规模、更加完善的航空集群体系;而青岛则是全国三大智能家电产业基地之一,是全国首批“家电及电子信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海尔冰箱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9%,海尔洗衣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3%,海信电视80英寸及以上激光电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再比如,同样是在轨道交通领域,青岛是全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全国近60%的动车组和25%的地铁车辆产自青岛,天津的生产规模相对小得多。


又比如,天津和青岛都将金融业作为重要发展方向,致力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在2020年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报告中,青岛和天津双双入围全球百强金融中心城市,青岛位居第99位,天津位居第100位。但是如果追溯过往,第26期排名中,青岛位居第33位,天津位居102位;第25期排名中,青岛位居第29位,天津位居81位;第24期排名中,青岛位居第31位,天津位居第78位。青岛持续领先天津,但是二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04

开放载体相似而服务腹地不同


天津和青岛都有自贸试验区,都有国家级新区,都是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都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


根据《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天津要建设成为“促进环渤海地区发展的世界名城,一座开放活力之城、智能科技之城、幸福宜居之城、生态魅力之城”。青岛则承办了上合组织峰会,总书记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我们通过交通枢纽的比较,来分析天津和青岛的城市开放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方面从海港吞吐量看,港口业内常说,“大不大”看吞吐量,“强不强”看集装箱。2019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922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30万标箱;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773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101万标箱,双双高于天津港,在全国的排名中,都排在天津港前一位(然而,华北港口真正的老大是唐山港)。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天津港与青岛港都有着广阔的腹地,海铁联运是衡量腹地服务广度的重要指标。2019年,天津港完成海铁联运量56.8万标准箱,青岛港完成海铁联运量138万标准箱。从这些指标来看,青岛港的服务能力要高于天津港,而背后反映出的,则是两座城市及各自腹地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结构。根据国家海关总署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青岛取代天津,跻身前十强。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2019年中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名)资料来源:中港网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2019年中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资料来源:中港网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另一方面从空港吞吐量看,2019年,天津滨海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38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6万吨,起降飞机16.8万架次;青岛流亭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55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6万吨,起降飞机18.7万架次,也双双高于天津滨海机场。


如果说港口吞吐量主要反映货物贸易情况,那么机场吞吐量则更多反映城市的对外联系强度。今年,青岛胶东机场将会启用,吞吐能力将会得到新的提升。从这个指标看,作为山东半岛门户的青岛,其服务能力要略高于作为京津冀门户的天津。


天津与青岛:“北方第二城”的微妙竞争

2019年机场吞吐量排名(前20名)

05

结语

天津与青岛,究竟谁是“北方第二城”,这不仅是表面上的排名问题,更多地是两座城市能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问题。


天津与青岛都是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人文底蕴、产业底蕴的城市,也都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战略调整阶段。津青两城都是有梦想的城市,都希望能够在全球枢纽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谋求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都希望能够在京津冀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中成为核心引擎,不断提升自身的集聚度、辐射性和带动力,共同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在当前构建“双循环”的大格局中,津青两城不仅要练好自身内功,也要积极争取借助外力。比如,最近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支持打造以天津港为中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青岛则在力争成为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能级。


无论如何,两座城市的凤凰涅槃,不仅事关自身的未来,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北方第二城”的竞争仍在继续,我们对于津青两城的未来有更多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