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沒效率,總是加班?簡單三招教你擺脫加班,迴歸生活。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總是抱怨自己非常忙碌,卻一無所獲。

老禪師給他一個碗,幾顆核桃,一把大米,一瓢水,還有一包鹽,告訴他把所有這些東西都裝進這個碗裡。小和尚看著面前這一堆東西,面露難色,表示根本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裝進去。

老禪師拿起核桃放進碗裡,接著捧起大米,沿著核桃的縫隙慢慢地放進碗裡。緊接著,老禪師把水小心地倒了進去。

這時,老禪師稍微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小和尚。然後抓起鹽,慢慢地把它一點一點化在水裡。

老禪師對小和尚說:“生命就像是這隻碗,當碗中全都是大米般細小的東西時,核桃這麼大的東西又怎麼放得進去呢?”

工作沒效率,總是加班?簡單三招教你擺脫加班,迴歸生活。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對自己說:“這個事情也挺著急的,先處理這個吧。” ,“那個事情太難搞了,晚點兒再說吧。” 結果一拖再拖,越積越多,到最後火燒眉毛了,不得不用長時間的加班來補救。加班真的有必要嗎?為什麼有的人就可以輕鬆搞定工作,按時下班呢?

事實上,決定我們是否加班的不是苛刻的老闆,也不是繁重複雜的工作,而是我們對時間的管理水平。時間管理得好了,我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就可以多一些時間陪伴家人,體會生活的樂趣。時間管理得不好,就只能每天披星戴月地加班,沒日沒夜地工作,卻依舊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時間管理就是提前做規劃,運用一些小技巧和方法實現對時間的靈活把握和高效利用,以促進實現目標。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通過管理時間來提高工作效率呢?

事實上,我們是無法管理時間的,只能有效的利用時間,合理的安排時間罷了。所謂的管理時間說白了就是管理我們自己。《小強升職記》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職場新人小強,在領導老付的指導下,通過記錄時間日誌尋找時間黑洞,親身實踐時間管理的方法,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個人職業飛速發展的故事。

同時作者還強調,對於書中所提到的時間管理方法和技巧需要親身去實踐,才能有所收穫。用行動點亮夢想,才能體會到收穫的喜悅。

本書作者鄒鑫,是時間管理實踐專家,從2007年開始專注在時間管理領域的實踐和分享,為來自不同行業和層級的個人客戶提供一對一的顧問服務,同時應邀為企業進行時間管理培訓,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實戰經驗的時間管理專家。他希望通過對時間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推廣,讓更多人進入高效率工作,慢節奏生活的狀態。

時間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無論是哪種方法,其前提都是改變我們做事的思維方式。因為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你的高度。

工作沒效率,總是加班?簡單三招教你擺脫加班,迴歸生活。

《小強升職記》這本書中主要介紹了四象限法則,衣櫃整理法,番茄工作法,養成好習慣,讓夢想落地等。今天我為大家總結了為三個方面----


1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你是否經歷過這些情況:接了個電話,順手刷了幾條朋友圈;想喝杯咖啡卻跟同事聊了半個小時的生活瑣事;剛打開郵箱,屏幕上就彈出一條新聞:某某明星疑似已經離婚…… 看完這條八卦新聞,已經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忙碌了一天快要下班了,卻發現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完……日積月累,工作越積越多,到最後不得不加班加點的趕進度。

明明是忙忙碌碌的一天,為什麼該做完的工作還是沒有做完?這一天的時間都去哪兒了?

事實上,刷幾分鐘的朋友圈,十幾分鐘的閒聊,瀏覽幾十分鐘的新聞,拼湊起來就是幾個小時。我們每天工作的時間只有8個小時,卻耗費了幾個小時在這些毫無產出,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這能算是真正意義的忙碌嗎?

當然不能,這隻能算是假裝很忙。

假裝很忙的人,毫無意識地花費了很多時間在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上,比如長時間地看綜藝節目,結果沒有時間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寫月總結報告。

我們的時間就像是被一個黑洞吸走了一樣,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我們把這些無休止的吞噬我們寶貴時間的瑣碎小事稱為時間黑洞。它的吸引力總是很大,常常讓我們毫無察覺,而且無法自拔。例如前面提到的刷朋友圈,和朋友閒聊,屏幕上彈跳出來的八卦新聞。

《小強升職記》的主人公小強曾經也是一個假裝很忙的人。他每天都在忙碌著工作,上班時馬不停蹄,下班後還要辛苦加班。他總會說自己很忙,工作多到壓得他無法喘息,不敢休息。

可是當他按照老付的指導記錄時間日誌時,他才驚奇地發現自己真正工作的時間竟然不到全天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被黑洞吸走了。

卡曾斯說:把時間用在思考上是最能節省時間的事情。

所以花費時間去尋找吞噬時間的黑洞,是最省時間的事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記錄時間日誌是找到時間黑洞最好的辦法,沒有之一。

記錄時間日誌就是記錄每天的時間支出情況,詳細記錄每個時間段都做了什麼事情。

通過記錄時間日誌,我們不僅可以找出時間黑洞,還能夠找到最高效時間段。最高效時間段就是指我們的精力高度集中,工作產量最高的時間段。在最高效的時間段處理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到時間黑洞後,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陷入時間黑洞呢?

首先,避開干擾源。

干擾源是指可能會對我們造成影響的一切東西,比如手機,電視,QQ,微信等。把所有干擾源解決掉,才能防止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被吞噬掉。比如,把手機調成靜音或者直接關掉,遠離電視,關掉所有的聊天軟件。

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也是排除干擾的一個有效手段,比如正式開始工作前,把水杯倒滿,去趟廁所,整理好桌面,調試好座椅......

總之是把可能會干擾到我們的元素全部提前解決或者準備好,把被幹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其次,列任務清單,建立日程表。

早上一到單位,就把一天要完成的工作記錄在紙上,我們稱之為“任務清單”。對這個任務清單做減法:去掉不必要的任務,立刻完成兩分鐘內能夠完成的事情,把將來要完成的任務寫進日程表,並設置到期提醒,把現在需要處理的事情放在手邊等待解決。

完成了任務清單的簡化後,對所有任務設定兩個時間:一個開始時間,一個結束時間。設定開始時間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儀式感,設定結束時間是為了給自己緊迫感。

任務清單做好後,就可以開始一天的工作了。由於有一份清單在手,就不會再盲目的去工作。每做完一項工作就劃掉一個任務,一天下來看著任務清單,滿滿都是成就感。

最後,在高效時間段做重要的事情。

工作中總有一些棘手的事情需要處理,把這部分事情放在自己最高效的時間段處理,有助於解決難題。因為高效時間段是我們頭腦最清晰,反應速度最快的時候,是我們解決難題的最佳時刻。

比如早上9點到11點這段時間是我的高效時間段,我就把最難解決的工作放在早上來做。

在這裡介紹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創立的,它是一個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

番茄工作法就是在任務清單裡選擇一項任務,設定25分鐘的鬧鐘。在這25分鐘內,專注工作,不中斷,不隨意停止。一個番茄鍾結束後,馬上停止手中的工作,停下來休息5分鐘,再進入下一個番茄鍾時間。

由於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所以在番茄鍾時間內,我們更容易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雷巴柯夫說過,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九倍。

比爾蓋茨的工作是以5分鐘為單位來安排的。

我們的番茄鍾設定為25分鐘,是因為有研究稱大部分人集中精力的時間極限是25分鐘。當然這個25分鐘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和精力情況調整時長,但是最長不要超過40分鐘,最短不要短於15分鐘。

因此,與其抱怨時間的匱乏,不如去思考時間都流逝到哪裡去了,找出時間黑洞和高效時間段,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告別盲目的忙碌。

工作沒效率,總是加班?簡單三招教你擺脫加班,迴歸生活。

2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前面我們講述了“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遠離時間黑洞,善於利用時間日誌來統計時間。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如何做到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過合理的時間安排,順利地完成任務。

先來說我的一個經歷吧。

上週末,我經歷了糟糕的一天。和同事約好週六下午帶孩子去公園玩,一點鐘她在小區門口接我們。早上九點鐘,我開始準備寶寶的外出用品。中途去了趟衛生間,發現家裡的紙巾快用完了。去超市來不及了,就打開多點APP選擇紙巾。挑選了一袋紙巾之後,發現快遞費需要六塊錢。再湊十塊錢就可以免快遞費了。於是繼續搜索可以湊單的東西。好容易湊夠了,一看錶已經10點了。剛要繼續準備,發現有十幾條未讀信息。挨個兒看完信息,並選擇性回覆後,發現朋友圈還有未讀信息,轉入朋友圈,查看朋友們的最新動態。點贊評論一通之後,發現已經11點了。於是,趕緊投入到準備中去。剛剛收拾了十分鐘,寶寶哭鬧起來,原來是拉大便了。處理完寶寶的大便,孩子還沒有停止哭鬧。我想她是餓了,於是開始給寶寶準備餵奶。寶寶吃完奶已經12點半了。可是外出的東西還沒有收拾好。

同事的車馬上就要到了,我不得不急匆匆地抓了一些東西塞進包裡,帶著寶寶出門了。到了公園,發現尿不溼沒有帶……

晚上回到家,我對自己的一天做了深刻的反思:為什麼我用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去準備,到最後卻仍落得個時間不夠用的結局?

當我看到《小強升職記》裡的四象限法則時,我頓悟了:原來是因為我沒有先做重要的事情。

四象限法則是著名的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他把所有的任務按照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分為四類:重要且緊急事件,重要但不緊急事件,緊急但不重要事件,不緊急且不重要事件。

以我為例,給寶寶換尿不溼餵奶都是緊急且重要的事情,容不得半點拖延。準備外出用品本來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由於我的拖延,變成了緊急且重要的事情,直到出門那一刻也沒有把這個“任務”完成。買紙巾本來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交給家裡其他人去做。查看手機信息,刷朋友圈是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我卻在這上面浪費了近一個小時。

痛定思痛,我好好研究了一下四象限法則中各類事件的處理原則,總結如下:

對於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要立刻去做;對於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委託別人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要有計劃地去做,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做;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放下不做。

這種處理原則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壓力,還能讓我們提高工作效率。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

美國某小鎮有一個消防隊,消防隊員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奔命於各種“重要且緊急”的火情,哪裡有火情,就往哪裡去。可是小鎮上的火情沒有任何減少。長期下來,隊員們都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後來有人提出,要想減少火情,首先要做好預防工作。

為了讓自己不必每天深入火海,他們決定,在救火之外,派專門的隊員上街檢查救火設備、老化電路、易燃物和各種安全隱患,並逐項改進。

一開始效果並不明顯,而且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一段時間之後,大家發現這個小鎮的火情真的減少了。結果就是,消防隊有更多的時間上街檢查安全隱患,然後著火事件進一步減少。最終,這個消防隊的主要工作,變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

在這則故事裡,聰明的消防員抽空去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防火檢查,這樣,重要且緊急的救火事件大幅減少,他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件,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這也是《小強升職記》這本書中提出的第二象限法則,即花更多的時間去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件。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有效地減少緊急且重要的事件,讓我們可以從容地對待工作,輕鬆地享受生活。

培根說,善於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的瞎忙,卻等於亂放空炮。

生命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做重要的事情,避免對生命的浪費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工作沒效率,總是加班?簡單三招教你擺脫加班,迴歸生活。

3

培養一個好習慣

前面我們講述了“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和“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讓我們減少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接下來,我們將要講述培養一個好習慣。

前不久朋友圈曾經瘋傳著一張中國首富王健林的行程表。從這張行程表上我們看到了王健林的起床時間是4點鐘,萬達微信君說,其實,他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忙碌的。

除了王健林,還有李嘉誠,俞洪敏,村上春樹這些我們熟知的成功人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早起。而且他們早起的習慣都已經堅持了數年甚至數十年。

你能夠堅持早起嗎?你是否曾經立誓要減肥,卻沒有抵擋住甜品的誘惑?你是否想要堅持健身,卻因為一次次爽約而放棄?你是否堅持了幾天番茄鍾之後,因為無法拒絕干擾而放棄?你是否為自己無法堅持到最後一刻而懊悔不已?

其實,想要把行動轉化為一種習慣,你只需要做到下面這三點:

第一點是找到驅動力;第二點是再小的成也要慶祝;第三點是結伴而行。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點:找到驅動力

李嘉誠說過,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工作沒效率,總是加班?簡單三招教你擺脫加班,迴歸生活。

雞蛋磕破了放進鍋裡,就變成了食物;小雞從內破殼而出,就變成了一個生命。人生也是如此,外界的改變會給人壓力,而從心底的改變才能讓人成長。

只有內心真正的渴求,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

比如說,很多孩子都有早上起床困難的問題,尤其對於上學的孩子。但是如果是第二天有特殊的活動,比如學校要春遊,又比如家長要帶他去看日出,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輕鬆地醒來。因為這是他們內心的渴求,他們期盼著出遊,所以他們心甘情願地接受早起。出遊就是他們的驅動力。

再比如,我們經常性的加班造成了我們在家庭中的缺失。對陪伴家人的渴望就成了我們優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驅動力。

需要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堅持的事情是不會長久的,唯有發自內心的想要得到,才能讓我們的習慣變得輕鬆而快樂。

講完了找到驅動力,我們知道改變的實質是自內而外的改變,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點:再小的成就也要慶祝

還是以孩子為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會得到各種小獎勵,小紅花,小貼畫。雖然家裡有很多了,但是他們對於老師發的這些小玩意兒還是特別的鐘情。為什麼呢?因為這是老師對於他們行為的肯定,對他們的鼓勵,是一種榮譽。

一個小小的進步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略。殊不知就像孩子們在幼兒園裡一樣,哪怕是做了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得到老師的讚揚和獎勵,那麼他就會下次繼續做。

在取得一個階段性的勝利之後,給自己一個獎勵,讓自己的內心深處得到小小的滿足,就像孩子們拿到小紅花一樣充滿力量。

有時候我們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所以不需要獎勵。但是人都是渴望被認可,渴望被讚美的。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孩子,一個小小的鼓勵常常可以啟動一顆強大的內心。

比如說,我們堅持了幾個番茄鍾時間,為了獎勵自己的堅持,晚上可以去吃一頓大餐慶祝一下。

堅持是一件極其枯燥乏味而且需要強大意志力的事情,小小的慶祝就像是高速路上的服務站,為我們的前行補充原料,續航加油。

前面我們講述了“找到驅動力”,實現從內而外的突破;和“再小的成就也要慶祝”,滿足自己對成功的渴望和成就感,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三點:結伴而行。

網上流行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

有報道稱,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很多企業開始牽手一起走,互相借力,優勢互補,以堅固在同行的競爭優勢。

也就是說,企業若想要存活,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只有學會整合資源,與他人形成互補,才能讓自己的競爭力不減。

這兩年,很多公司開始合併。我所在的公司已經在2017年年底完成了與另一家同行企業的合併,我們稱之為強強聯合,保持第一。而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也正在與另一家公司合併。

可見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抱團取暖才是當今之道。

結伴而行的另一個好處就是相互督促,相互監督,相互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

有幾個志同道合,有共同目標的朋友,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達到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的目的。

奧科維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

尋求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才能讓堅持更加持久,更加快樂;給自己一些獎勵,讓辛苦的自己獲得小小的成就感;找到一支隊伍,跟著大部隊一起走,就可以讓成長變得輕鬆一點。

養成一個好習慣,把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培養成為一種日常習慣,讓高效率,高產出成為你的日常工作,實現對個人能力和價值的提升。

工作沒效率,總是加班?簡單三招教你擺脫加班,迴歸生活。

以上我們講述了這本書的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利用時間日誌找出時間黑洞,並運用技巧避開時間黑洞,減少時間的浪費;第二個要點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用最多的時間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減少壓力,把不重要但是緊急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第三個要點是培養一個好習慣,讓高效率的工作方式成為一個日常習慣,使用一些技巧讓習慣不再痛苦。

儘管人類可以移山排海,穿空登月,然而在時間面前顯得無可奈何,留不住,加不長。唯有學會了這一套高效能的工作方式,才能讓時間被最大化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擁有更多自由時間。當我們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的時間就會被縮短,生活的時間就會隨之延長。

希望《小強升職記》這本書介紹的這一套時間管理方法和高效工作方式,可以讓我們提高工作效率,告別加班,告別忙碌,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生命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