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愛情、親情,都是一種我們沒有意識到的苦役,它是一個任務,而且是很艱鉅的任務。”

下面是影片《如父如子》中的一段對話。

捕蟬人:“蟬在這裡產卵,幼蟲破土而出,再到羽化成蟲,要花15年的時間。”

父親良多:“這麼久?”

捕蟬人:“感覺時間很長麼?”

15年的光陰是一隻蟬化繭為蝶的時間長度,也是一個孩子長大成年的時間。只是,15年很久嗎?良多回憶養育慶多的6年,幾乎是轉瞬即逝啊。

影片最後,良多違背約定去找了慶多,告訴他:“這6年,這6年我都是你爸爸。我可能做的不夠好,但我也是你爸爸。”

人生亦長亦短,有時感覺漫長如炎熱的夏天午後,蟬聲沒完沒了不知何時是個盡頭;有時只覺是轉身的一瞬間,不留意已是物是人非,春露秋霜。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2013年,《如父如子》獲得了第66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並獲得了同年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提名,娓娓道來的故事和人物細膩的情感也令電影節上眾影人感動不已。

在《如父如子》中,“六年以來朝夕相伴的可愛兒子竟然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而這一切都始自當年在醫院陰差陽錯的誤抱。” 這一老套略狗血的劇情,竟被是枝裕和一貫的淡然風格完全化解, 細碎的日常,閒淡的對話,若有若無的情愫飄蕩在空氣中,竟使我們忘記劇情的唐突。

整部劇安靜,內斂,含蓄,任何過度戲劇化的情節或表現都被省略或壓制。但細細追究下來,你會發現一切都是精準的安排與佈置,敘事精準嚴密;人物的每一個轉折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個情緒都有恰如其分的鋪墊;看似漫不經心的對話也有著各自的深意。一切都以最適合的姿態呈現,帶給你的是悵然若失和久久縈繞心頭的思索。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從《步履不停》開始,是枝裕和的電影語言趨於平和。早期影片《幻之光》《無人知曉》的冷峻詰問,在《回我的家》《奇蹟》《步履不停》裡逐漸淡化,最終變得平緩溫暖起來。

《如父如子》中男主角依然叫做良多,和《步履不停》、《回我的家》中阿部寬扮演的那個角色一樣的名字。只是福山雅治扮演的這個良多事業成功、性格傲慢,與阿部寬所扮演的那個擰巴、窮困的良多有著許多的不同。但良多們面臨的共同問題都是和父親長久以來疏遠的、不融洽的關係。在這部電影中,是枝裕和已不僅僅滿足於表達父子關係的糾結,而是更深入地表述了良多作為一個父親,如何艱難地去處理父子關係,如何在經驗中學習成長,並反思自己如何該如何去做一個兒子,這也是這部影片給我們最為寶貴的啟示。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生活也許並不需要我們急切給出答案。

電影中的父親良多,在工作中拼盡全力,並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兒子,下屬甚至妻子。他的人生信條是“與其將來努力,還是現在努力的好”,他能為孩子帶來的是更為富裕的生活和資源,而儘可能在未來讓他能夠複製自己的“成功”。

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父母比比皆是,大家都急切渴望著成功,只是症狀程度不同而已。我們和良多一樣,習慣性地將生活當成一場競賽,認為生活是一個個問題的集合,它們會阻礙我們通往成功的道路,我們不得不拼盡全力去解決一個個問題,拿一個個獎項,考一個個證書,我們在與生活的互動中始終處於被動狀態,我們所做的大部分事都不是創造什麼,而是像一個消防員一樣忙於救火。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我們從小接受的應試教育就是如何解決考卷的問題——通過背誦答案和題海戰術,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十多年的學習生涯,生活對我們的挑戰就是一張列滿了待解問題的試卷,能夠最快、最準確地提供答案的人,就是最優秀的人。

作為父母,不論是對自己的未來還是對孩子的未來,都越來越焦慮——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自己要贏得人生的中場。這種對成功的迫切渴望,導致陷入焦慮之中,從而尋找捷徑,也給了騙子們發揮的空間。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近來網上熱議的“量子波動速讀”便是這一現實的呈現。主打“量子波動速讀”的培訓機構聲稱,經過他們的培訓,能夠讓6到12歲的學生通過快速翻書的手法,在1到5分鐘之內就能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甚至不用看,只要在眼前翻書就可以實現過目不忘,並能複述出來。

閱讀本來是個積累過程,需要家長陪伴、引導,讓孩子最終愛上閱讀,培養孩子的品德和素養。而家長卻將閱讀視為解決成績問題的捷徑,給了騙子機會。

這種低劣的快速閱讀的荒謬理論,居然騙過了許多父母,而且其中不乏海歸碩士之類的高學歷人群,這類騙術只需要抓住父母的焦慮痛點就能成功。

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也是一個個問題累積的過程,需要父母身體力行,耐心陪伴,去了解、發現、挖掘孩子的內在。生活需要的不是句號和終結,而是問號和創造。我們需要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是去急於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父親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工作。"

野野宮良多家作為殷實富足的中產階級家庭,良多以自己的方式去培養和教育孩子,希望他成為像自己一樣的商界精英,性情果敢、意志堅定。對於慶多來說父親是嚴肅的,令人膽怯的。父子間缺乏交流和感情的培養,父親對於兒子來說更多的是敬畏。齋木一家則經營著一個很小的店鋪,雖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丈夫齋木雄個性隨意,經常與孩子玩成一團。父親的隨性,母親的隨和,使這個貧困的家庭變得溫暖而快樂。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整部影片引發人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什麼樣的父子關係才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應該如何去做一個好父親?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在人的一生中,父子關係大致可概括為5個階段。

  • 第一階段:“偶像化”時期。指幼兒時期,父親是孩子的偶像。父親無所不能,無所不曉。這個階段時期,孩子會竭力地取悅父親,試圖從父親那裡獲得認可與接受。
  • 第二階段:“不和”期。步入少年期,孩子開始出現“叛逆”,父子之間的相處基調幾乎以衝突為主。父親不再是你的偶像與鏡子,孩子開始反抗父親的權威,反對父親強加的期望與要求。
  • 第三階段:進化期。孩子進入青年時期,這個期間,父子間的感情上依舊疏離,互不理睬對方。但反抗已逐漸淡化,或者變成一種隱匿的競爭。
  • 第四階段:三四十歲中年期,父子間關係漸漸緩解,開始彼此瞭解,慢慢地懂得了做父親的感受與困難。開始互相接受彼此的不同,分享彼此的興趣與觀點。
  • 第五階段:50歲時,已經年老的兒子會在精神上變成父親的“遺產”。在那些已經和解了的父子關係中,我們能看到愛、包容、敬佩、理解與容納。那些終其一生都未能解決的父子關係中,會在下一代的父子關係中重演。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如果孩子在第一階段能夠從父親那得到認可和鼓勵,和父親建立相互理解模式,那後期的幾個階段要順利許多,也會將良好的模式傳遞到下一代。

對於孩子來說,一個快樂的童年是無價的,而父母常常由於感受到了成人世界中的殘酷和壓力,遺忘了自己身為孩子時的求索。關於陪伴,擁抱這些細碎又看似不重要的事,在成長中起到的作用也許大過金錢能帶來的東西。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我們該如何走向與父親和解的自由之路。

良多因為童年時家庭分裂產生的不幸,與父親的關係同樣的疏遠和冷淡,他對於如何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存在障礙,這樣的自卑產生出的自負,讓他不自覺表現出清高和漠然。但在與慶多相聚而又分離的痛苦中,在那些偷偷拍下的照片中,良多彷彿突然發現了被記錄的時光——父子間才能有的視角和情感。那是一瞬間的影像,卻承載了一名父親的人生,讓他得以反思自己,如何回應孩子的注視,如何站在彼此的立場為對方付出,這也是“如父如子”的含義,

當孩子汲取父母教育的養分,父母也同樣得到來自孩子的、精神上的反哺,這兩種成長,在親子關係裡同等重要。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通常情況下,很多男性開始有了自己的孩子時,便開啟了與自己父親的和解之路。你會會慢慢地意識到:父親是一個人,一個有著喜怒哀樂、有著自身與時代侷限的普通人

和解是一條艱辛之路,如果幼年期和少年期與父親關係疏遠,你會發現,即使當你開始理解父親的難處時,你仍然在內心裡抵抗這種和解。甚至會拒絕原諒,拒絕與父親重建關係。

但是,我們都沒法逃避,你必須得向前,釐清,甚至重塑你和你父親的關係。

你可以嘗試著以下的行為,找到適合的途徑:

1. 真實表達出你的感受。嘗試和身邊親近的人表達與父親的情感和困惑。

2. 建立起改變的願望。要清醒意識到自己做出改變的意願,並願意為之努力。

3. 正確溝通,建立邊界。和父親坦誠交談,你明確地告訴他,彼此的義務和責任。

4. 認識父親的感情。明白父親的愛是你心底最有力的支撐。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當良多回到父親家中重新面對父親,面對繼母,他已經在開始重新審視與父親的關係,在與慶多的情感碰撞中,他得到了反省自己的機會,無疑他是幸運的,能夠和孩子一起成長,思考過往的生活,找到了與父親和解的出口。

《如父如子》:老套劇情下的深刻反思,通往父子和解的自由之路

在交錯的坡道下,良多對慶多說,爸爸錯了,任務結束了,我們回家吧。在前方路的盡頭,良多把慶多抱在懷裡,前面,父與子的路漸漸重合了。這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就像日語片名そして父になる那樣,這一刻起,

他也真正成為了父親

———— 感 謝 閱 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