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過“緊日子”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造成的衝擊,學會過“緊日子”已成為各行各業必須直面的一場大考。如何應對,能否順利答好考卷,考驗著我們的應變能力、抗壓意志和決心,更考驗著我們的勇氣、智慧和擔當。

學會過“緊日子”,要在思想上“緊”起來。我們都希望過“好日子”,但“好日子”盼不來,更等不來。當前國內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十分艱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不論人民生活改善到什麼地步,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過緊“日子”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份責任。要通過強化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層層傳遞壓力,激發動力,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文化氛圍,讓“過緊日子”的思想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職工的行動自覺。

學會過“緊日子”,要在行動上 “硬”起來。特別是對企業來說,厲行節約就必須摒棄“大手大腳”的毛病,既要學會做“鐵公雞”,更要學會打“鐵算盤”。要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剛性支出。要明確節支降耗目標,建立健全節支降耗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問題導向,實施精細管理,杜絕鋪張浪費、堵塞管理漏洞。同時,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該獎就獎,該罰就罰,堅決摒棄困難時候“緊一緊”,日子好點“鬆一鬆”的觀念。

學會過“緊日子”,還要在細節上 “摳”起來。要眼睛向內深挖潛能,向一點一滴的浪費宣戰。比喻說在項目施工中常被丟棄一旁的螺栓、墊圈等廢零件,或許在能工巧匠手中就會“起死回生”,再到日常管理開支的一張紙、一噸水、一度電……從細節做起,從自身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以日積月累的量變贏得效益提升的質變。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好日子”也是拼搏出來的。在疫情之下,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我們只有持之以恆地過好“緊日子”,始終保持迎難而上、積極作為的旺盛鬥志,才能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的滿分答卷。(文/解崇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