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說課稿:高中地理《地殼運動》

  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地殼運動。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去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內容選自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包括地質作用、內力作用、外力作用及地殼物質的循環四部分,其中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本節內容學習的重中之重,地球上主要的地貌形態都取決於這兩種作用力。

  因此,掌握本節內容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現象。本節內容是對《地球的圈層結構》的延續,也與後一章《地理環境整體性與地域差異》內容密切相關,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教師招聘說課稿:高中地理《地殼運動》

教師考試說課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的特點:

  高中學生對"地殼的運動"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將地質作用與地表形態的變化有機聯繫起來。

  學生對各種地表形態的成因是非常感興趣的,可以通過網絡收集各種典型地貌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背斜和向斜的判斷,學生往往容易出現混淆,可以通過探究法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把握知識的本質。

  另外,學生自學習慣較差,探究意識不強,自學、探究效果難以保證,需要加強指導。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夠說出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會正確辨別背斜和向斜。

  2.通過讀圖,學生能夠判別褶皺的基本形態並能利用地質構造的規律去指導生產實踐,增強讀圖分析能力,並提升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通過地殼運動等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初步形成探究自然界奧秘的科學精神,樹立科學觀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重點:褶皺的基本形態。

  難點: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


教師招聘說課稿:高中地理《地殼運動》

教師招聘

  五、說教法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地圖法、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我將通過複習的方式進行導入。複習地質作用的概念,並讓學生下列地理事物和現象中從找出不屬於地質作用的是:

  A.喜馬拉雅山的形成 B.大寨梯田 C.岩層的斷裂、錯位 D.荷蘭的圍海造田

  E.月球表面的環形山

  學生回答之後,我將通過這樣的過渡:"地質作用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表形態的變化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內力作用一般起主導作用。這節課,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作用之一——地殼運動"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複習導入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但這種形式的趣味性相對較低,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還設置了一個小練習,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思考,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教師招聘說課稿:高中地理《地殼運動》

教師招聘考試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地殼運動

  為了讓學生知道地殼運動的含義,我會安排學生快速閱讀教材54頁進行理解。接著,我會呈現兩個案例:

  A.有句成語叫"穩如泰山"。其實泰山並不穩,泰山每年都在以極小的速度上升。

  B."地球上最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陸"一分為二"產生新大洋的序幕。這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使得地殼水平張裂而形成為裂谷。它的張裂速度似乎很慢,近二百萬年以來的平均擴張速度每年2-5釐米。儘管如此,它的北段已經裂開為一道窄海(紅海)。照此下去,1億年以後新的大洋將會在這裡產生。

  引導學生思考下面兩個例子說明了內力作用的哪種形式?兩個例子有何不同?

  結合學生的分析,從而把握地殼運動又稱為構造運動,一般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運動形式。

  【設計意圖】地殼運動的含義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為了讓學生區分不同地殼運動的形式,結合生活實例進行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一概念的印象,體會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