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認購 能否跳出傳統銷售模式成為休閒農業抓手

暮春,果樹花期接續到來,連片花海對城市消費者來說,是迎春賞景的好去處。但是,在果農眼裡,花朵的背後,是充滿變數的生長曆程,以及不確定的市場行情。出於求穩的心理預期,近年,各地推出果樹認購模式。城市消費者交付一定金額,認購一棵果樹的全部或部分果實,體驗豐收樂趣。這一方式讓農戶感到,認購的確能提升水果價格,比傳統銷售模式至少高出一倍,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防止農產品滯銷。另外,各地也在嘗試,通過結合農家樂,增強休閒農業體驗感。不過,實施這一模式的果農也發現,果樹認購併不是靈丹妙藥,要想成為鄉村休閒產業鏈的抓手,還有諸多細節需要打磨。


果樹認購 能否跳出先果後售的傳統銷售方式

春花秋實,果農在完成種植的同時,還要直接參與銷售,才能將果實變現為收入。而近年,先果後售的不確定性正在被果樹認購模式改變著,這種模式讓果農不必等到果實成熟就能拿到預訂款,激發了果農種植熱情。

在湖南湘西州,這裡70%土地屬於山地,種植業仰賴山坡開墾的分散耕地,廣種薄收。自1999年,全國開展退耕還林以來,湘西州作為試點,開始對石漠化地區進行填土栽樹,轉換當地種植結構,發展柑橘、獼猴桃、茶葉等特色種植業。

果樹認購 能否跳出傳統銷售模式成為休閒農業抓手

掛有認養牌的柑橘樹。受訪者供圖


認養一棵盛果期的椪柑,出資300元,3年時間,每年獲得兩箱椪柑或自費前往湘西種植戶體驗農家樂一次。如果出資500元,可以認養一株獼猴桃。這是2019年5月,山東濟南市泉城義工志願服務中心推出的“我在湘西種棵樹”認養活動。

濟南市作為湘西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市,不少市民出於“想為湘西果農做點事”的想法紛紛參與認購果樹。當年,僅濟南市認購湘西獼猴桃、椪柑等水果達上萬斤,成為市民參與扶貧助農的有效手段。

除了扶貧認養模式外,一些水果優勢產區也在嘗試跳出傳統先果後售模式,開展果樹認養。

今年清明前後,上海松江區倉橋鎮的梨樹相繼開花,種植基地隨之推出認養梨樹活動。倉橋水晶梨在2011年獲批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當地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種植技術,使得水晶梨口感獨特,倉橋水晶梨也是松江區第一個獲得地理標誌保護的農產品。

果樹認購 能否跳出傳統銷售模式成為休閒農業抓手

暮春,倉橋水晶梨已經掛果。受訪者供圖


和湘西州的做法略有不同,倉橋水晶梨的認購期為一年,其中主要條件是,認養人交付800元,獲得大約100只梨,合市場價約960元,附加條件是,認養期間,“可以隨時帶著家人好友來看看你的梨樹。”而這條附加條件恐怕是城市消費者更看重的。

和直接獲得果實相比,對城市消費者來說,認購果樹的吸引力在於觀察、參與一棵樹的生長。這種農耕體驗感,讓果樹認購成為鄉村休閒產業更具操作性的抓手。

從目前實施的情況看,果樹認購正在成為鼓勵果農種植積極性,豐富鄉村休閒產業的一種有益嘗試。在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近期推出的《促進休閒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研究報告》中也提到,各地根據自然特色、生態環境和消費習慣,創建並豐富眾多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的新業態和新模式。“休閒農業從生產要素組合、產業結構高級化和產業組織多樣化方面賦能現代農業,極大地豐富了現代農業的內涵。”

果樹認購 距離休閒農業“主戰場”還有多遠

賞花觀果,鬆土施肥,體驗果實套袋……目前這些還僅僅作為認購果樹的附加條件,對於果農來說,目前通過認購銷售的水果數量還是有限,更大的意義在於吸引城市消費者前來休閒度假,那麼,果樹認購距離休閒農業“主戰場”還有多遠?

家在廣西玉林北流市新圩鎮白馬時光莊園的劉先生種有林果400畝。自2018年起,開始嘗試果樹認養,目前有五六十戶家庭每年都會在他的莊園認養果樹。

“果樹認購併不是哪裡都適合,比如廣西不缺水果,做果樹認養沒什麼吸引力,只能打差異化。”劉先生說他莊園裡的香水檸檬、蓮霧等都屬於“很普通”的水果,在當地城鎮消費者看來,比較“新鮮”的只有臺灣柳丁和臺灣千金桔。

據劉先生介紹,最早做果樹認養是希望帶動莊園的戶外拓展項目。為此,他引種了大量臺灣果樹。

“一棵臺灣柳丁樹能結100多斤,認養一棵268元,所有果實都歸認養者。”劉先生說,前來認養的都是附近城鎮帶孩子的家長,“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增加鄉村農業的消費頻次,但是,對覆蓋半徑有要求,住得太遠,認養就沒意義了,和農家樂無法形成互補。”

同樣,自2017年就開始推廣果樹認養的李聖周發現,“遠程視頻體驗的效果也一般,操作起來對果農和認養人雙方都不現實。”

果樹認購 能否跳出傳統銷售模式成為休閒農業抓手

滿樹花朵的柑橘樹。受訪者供圖


李聖周的家庭農場在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東瀼口鎮雷家坪社區。站在他家二樓觀景平臺,就能看到山下悠悠長江,房前屋後種著南豐蜜桔、椪柑等果樹,有的果樹上掛著認購牌。鳥語花香的環境是他與妻子兩人經營農家樂的天然條件。

李聖週會按照坐果率,對適合認購的果樹進行定價,價格也從380元到680元不等。2017年推出伊始,李聖周的果子收入翻倍。推出認養當年,李聖周經常和外地認養人視頻通話,讓他們“實地察看”橘樹生長情況。

“除草、灌溉……我在做這些事之前都要通知他,一個是對方時間不一定合適,另一個,一邊幹活,一邊拍攝視頻,這個還是有一定難度。還有一個問題,是我今年發現的,果實下樹的時間過晚,直接影響第二年產量。”由於大部分認養者希望在春節前親自採摘,享受豐收樂趣,同時也可以作為節日禮品。但是,果實留樹過長,直接影響到新一季的產量。

“最近山東、安徽、甘肅的認養人打來電話,要認養果樹,我都跟人家解釋,如果離得遠,儘量不要認養。”李聖周說他從2019年開始,認養人的選擇上逐漸轉向巴東本地人。“車程在一小時以內比較合適,結合農家樂來做,方便家長經常帶孩子過來,真實體驗到果樹的生長變化,認購才有意義,才能持續下去。”

針對果樹認購模式,相關農業專家認為,果樹認購突破了傳統農產品銷售方式,從全新的維度拉動農產品優質優價。未來應從農業休閒產業角度,打通產業與休閒,探索親子研學、健康養生等新型業態。

近期,在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的《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中要求,今年鄉村產業工作力求在延伸產業鏈上、促進融合發展上、拓展農業功能上取得“三個進展”。其中明確提出,2020年,國家將開展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建設。在此背景下,果樹認購模式有望成為推動休閒農業產業鏈的有力抓手。

王紀辛(媒體人)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柳寶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