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古詩今天讀起來平仄韻律不對,是當初就如此,還是千百年來字的讀音發生了變化?你怎麼看?

飛龍在天9783


很多古詩今天讀起來平仄韻律不對 ,並非原本如此,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先說韻律

中國古典詩歌無論是古體還是近體,都是很講究聲律的。中國上古時期的詩歌作品,都是配樂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詞,並沒有特別的詩律規定,其音樂性主要表現在節拍和押韻方面。 如《詩經》中的作品,絕大多數是有韻的。由於今音不同於古音,用今天的普通話語音去讀,有些地方好像不押韻,實際上它是押韻的。

再說平仄

從南朝梁沈約開始,中國詩人漸漸有意識地講究詩歌的韻律,尤其是注意區分平(平聲)仄(上聲,去聲,入聲)。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聲病必須避免,力求做到“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之後形成的“永明體”,成為我國格律詩的開端。直到初唐的沈佺期和宋之問把已經成熟的格律形式固定下來,完成律詩“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的最終任務。也就是說唐以前的五言,七言古詩對平仄的要求並不是很嚴格,所以我們現在讀起來平仄有的不對。其次,和韻律一樣,平仄也受古今音甚至方言不同的影響。如“雨”字,做動詞用古音讀去聲同“玉”。現代漢語普通話裡則沒有這種現象了。所以我們用普通話讀古詩感覺有的平仄


秀雲涵天


很多古詩讀起來平仄不對,我認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唐朝以前不講平仄韻律;二是有些字是一字多音造成的;三是現代人初學詩詞用的是《中華新韻》,新韻的平仄是根據漢語拼音來的,而古人用的韻書如《平水韻》、《詞林正韻》等韻書不是依據漢語拼音;四是古時不強調普通話,有些詩詞作者是用方言寫的,我們讀不押韻,但用作者家鄉的方言去讀就能押韻。

我認為現代人學格律詩依《中華新韻》就可以了,但有興趣用其他韻書也可以。不論用哪種韻書都不能無病呻吟,或為了押韻而造成詞不達意。


金星753


多數是讀音起了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