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为了保证文章的阅读性,本次文章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主要讲述世界各国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的数据情况、区块链的六大特点、国家对区块链的政策性支持、和传统防伪溯源方式的弊端。第二部分我们将讲述利用区块链成功进行防伪溯源的案例。欢迎大家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区块链 防伪溯源 信任 企业社会责任 良心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自2008年中本聪第一次提出区块链应用概念,到今天为止,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支持的区块链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已经算不上是新兴概念了,但是目前各行业对区块链实际应用价值的挖掘热情依然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商品防伪溯源方面,科技行业也积极开发区块链潜质,力求消除人们因不透明而产生的忧虑、恐惧、和不信任,让公众分享科技带来的成果。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伪劣商品横行危害公众生命健康

老话说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是真“实惠”,但随着社会的过快发展,企业的高速扩张,有些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财务目标却昧良心生产鱼龙混杂低质量产品,给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伤害,比如长生生物公司生产的毒疫苗让近30万儿童的家庭从此蒙上了阴影,即使国家对长生生物公司做出了严厉的处罚,深交所宣布其退市,但是生命健康的伤害却是一辈子的。除了毒疫苗,其他的还有塑料米粉、地沟油、假奶粉、假面膜、假运动鞋、假奢侈品等等。就连一些我们信得过的商家也时常传出以正品的价格销售假货的新闻,当然了,这里面也包含连企业都无法追溯产品来源的情况。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我们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报告提取整理了2016至2018年打假数据(如下),数据显示近三年制假贩假涉案金额、人员、以及捣毁窝点数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一方面反映了阿里巴巴利用高科技打假的不懈投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假货市场屡禁不止的现实。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当然这只是假货数字的冰山一角,2018年7月,世界经合组织(OECD)与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在每三年更新一次的《OECD-EUIPO报告:为什么一些国家会出口假冒商品》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球假货贸易额为509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3%,远高于2013年的4610亿美元,而亚洲是假货出口最大的根据地,排名前5名的是中国香港(10.1%),中国本土(8.7%),巴基斯坦(7.9%),柬埔寨(6.3%),和土耳其(6.0%)。所以防伪溯源在全球范围内势在必行。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区块链追伪溯源概念的源头

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开放透明、自治、账本信息不可随意篡改、匿名性六大特点。其中上链不可随意篡改信息这一特点是我们今天话题的焦点。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区块链(Blockchain)是密码学的再延展。实际上1991年Stuart Haber和W.Scott Stornetta 二人就已经提出了区块链的原型,意在创建一个系统来改善文件时间戳经常被篡改的问题。只不过当时不叫Blockchain,而叫做Chain of Blocks。在中本聪最原始的区块链白皮书里,他利用哈希加密修改了运行逻辑并移除了添加区块之前需要授信方签名同意的原则,但是当时书中Block和Chain是分开的,直到2016年才称作Blockchain。

现在一说到比特币,大家直接联想到的都是虚拟货币、投资增值这一类词汇却忽略了比特币最原始的意义——它充当的是一个不可随意篡改的超级公共账簿,用来记录整个网路上所有交易记录。由于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分布式账本,再加上链上信息不易篡改、开放、匿名等特性,很快它就被呼吁运用到那些中间流程不透明,但是成品或服务却关乎老百姓生命健康和企业声誉的产业中。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国家层面对区块链的政策支持

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严打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上一直保持与世界接轨。1987年9月中国就成为了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的正式成员,这一年起,每年的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都联合相关部门向消费者宣传法律知识并努力践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看到了区块链对商品信息追溯的潜能,2015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2016年12月,区块链首次被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写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2017年原质检总局、商务部等中央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标准化支撑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作用将明显增强,将基本建成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相互协同、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体系;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区块链等领域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要求;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2018年3月,工信部发布《2018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推动组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这些国家级政策为区块链的追本溯源在中国成功落地搭建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传统防伪溯源实现方式

为了和伪劣商品区分开来,传统的防伪手段主要有激光防伪、条形码防伪、纹理防伪、电话防伪、和二维码防伪。伪劣产品之所以盛行,除了销售价格和低廉的“犯罪”代价原因外,制假成本低、防伪技术易破解、里应外合串通一气也是重要的原因。激光防伪和纹理防伪除了极易被印刷模仿外,消费者肉眼也很难辨别出真伪,在鉴别百元人民币时,有多少人会在收款时非常细致的查看一条条纹理细节?条形码防伪也并不是一种防伪手段,它实际上仅仅是携带商品信息的一种“身份证”,同时也非常容易被转让和复制。防伪标签是我们经常在商品包装上看到的一种防伪手段,但是喷涂虚假电话号码和创建虚假验证数据库也经常会让这种防伪手段形同虚设。


防伪溯源不透明?试试区块链!


目前最常见的“防伪溯源”方式是二维码,它是一种在二维方向上分布几何图形来记录信息,同时具有超容量、高安全性(融合数字签名、安全证书等加密手段)、可视化纳米级的图形码。看似无懈可击的二维码实际上也存在防伪溯源失效的问题——信任问题。例如去年8月广西警方破获的假冒洗发水案件中,制假嫌疑人交代称:“OEM商标和安全标签都是从互联网上以0.12元/套的价格购买来的,防伪二维码同样也是从互联网购物平台上买到的”;“一些防伪标签制作公司为不良业务制作假的防伪二维码,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自己的网站,甚至扫描一些假的防伪标识条形码进入正版公司的网站和数据库,客户往往会认为是真的”,此外,如果伪造者解码正品的条形码来复制二维码,那么消费者就很难做到分辨。所以信用、篡改信息、和人的问题得不到不解决,那么防伪就无从谈起

~~~~~第一部分(完)~~~~~

意犹未尽?下回我们将为你带来成功利用区块链防伪溯源的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