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樂亭大鼓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樂亭大鼓

國務院先後於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佈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前三批名錄名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後,第四批名錄名稱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下簡稱“國家級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145個子項,涉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3154個。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門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河北省內的國家非遺有民間文學5項,傳統音樂23項,傳統舞蹈10項,傳統戲劇34項,曲藝8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2項,傳統美術14項,傳統技藝16項,傳統醫藥3項,民俗13項。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樂亭大鼓

樂亭大鼓

公佈時間:2006(第一批)

申報地區:河北省樂亭縣

樂亭大鼓是北方較有代表性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廣泛流傳於冀東、京、津及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演出時由一人自擊鼓板站立說唱,另有人分持三絃等樂器伴奏。樂亭大鼓相傳1850年前後由溫榮創立於河北樂亭縣,曾與評戲、唐山皮影並稱“冀東民間藝術的三朵花”。自形成以來,名人輩出,流傳較廣,有較為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底蘊。溫榮之外,其傳人陳際昌、齊禎(齊珍)、馮福昌、王恩鴻、王德有、戚用武、戚文峰、韓香圃、靳文然、張雲霞、賈幼然、姚順悅等是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藝人,其中尤以民國時期的韓香圃和靳文然最為著名,他們各自的藝術被分別尊為“韓(香圃)派”和“靳(文然)派”。 樂亭大鼓世代相承的傳統曲(書)目達三百多個,長、中、短篇均有,《東漢》《隋唐》《三俠五義》《呼延慶打擂》《金陵府》《小上墳》《藍橋會》《古城會》《玉堂春》《長生殿》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樂亭大鼓的唱詞多有靈動儒雅之氣,文學價值較高。其唱腔音樂為板腔體,曲調豐富多變。除有完整的慢板、流水板、快板、散板外,並有上字調和凡字調兩種不同調性的往復轉換,板式變化十分靈活。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樂亭大鼓【品讀河北】河北非遺——樂亭大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