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好在哪裡?只要用得巧,殺菌治病效果好,作物沒病害

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對作物病害具有廣譜的殺菌活性,在2001年登記並上市,目前已用於100多種作物上。

對幾乎所有真菌類(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和半知菌類)病害都顯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麥類的白粉病、葉枯病、赤斑病、網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紋枯病,以及霜黴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對疫病的防治更顯重要。

由於吡唑醚菌酯優異的殺菌防治譜,尤其因具有調節作物生長,促進植物健康的差異化特點,在農民中大受歡迎。

- 一、作用機理 -

1、吡唑醚菌酯為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抑制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而發揮藥效。具有保護、治療、剷除、葉片滲透、強內吸傳導及耐雨水沖刷特點。

2、吡唑醚菌酯可以被植物快速吸收,並主要由葉部蠟質層滯留,還可以通過葉面向葉背滲透傳輸,從而對葉片正反兩面的病害都有防治效果。

吡唑醚菌酯在葉部向上、下傳輸及燻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體內的傳導活性較強。

吡唑醚菌酯好在哪裡?只要用得巧,殺菌治病效果好,作物沒病害

- 二、作用特點 -

吡唑醚菌酯在葉部被作物快速吸收後,可以輸送到葉片的背部,從而對葉片正反兩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還可以通過葉部滲透作用,傳向頂部,在植物體內的傳導活性較強。具有保護、預防、治療、剷除、滲透、強內吸及耐雨水沖刷作用。能與多種藥劑復配,增效作用明顯。毒性低,安全性好。

吡唑醚菌酯好在哪裡?只要用得巧,殺菌治病效果好,作物沒病害

- 三、乳油、懸浮劑、粉劑哪個好? -

(1)粉劑

在加工和使用的時候會飄散,會造成環境汙染,這是粉劑最大的問題。

(2)乳油

原來是用的甲苯、二甲苯,但是國家現在不提倡登記乳油,就開始用微乳劑、水乳劑,或者是用植物油代替,是一個相對比較落後的劑型,但是,有些產品必須得做成乳油。

(3)懸浮劑

懸浮劑就比較先進了,懸浮劑工藝比較嚴格,加工的成本也很高,但是狀態不太穩定,長時間放置可能會出現分層。

-四、復配性如何? -

1、吡唑醚菌酯混用其他藥劑,要注意不要和鹼性殺菌劑混用、不要和乳油、有機硅混用。與其它藥劑混用注意濃度,做好試驗。

2、吡唑和葉面肥混用需要注意,第一:先溶解葉面肥,然後再倒吡唑,再倒其他的東西。一般情況下,吡唑醚菌酯加磷酸二氫鉀,加微量元素,效果會非常的好。

3、吡唑醚菌酯本身具有高滲透,不建議加有機硅。

4、吡唑醚菌酯可以和蕓薹素混合使用但最好分別二次稀釋後混合。

5、吡唑醚菌酯能不建議與強氧化性的農藥比如高錳酸鉀、雙氧水、過氧乙酸、氯溴之類的農藥混用。

吡唑醚菌酯好在哪裡?只要用得巧,殺菌治病效果好,作物沒病害

6、吡唑醚菌酯復配三唑類殺菌劑效果很好,提升藥效,吡唑醚菌酯內吸傳導性沒有嘧菌酯強,但是具有良好的滲透性。

使用時要注意混配順序和藥劑,不要和銅製劑,強氧化性的產品混配,必要時要做個實驗

7、吡唑醚菌酯在合理稀釋倍數情況下,一般不會出現藥害現象。

8、正確使用吡唑醚菌酯才能保持生命力。

-五、注意使用效果 -

1、提前用藥預防比發病後治療效果更好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而發揮藥效,即在病害發生前殺死病原菌。所以,在病害發生前或初期用藥更能發揮出藥劑的優勢。

2、吡唑醚菌酯是以防效和持效見長,速效和其他針對性的殺菌劑相比還是稍顯不足,最好是配合其他殺菌劑使用或者用復配劑。

3、吡唑醚菌酯的作用位點比較單一,所以抗性起的比較快。在使用時一定要控制使用次數,以免加速抗性的產生。

吡唑醚菌酯好在哪裡?只要用得巧,殺菌治病效果好,作物沒病害

4、避免發生藥害

強大的滲透性讓吡唑醚菌酯能很好地與葉片表面親和,大大提升防止效果和持效期,但要注意藥害的產生。在與乳油、有機硅、有機磷等類農藥混用時,由於互相增強滲透性,增加藥害風險,混配不當時將導致灼傷幼果。

在增強土壤肥力,合理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的基礎上,使用吡唑醚菌酯可顯著的增強樹勢,增強抗病力,延長豐產年限。對抵禦病毒,營養性黃化也有較好的作用。

看到這了

你是不是也感受到吡唑嘧菌酯的優秀

那如何將吡唑嘧菌酯的好發揮到最大呢?

滿奇苯甲·吡唑酯來告訴你!

吡唑醚菌酯好在哪裡?只要用得巧,殺菌治病效果好,作物沒病害

【滿奇】

1、劑型先進,安全性高。

2、保護+治療,能治能防,使用時間靈活,安全性高。

3、雙重作用機理,可從結構及能理兩方面同時作用於有害病菌,殺菌效果顯著,徹底。

4、 具有積極的作物生理調節作用,提高作用效率及抗逆性,提高作物品質及產量。

【聲明】

本文圖片收藏自網絡,曾嘗試聯繫作者未果,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本公眾號,我們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