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以前讀《白鹿原》時,覺得田小娥的結局最慘,死後還被寶塔給壓著,生前嫁給郭舉人做小老婆,每天晚上被強迫“泡棗”。最後,勾引黑娃一事敗露,被原路送回,而黑娃趁將其娶走,當把田小娥帶回白鹿原時,因為這一件事,雙雙不得進祠堂拜禮,他倆的婚姻也不被族人認可。

只能搬到村頭的破窯洞居住,因為婚姻不合族規,所以,當黑娃出走後,村裡的任何人都可以去踩上一腳。甚至包括狗蛋都在外窗公然調戲田小娥。最後鹿子霖和白孝文都牽涉進去了。田小娥也死在鹿三的梭鏢之下,就這麼走完了自己不怎麼光彩的一生。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白鹿原》劇中田小娥

最開始覺得田小娥是最悲慘的,對於白孝文的媳婦,只記得老太太敲牆的情節。後才,才覺得白孝文的媳婦的結局更慘,慘得讓人無法理解,為什麼說她活得更慘呢?

嫁入族長家孝文媳婦,竟然是被活活餓死的,悲劇不?

從陳忠實寫《白鹿原》對人物的態度就可感覺出來。其他的人物都有名有姓,白孝文的媳婦卻連個姓名都沒有。嫁到白家後,也只是稱一個“大姐”。直接讓人感覺預示著她會有一個不太好的結局。

孝文媳婦大孝文3歲,19歲嫁到白家,白孝文是長子,遲早接替白嘉軒成為族長,正常的講她這一輩子衣食無憂才是,況且,她有一手很好的扎花技術,嫁到誰家光景都不會很差。事實上,她的手藝也給白家帶來了收益。

她與冷秋月也不同,冷秋月是因鹿兆鵬不願意家裡的包辦婚姻,而受冷落,已經註定要守活寡一生。而孝文媳婦卻是風風光光地嫁入白家,一切都是按正常的程序進行。連鹿三都感嘆還是白家的教育好啊。

然而,隨著田小娥在鹿子霖的挑唆之下,勾引白孝文成功,事情敗露,白孝文被白嘉軒在祠堂當著族人的面懲罰後,從大家庭裡分了出來。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而白孝文傷好後,他的心思早已經不在媳婦這裡,且肆無忌憚的走進了田小娥的窯洞,開始了毫無羞恥的生活。而她的媳婦在默默地忍受著,竟然沒有哭著喊著鬧著。

因為白孝文根本不怎會經營田地,又在田小娥的引誘導下吸上了大煙,而且遇上了天災,所以,開始賣田地來滿足開銷。可能通過兩個鏡頭反應出白孝文對田小娥和自己媳婦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

鏡頭一:

孝文頭一回賣了地,和小娥在窯洞裡過了個好年,臨走時把一摞銀元碼到炕蓆上:“妹子你給咱拿著。”

鏡頭二:

媳婦說:“我兇啥哩我管你啥來?我眼看餓死了,還不能問你買不買糧?”白孝文冷著臉說:“不買。你要死就快點死。你不知道死的路途我指給你:要跳井往馬號院子去,要跳河跳崖出了村子往北走,要吊死繩子你知道在哪兒掛著……”這他孃的像句人話麼。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白鹿原》劇中的孝文媳婦

白孝文的態度完全是冰火兩重天。最後,孝文媳婦鼓起最後一點勇氣,在白孝文與田小娥鬼混時,狠狠地揪了下田小娥,卻被自己的丈夫一拳打倒在地上,拖了回來。

終於,由於白孝賣田地的錢一分都沒有用在她身上,僅靠婆婆仙草時不時接濟一下,但依然走向了死亡。最後拼盡最後一點力氣,應該是迴光返照吧,來到了後院,跟白嘉軒說了:

“爸,我到咱屋多年了,勤咧懶咧瞎咧好咧你都看見。我想過這想過那,獨獨兒沒想過我會餓死……”,過門坎時後腳絆在木門坎上摔倒了,從此就再沒有爬起來。

一個身強壯、從來不生病的女人,白孝文的性啟蒙老師,這就樣走完了一生。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白鹿原》劇中老太太在教育孝文媳婦

之所以說孝文媳婦比田小娥更慘,是因她的起點那麼高,有手藝,有力氣,卻因為白孝文與田小娥的苟且之事,把自己活活地給餓死了,在那個社會里,自己始終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從表面上看,她死於丈夫白孝文的絕情,把錢都拿去與田小娥抽大煙去了,幸虧孩子被白嘉軒拉後院去了,而她卻拒絕了自己公公的好意。

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害了多少“孝文媳婦”

很多讀者為田小娥叫屈,用田曉娥的口氣說:“我礙著誰了,禍害誰了”。事實孝文媳婦才是真正的無辜,這句話用在她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她勤勞,孝順,生活中沒有一句怨言,安分守紀,恪守婦道,典型的古代中國好婦女形象,可以說在她身上挑不出一點毛病,卻以這種方式死去。

只能怪那個時代,任何循規蹈矩女人的女人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在孃家隨時被父母、媒婆嫁給一個自己毫無一點感情基礎的男人,嫁人之後,命運就完全被綁在丈夫的身上。這個時代的女人地位低下,“三從四德”將女人自身的人格和尊嚴都給剝奪了。 嫁到一個這麼殷實家庭,竟然能被餓死,不得不說這一個莫大的諷刺。

雖然陳忠實寫孝文媳婦的筆墨並不多,但把一位封建時代的婦女不幸的遭遇寫得入木三分。這種情況在中國封建社會屢見不鮮。她們命如草芥,在她死後,孃家也只是派了個最小的兄弟過來,哪還有能力為自己的姐姐伸張正義,乾嚎了幾聲,就被飢餓給戰勝了公道。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所以,在孃家位置從嫁出去那一天開始,就開始一無所有。

從人類發展過程,最開始母系氏族是女人的地位高,進入父系氏族,女人的地位在逐漸降低。進入了封建社會後女的社會帝位更這低微,即使象武則天那樣女人能當上皇帝,都會人指責是來路不正,“牝雞無晨。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就是用來諷刺女人干政的。在整底層社會就不用說了。

可以用一個範例進行說明,一般的女子連大名都沒有,嫁人以後只能稱某某氏,跟著夫家的姓。看過電視劇《大宅門》就知道,白二奶奶這麼厲害的角色,也只能叫白文氏。誰也不知道她的真實姓名叫什麼。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延續了幾千年的氏族修譜習俗中,只有家中的男人才能進族譜,並不是女兒本身不具備血統傳承的客觀條件,而是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制度不允許。一旦出嫁的女兒,如同潑出去水,連回家過春節,清明回家掃墓的資格都沒有。他們認為只有男人才能傳宗接代的,“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這句話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實質思想所在。意思是如果心疼自己兒子的後代(孫子),自己百年之後,每年清明他會在自己的墳前燒一筆紙錢,如果心疼女兒的後代(外孫),最多是跟著母親回孃家時,用手指指著自己的墳墓,說:“你看,那是我外公的墳墓呢”。

女人的地位不僅孃家如此,在婆家的命運就完全被捆在丈夫的身上了,這就叫賭命。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由此看來,號稱仁義之家的《白鹿原》族長的家裡,也不過如此,原本白嘉軒為了懲罰白孝文,與其分家,讓白孝文獨立起來,而白孝文並沒有理解白嘉軒的良苦用心,為了報復自己的父親,故意扔下自己的媳婦和孩子不管,白孝文的媳婦鼓起了最大勇氣與白孝文吵過幾次後,吸大煙後的白孝文冷酷無情讓她徹底失去抗爭的勇氣,而白嘉軒呢,為了強迫白孝文迷途知返,也不管孝文媳婦,僅把孫子接到了後院,多麼冷酷和處私的做法,孝文媳婦卻不認為這種做法有什麼不妥,在孝文媳婦臨死前,才象徵性的說了一句:

“我跟你媽說過了,你和娃娃都到後院來吃飯。”,為時已經晚了,大姐兒用生命最後一刻強行擠出一句話:

“那算啥事兒呢?再說我也用不著了。”

孝文媳婦不幸成了父子二人之間反目的犧牲品。

因此,再想起中學學過的《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的遭遇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一聲嘆息

田小娥來到白鹿原後的種種不幸,是她當初不守婦道,勾引黑娃所種下的惡因,後來在白鹿原村所遇到的:不允許拜祠堂,被鹿子霖玩弄,被家公鹿三殺死只能說是報應了。她的不幸讓人覺得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相比田小娥,《白鹿原》裡孝文媳婦才叫慘,竟被餓死在富有的婆家

白孝文媳婦死後,也無人關心她是怎麼死的,而白家也像沒事似的,而白孝文對於自己媳婦的死,用孝武的話說:“用錐子也扎不血來了”,把人安葬後就不了了之。當白孝文鹹魚翻身東山再起之時,再次把在白鹿原失去的一切奪回來後,他的媳婦卻再也看不見了,讀到這裡,總是為孝文媳婦深感嘆息,對她除了同情,還是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