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01 用小熊的話來說


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幾乎完全可以照抄小熊曾經的一篇文章,叫做《是你擁有了房子,還是房子控制了你?》,為了混字數先讓我抄一遍。

《人類簡史》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小麥控制了人類,巴拉巴拉巴拉: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小麥通過一己之力,控制了人類,巴拉巴拉巴拉: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然後小熊用小麥這個例子對比房子,你看,其實是房子控制了人,巴拉巴拉巴拉: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全文完!

以下是繼續湊字數的部分。

如果你還看過一部神書叫做《自私的基因》,你大概會了解到一個聳人聽聞的假設,我們都以為我們是基因的主人,是我們控制著基因,但其實很可能是,

基因才是人類的主人,人類只是基因生存下去的工具。(此處省略原書10萬字)

全文結束!


02 閱讀就一定要“讀書快”?


不不不,湊字數行動還沒有結束。

我們在思考一個理論的時候,其實會有多種應用場景,很多邏輯和道理,其實是相通的,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下,表現為不同的內容而已。

比如我就發現,雖然我們是教理財的,但我從來認為賺錢只是手段而已,讓生活變得更美好才是目的,但不知道為何很多人總會搞混目的和手段之間的區別。

舉例來說,我因為比較喜歡看書,經常會被人問:“應該怎麼讀書才最有效,更快地看完一本書。”我總是很納悶大家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因為看書對我而言,有兩種目的,一個目的是休閒放鬆,那麼我根本不需要更快地看完這本書,只要書能讓我放鬆和休息就行。另外一個目的是為了獲取知識和智慧,那麼我也不需要很快地看完一本書,只要能讓我得到更多的知識和智慧就好。因為有時候,是需要看一看,想一想的。

至於看書快,是因為我是一個急躁的人,好奇心重又特別喜歡新鮮的東西,所以我是通過大量的泛讀來獲取知識的。

但有些人,比如小熊,他就很喜歡把一本書(包括一部電影)反反覆覆地去看,這樣,他才能獲取更大量的知識。所以他看書就不會很快,但他會選更經典的書。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所以你看,在讀書這件事上, 獲取知識是目的,讀書快只是手段。目的只有一個,而手段可以有多種多樣。你只需要挑選更適合自己的手段就可以了。

就獲取知識這個目的而言,有些人選擇的是讀書慢,有些人選擇的是與專家對話,有些人選擇的是看視頻課程,只要達到目的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依賴“讀書快”這一個手段噠。


03 看起來沒有錯,但……


再拿賺錢這件事來說,目的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畢竟長投學堂的口號就叫:理財就是理生活),我們認為,理財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如果你覺得有除此之外的手段可以達到目的,那不賺錢也OK啊。

還有,即便就認為賺錢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唯一重要手段(畢竟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錢是不是就越多越好呢?如果完全不付出努力,似乎當然是越多越好。

但別忘了,我們的目標是讓生活更美好。那麼如果一個人可以賺更多的錢,但是需要20小時工作,不能有自己的興趣,沒有與家人相聚的時間,那麼好不好呢?看起來,在賺更多錢上似乎沒有錯,但別忘了,我們的目的是讓生活更好,每天工作20小時,並沒有讓生活變得更好啊。

那麼如果賺更多的錢,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會讓人整宿整宿睡不著覺,好不好呢?有些人說,沒關係,我願意承擔高風險,得到高收益,那麼當然沒問題。但是可能更多人會選擇睡得香,但少賺一點錢,畢竟,我們的目的是讓生活變得更好,失眠似乎不是一個好的生活。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04 所有的事,都可以這麼想


從這個視角再來想房子的事兒。

每次我們寫文說:“人生可以不用買房子”,後臺都有一堆人跳出來想跟我們吵架。

我從來也沒說過一定不能買房子,而是建議說:大家想想看,買房子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住,那麼能不能租房子呢?如果是為了就近入學,那麼能不能買一套小房子呢?如果是為了投資,那麼是不是有更好的投資方法呢?

歸根結底,買房子是為了某一個目標的,是為了讓我們生活更好的。

而為了買房子本身,忍受巨大的工作壓力,為了還貸,忍受超級長的通勤時間,忍受沒有多餘的錢和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那樣值得麼?

那樣的情況下,確實,我們變成了房子的奴隸,而不是主人了呀。

買房、看書、賺錢,其實

所有的生活事,都可以想想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

千萬不要把手段當成了目的,讓房子馴養了你,讓書看了你,讓錢賺到了你!

不管是牛肉、豬肉還是雞肉,吃進去需要變成自己的肉。

所以吃什麼肉根本不重要,能夠長出自己的肉才重要啊(感覺結尾混進了什麼很奇怪的東西)。

水湄物語:是你賺到了錢,還是錢賺到了你?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