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过“紧日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学会过“紧日子”已成为各行各业必须直面的一场大考。如何应对,能否顺利答好考卷,考验着我们的应变能力、抗压意志和决心,更考验着我们的勇气、智慧和担当。

学会过“紧日子”,要在思想上“紧”起来。我们都希望过“好日子”,但“好日子”盼不来,更等不来。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过紧“日子”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份责任。要通过强化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层层传递压力,激发动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化氛围,让“过紧日子”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职工的行动自觉。

学会过“紧日子”,要在行动上 “硬”起来。特别是对企业来说,厉行节约就必须摒弃“大手大脚”的毛病,既要学会做“铁公鸡”,更要学会打“铁算盘”。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要明确节支降耗目标,建立健全节支降耗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问题导向,实施精细管理,杜绝铺张浪费、堵塞管理漏洞。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该奖就奖,该罚就罚,坚决摒弃困难时候“紧一紧”,日子好点“松一松”的观念。

学会过“紧日子”,还要在细节上 “抠”起来。要眼睛向内深挖潜能,向一点一滴的浪费宣战。比喻说在项目施工中常被丢弃一旁的螺栓、垫圈等废零件,或许在能工巧匠手中就会“起死回生”,再到日常管理开支的一张纸、一吨水、一度电……从细节做起,从自身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以日积月累的量变赢得效益提升的质变。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也是拼搏出来的。在疫情之下,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过好“紧日子”,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的旺盛斗志,才能在疫情“大考”中交出合格的满分答卷。(文/解崇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