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没效率,总是加班?简单三招教你摆脱加班,回归生活。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总是抱怨自己非常忙碌,却一无所获。

老禅师给他一个碗,几颗核桃,一把大米,一瓢水,还有一包盐,告诉他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装进这个碗里。小和尚看着面前这一堆东西,面露难色,表示根本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装进去。

老禅师拿起核桃放进碗里,接着捧起大米,沿着核桃的缝隙慢慢地放进碗里。紧接着,老禅师把水小心地倒了进去。

这时,老禅师稍微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小和尚。然后抓起盐,慢慢地把它一点一点化在水里。

老禅师对小和尚说:“生命就像是这只碗,当碗中全都是大米般细小的东西时,核桃这么大的东西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工作没效率,总是加班?简单三招教你摆脱加班,回归生活。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对自己说:“这个事情也挺着急的,先处理这个吧。” ,“那个事情太难搞了,晚点儿再说吧。” 结果一拖再拖,越积越多,到最后火烧眉毛了,不得不用长时间的加班来补救。加班真的有必要吗?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轻松搞定工作,按时下班呢?

事实上,决定我们是否加班的不是苛刻的老板,也不是繁重复杂的工作,而是我们对时间的管理水平。时间管理得好了,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就可以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体会生活的乐趣。时间管理得不好,就只能每天披星戴月地加班,没日没夜地工作,却依旧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时间管理就是提前做规划,运用一些小技巧和方法实现对时间的灵活把握和高效利用,以促进实现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管理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呢?

事实上,我们是无法管理时间的,只能有效的利用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罢了。所谓的管理时间说白了就是管理我们自己。《小强升职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职场新人小强,在领导老付的指导下,通过记录时间日志寻找时间黑洞,亲身实践时间管理的方法,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职业飞速发展的故事。

同时作者还强调,对于书中所提到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技巧需要亲身去实践,才能有所收获。用行动点亮梦想,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本书作者邹鑫,是时间管理实践专家,从2007年开始专注在时间管理领域的实践和分享,为来自不同行业和层级的个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顾问服务,同时应邀为企业进行时间管理培训,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实战经验的时间管理专家。他希望通过对时间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推广,让更多人进入高效率工作,慢节奏生活的状态。

时间管理的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哪种方法,其前提都是改变我们做事的思维方式。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高度。

工作没效率,总是加班?简单三招教你摆脱加班,回归生活。

《小强升职记》这本书中主要介绍了四象限法则,衣柜整理法,番茄工作法,养成好习惯,让梦想落地等。今天我为大家总结了为三个方面----


1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情况:接了个电话,顺手刷了几条朋友圈;想喝杯咖啡却跟同事聊了半个小时的生活琐事;刚打开邮箱,屏幕上就弹出一条新闻:某某明星疑似已经离婚…… 看完这条八卦新闻,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忙碌了一天快要下班了,却发现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日积月累,工作越积越多,到最后不得不加班加点的赶进度。

明明是忙忙碌碌的一天,为什么该做完的工作还是没有做完?这一天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事实上,刷几分钟的朋友圈,十几分钟的闲聊,浏览几十分钟的新闻,拼凑起来就是几个小时。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只有8个小时,却耗费了几个小时在这些毫无产出,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这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忙碌吗?

当然不能,这只能算是假装很忙。

假装很忙的人,毫无意识地花费了很多时间在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比如长时间地看综艺节目,结果没有时间做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写月总结报告。

我们的时间就像是被一个黑洞吸走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我们把这些无休止的吞噬我们宝贵时间的琐碎小事称为时间黑洞。它的吸引力总是很大,常常让我们毫无察觉,而且无法自拔。例如前面提到的刷朋友圈,和朋友闲聊,屏幕上弹跳出来的八卦新闻。

《小强升职记》的主人公小强曾经也是一个假装很忙的人。他每天都在忙碌着工作,上班时马不停蹄,下班后还要辛苦加班。他总会说自己很忙,工作多到压得他无法喘息,不敢休息。

可是当他按照老付的指导记录时间日志时,他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真正工作的时间竟然不到全天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被黑洞吸走了。

卡曾斯说: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所以花费时间去寻找吞噬时间的黑洞,是最省时间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记录时间日志是找到时间黑洞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记录时间日志就是记录每天的时间支出情况,详细记录每个时间段都做了什么事情。

通过记录时间日志,我们不仅可以找出时间黑洞,还能够找到最高效时间段。最高效时间段就是指我们的精力高度集中,工作产量最高的时间段。在最高效的时间段处理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找到时间黑洞后,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陷入时间黑洞呢?

首先,避开干扰源。

干扰源是指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的一切东西,比如手机,电视,QQ,微信等。把所有干扰源解决掉,才能防止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被吞噬掉。比如,把手机调成静音或者直接关掉,远离电视,关掉所有的聊天软件。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也是排除干扰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正式开始工作前,把水杯倒满,去趟厕所,整理好桌面,调试好座椅......

总之是把可能会干扰到我们的元素全部提前解决或者准备好,把被干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其次,列任务清单,建立日程表。

早上一到单位,就把一天要完成的工作记录在纸上,我们称之为“任务清单”。对这个任务清单做减法:去掉不必要的任务,立刻完成两分钟内能够完成的事情,把将来要完成的任务写进日程表,并设置到期提醒,把现在需要处理的事情放在手边等待解决。

完成了任务清单的简化后,对所有任务设定两个时间:一个开始时间,一个结束时间。设定开始时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仪式感,设定结束时间是为了给自己紧迫感。

任务清单做好后,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由于有一份清单在手,就不会再盲目的去工作。每做完一项工作就划掉一个任务,一天下来看着任务清单,满满都是成就感。

最后,在高效时间段做重要的事情。

工作中总有一些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把这部分事情放在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处理,有助于解决难题。因为高效时间段是我们头脑最清晰,反应速度最快的时候,是我们解决难题的最佳时刻。

比如早上9点到11点这段时间是我的高效时间段,我就把最难解决的工作放在早上来做。

在这里介绍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它是一个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

番茄工作法就是在任务清单里选择一项任务,设定25分钟的闹钟。在这25分钟内,专注工作,不中断,不随意停止。一个番茄钟结束后,马上停止手中的工作,停下来休息5分钟,再进入下一个番茄钟时间。

由于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所以在番茄钟时间内,我们更容易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雷巴柯夫说过,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

比尔盖茨的工作是以5分钟为单位来安排的。

我们的番茄钟设定为25分钟,是因为有研究称大部分人集中精力的时间极限是25分钟。当然这个25分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精力情况调整时长,但是最长不要超过40分钟,最短不要短于15分钟。

因此,与其抱怨时间的匮乏,不如去思考时间都流逝到哪里去了,找出时间黑洞和高效时间段,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告别盲目的忙碌。

工作没效率,总是加班?简单三招教你摆脱加班,回归生活。

2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前面我们讲述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远离时间黑洞,善于利用时间日志来统计时间。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到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顺利地完成任务。

先来说我的一个经历吧。

上周末,我经历了糟糕的一天。和同事约好周六下午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点钟她在小区门口接我们。早上九点钟,我开始准备宝宝的外出用品。中途去了趟卫生间,发现家里的纸巾快用完了。去超市来不及了,就打开多点APP选择纸巾。挑选了一袋纸巾之后,发现快递费需要六块钱。再凑十块钱就可以免快递费了。于是继续搜索可以凑单的东西。好容易凑够了,一看表已经10点了。刚要继续准备,发现有十几条未读信息。挨个儿看完信息,并选择性回复后,发现朋友圈还有未读信息,转入朋友圈,查看朋友们的最新动态。点赞评论一通之后,发现已经11点了。于是,赶紧投入到准备中去。刚刚收拾了十分钟,宝宝哭闹起来,原来是拉大便了。处理完宝宝的大便,孩子还没有停止哭闹。我想她是饿了,于是开始给宝宝准备喂奶。宝宝吃完奶已经12点半了。可是外出的东西还没有收拾好。

同事的车马上就要到了,我不得不急匆匆地抓了一些东西塞进包里,带着宝宝出门了。到了公园,发现尿不湿没有带……

晚上回到家,我对自己的一天做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我用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去准备,到最后却仍落得个时间不够用的结局?

当我看到《小强升职记》里的四象限法则时,我顿悟了:原来是因为我没有先做重要的事情。

四象限法则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他把所有的任务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事件,重要但不紧急事件,紧急但不重要事件,不紧急且不重要事件。

以我为例,给宝宝换尿不湿喂奶都是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容不得半点拖延。准备外出用品本来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由于我的拖延,变成了紧急且重要的事情,直到出门那一刻也没有把这个“任务”完成。买纸巾本来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交给家里其他人去做。查看手机信息,刷朋友圈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我却在这上面浪费了近一个小时。

痛定思痛,我好好研究了一下四象限法则中各类事件的处理原则,总结如下:

对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要立刻去做;对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委托别人去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要有计划地去做,不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做;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放下不做。

这种处理原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压力,还能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美国某小镇有一个消防队,消防队员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奔命于各种“重要且紧急”的火情,哪里有火情,就往哪里去。可是小镇上的火情没有任何减少。长期下来,队员们都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后来有人提出,要想减少火情,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

为了让自己不必每天深入火海,他们决定,在救火之外,派专门的队员上街检查救火设备、老化电路、易燃物和各种安全隐患,并逐项改进。

一开始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这个小镇的火情真的减少了。结果就是,消防队有更多的时间上街检查安全隐患,然后着火事件进一步减少。最终,这个消防队的主要工作,变成了防火,而不是救火。

在这则故事里,聪明的消防员抽空去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防火检查,这样,重要且紧急的救火事件大幅减少,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也是《小强升职记》这本书中提出的第二象限法则,即花更多的时间去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有效地减少紧急且重要的事件,让我们可以从容地对待工作,轻松地享受生活。

培根说,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

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做重要的事情,避免对生命的浪费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工作没效率,总是加班?简单三招教你摆脱加班,回归生活。

3

培养一个好习惯

前面我们讲述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和“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让我们减少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接下来,我们将要讲述培养一个好习惯。

前不久朋友圈曾经疯传着一张中国首富王健林的行程表。从这张行程表上我们看到了王健林的起床时间是4点钟,万达微信君说,其实,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忙碌的。

除了王健林,还有李嘉诚,俞洪敏,村上春树这些我们熟知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早起。而且他们早起的习惯都已经坚持了数年甚至数十年。

你能够坚持早起吗?你是否曾经立誓要减肥,却没有抵挡住甜品的诱惑?你是否想要坚持健身,却因为一次次爽约而放弃?你是否坚持了几天番茄钟之后,因为无法拒绝干扰而放弃?你是否为自己无法坚持到最后一刻而懊悔不已?

其实,想要把行动转化为一种习惯,你只需要做到下面这三点:

第一点是找到驱动力;第二点是再小的成也要庆祝;第三点是结伴而行。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点:找到驱动力

李嘉诚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工作没效率,总是加班?简单三招教你摆脱加班,回归生活。

鸡蛋磕破了放进锅里,就变成了食物;小鸡从内破壳而出,就变成了一个生命。人生也是如此,外界的改变会给人压力,而从心底的改变才能让人成长。

只有内心真正的渴求,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

比如说,很多孩子都有早上起床困难的问题,尤其对于上学的孩子。但是如果是第二天有特殊的活动,比如学校要春游,又比如家长要带他去看日出,大部分孩子都可以轻松地醒来。因为这是他们内心的渴求,他们期盼着出游,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早起。出游就是他们的驱动力。

再比如,我们经常性的加班造成了我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对陪伴家人的渴望就成了我们优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驱动力。

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坚持的事情是不会长久的,唯有发自内心的想要得到,才能让我们的习惯变得轻松而快乐。

讲完了找到驱动力,我们知道改变的实质是自内而外的改变,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点:再小的成就也要庆祝

还是以孩子为例,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得到各种小奖励,小红花,小贴画。虽然家里有很多了,但是他们对于老师发的这些小玩意儿还是特别的钟情。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老师对于他们行为的肯定,对他们的鼓励,是一种荣誉。

一个小小的进步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殊不知就像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一样,哪怕是做了一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奖励,那么他就会下次继续做。

在取得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之后,给自己一个奖励,让自己的内心深处得到小小的满足,就像孩子们拿到小红花一样充满力量。

有时候我们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所以不需要奖励。但是人都是渴望被认可,渴望被赞美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一个小小的鼓励常常可以启动一颗强大的内心。

比如说,我们坚持了几个番茄钟时间,为了奖励自己的坚持,晚上可以去吃一顿大餐庆祝一下。

坚持是一件极其枯燥乏味而且需要强大意志力的事情,小小的庆祝就像是高速路上的服务站,为我们的前行补充原料,续航加油。

前面我们讲述了“找到驱动力”,实现从内而外的突破;和“再小的成就也要庆祝”,满足自己对成功的渴望和成就感,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点:结伴而行。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有报道称,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牵手一起走,互相借力,优势互补,以坚固在同行的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企业若想要存活,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学会整合资源,与他人形成互补,才能让自己的竞争力不减。

这两年,很多公司开始合并。我所在的公司已经在2017年年底完成了与另一家同行企业的合并,我们称之为强强联合,保持第一。而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正在与另一家公司合并。

可见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抱团取暖才是当今之道。

结伴而行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相互督促,相互监督,相互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几个志同道合,有共同目标的朋友,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达到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目的。

奥科维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寻求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才能让坚持更加持久,更加快乐;给自己一些奖励,让辛苦的自己获得小小的成就感;找到一支队伍,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就可以让成长变得轻松一点。

养成一个好习惯,把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培养成为一种日常习惯,让高效率,高产出成为你的日常工作,实现对个人能力和价值的提升。

工作没效率,总是加班?简单三招教你摆脱加班,回归生活。

以上我们讲述了这本书的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利用时间日志找出时间黑洞,并运用技巧避开时间黑洞,减少时间的浪费;第二个要点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用最多的时间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减少压力,把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第三个要点是培养一个好习惯,让高效率的工作方式成为一个日常习惯,使用一些技巧让习惯不再痛苦。

尽管人类可以移山排海,穿空登月,然而在时间面前显得无可奈何,留不住,加不长。唯有学会了这一套高效能的工作方式,才能让时间被最大化的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拥有更多自由时间。当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的时间就会被缩短,生活的时间就会随之延长。

希望《小强升职记》这本书介绍的这一套时间管理方法和高效工作方式,可以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告别加班,告别忙碌,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